关灯
护眼
字体:

重回八零,小保姆发家日常(15)+番外

作者: 不吃燕麦 阅读记录

杭景书这边从卫生间出来,换上了现在用的卫生带,卫生带上面还得垫着卫生纸,经常需要换。

真是不方便,杭景书十分想念后世那些五花八门,各种尺寸薄厚的卫生巾。

“小杭,先喝点红糖水吧,我让小于去给你煮红枣桂圆茶了,一会晚上睡前喝”,严奶奶耐心地嘱咐。

“奶奶,我没事,晚上咱们吃啥?”杭景书不愿意因为这个耽误事,尤其是人家是雇自已来当保姆的情况下。

手心里被塞了一杯热乎乎的红糖水,严奶奶不由分说拍板决定:“一会让人给咱们打点饭回来,其他的明天再说。”

杭景书不仅手心暖,就连心里也暖呼呼的。

接下来几天,杭景书每天都能喝到红糖水,还有每天一块的阿胶糕,她甚至有种错觉,严奶奶就是在把她当孩子养。

在杭景书月事结束后,也就正好到了月底,这次她更是使出浑身解数来做好这顿家宴。

这群老爷爷们虽然喜欢鲁菜,却都不是喜欢那些精致贵气的菜,反而越家常的炒菜炖菜更让他们喜欢。

肉菜要大块豪迈,素菜要搭配得当,四喜丸子三肥七瘦,做法更是有许多种。

杭景书在和严爷爷商量后,决定采用最简单的方法,不放许多配菜,只用藕丁和大葱来点缀,是最质朴的味道。

其实,很多时候老人家吃的不止是饭,还有以前的青春回忆。

第13章 工资到手

今天来得人多,杭景书和于丽红都在厨房忙活,后来孙淑兰也跟着过来帮忙。

“小杭,你这厨房收拾的真干净”,孙淑兰眼神在厨房流连,“我回去也和杨奶奶也商量这么收拾。”

杭景书手里忙活着收拾鱼,今天准备做个剁椒鳜鱼,然后再来个老母鸡汤。

然后就是各种小炒,家常鲁菜就是大家眼中的家常菜,木须肉,塌锅豆腐,醋溜白菜,肉末茄子,爆炒大肠……

听说还有本地的几位军官,杭景书还准备了自已很喜欢吃的三河小炒,里面菜样丰富,芹菜,木耳,豆干,洋葱,青红椒,炒在一起配色鲜艳漂亮。

大菜就是红烧肉,油爆虾,把子肉,剁椒鳜鱼,还有四喜丸子。

“那啥,小杭,淑兰来了我就出去了啊”,于丽红把手洗干净,抬脚就出去了。

孙淑兰在水槽里洗菜,见状挪过来用胳膊拱了拱杭景书,声音压的很低,“你俩这还别扭着呢?”

杭景书在饭店做活,早就练出了一套麻利功夫,这空她已经把鱼收拾好,闻言苦笑一声,“我这不前两天不方便,奶奶对我挺好,她就又过不去那个劲了。”

孙淑兰脸上浮现了然的神情,这是心里觉得不平衡了,耍小脾气呢。

对此杭景书也挺无奈的,本来于丽红就觉得年龄比自已大,平时根本不愿意和自已聊天。

再加上于丽红身边总有几个爱鼓捣事的,她俩在严家相处就一直别别扭扭的。

杭景书打算忙完这点事,就找于丽红说说话。

今天来的客人多,严奶奶拍板决定,客厅一桌,餐厅一桌。

他们这老战友凑一块,不仅要喝酒吃肉,还得吹牛。

严奶奶和其他几个女眷长辈,就懒得凑在一堆,索性分开两桌,吃着还舒服。

所以,杭景书不仅要做许多鲁菜,还要考虑到女长辈那边的口味,因为有很多都是两地结合,女眷这边多了些本地菜式。

时间临近中午,严家小院愈发热闹起来。

拎好酒,带香茶,处处欢声笑语,院内饭菜飘香。

其实这边的菜式锅子偏多,和鲁菜略有区别,而保姆来自五湖四海,真正学过厨的很少。

自已是哪里人,就会做哪里的菜,所以杭景书面试的时候,才让严爷爷这么满意。

跟大厨身边看着学习三年多,杭景书备菜起来有条不紊,虽然炒勺不如大厨那样上下翻飞虎虎生风,也是看个就干脆利落。

“你家这个新来的小保姆,看着岁数小,倒是挺聪明的”,杨奶奶和严奶奶在院子里赏花,从院子里的窗户能看到杭景书在厨房干活的场景。

严奶奶在给茉莉花浇水,听老伙伴这么说,眼角漾起浅浅笑纹,“这小丫头不仅做饭好,还喜欢读书,日后少不了大造化。”

听她这么说,杨奶奶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还喜欢读书呀,真好。”

小丫头虽然现在看着黑瘦,那双眼睛却透着聪明劲儿。

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凡事只要用心去琢磨着做,自然哪行都能做出些名堂来。

中午这顿饭,一直吃到了下午两点,众人才陆陆续续散去,看着吃的差不多干净的碗盘,杭景书也觉得成就感满满。

“小杭,今天有没有不舒服?”严奶奶看杭景书一直在忙活,关切的过来询问。

杭景书把剩菜都倒在泔水桶里,闻言笑着回答,“严奶奶没事,我好着呢!”

月事前天就结束了,杭景书生的瘦,量不多,倒也轻松。

“那就行,晚上不用做饭了,早点休息吧”,严奶奶叮嘱完杭景书,又拿出一个信封来,“这是你半个月的工资,明天给你放假,回家去吧。‘

杭景书把手在围裙上擦一把,笑眯眯地接过信封,“多谢严奶奶。”

等厨房收拾的差不多了,杭景书就拿着饭盒去食堂打饭,路上来来往往看过去都是橄榄绿。

在这里走夜路也根本不怕,安全感足足的。

因为中午吃得好,晚上严爷爷严奶奶也只是吃了点稀饭,杭景书回去后还做了鸡蛋小软饼,吃完胃暖融融的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