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小保姆发家日常(177)+番外
银行不存钱取钱还干嘛?
她还想贷款吗?
想得美。
副行长刚开口说了个“你……”,就直接被激动的戴行长打断了。
“小同志,那你可问对人了!我们还有国债券业务!你要不要看看?”
母女俩都对戴行长的上道很满意。
王四兰还斜睨了副行长一眼,看看人家这反应能力,怪不得能当行长。
戴行长的态度决定了一切。
本来王四兰是只打算买1000块的国债券的,但戴行长的态度在这摆着,最后王四兰大手一挥,直接买了5000块的国债券。
母女俩是众星捧月般被迎进来的,又是在感激涕零的目光中离开。
银行柜员感动流出宽面条泪。
亲人呐!
现在国债券才开始推行不久,不少人都对新事物很抗拒,很多都是工人发工资直接发到手里。
国债券不懂得使用,在手里就是废纸,或者直接便宜卖掉,让中间商赚了差价。
像王四兰母女这样的,简直就是大恩人!
甚至戴行长送她们出门的时候,眼里都隐约含着水光。
5000块国债券,顶整个银行好几个月的任务了。
之前大家还都对戴行长颇有微词,但现在只剩下佩服了。
笑容不会消失,只会从副行长转移到其他人脸上。
等王四兰母女俩的身影消失,其中一个柜员才拍着脑袋叫出声:“啊!”
银行里的人齐刷刷地看向她。
她激动地推开椅子站起来,伸出手指着母女俩消失的方向:
“那个小姑娘,我从她进来看着就觉得眼熟,她是咱们凤城的省状元啊!!”
第158章 杭老爹的为人智慧
经过柜员的提醒,大家才陆陆续续想起来。
可不是吗。
今年夏天闹得轰轰烈烈的省状元,电视台的报道,大家到现在都还很有印象。
戴行长眉飞色舞:“看看人家这个,母亲当老板,孩子省状元,全方位覆盖各个领域啊。”
那个柜员平时最喜欢看报纸,听戴行长这么说,适时补充道:“不仅如此,人家还有一个在京市上大学的哥哥呢!”
……
不怕个体户能赚钱,就怕个体户有文化!
人家上学赚钱两手抓。
比不了,完全比不了!
王四兰不会平白无故的取这么多钱出来。
这次取钱,是为了要交定金。
现在租住的小院很不错,但之前图的是经济实惠。
如今手里有钱了,王四兰就按照闺女的计划,开始在凤城内到处看房子。
要满足一家人的居住要求,还不能离建国路太远,不然开店不方便。
最好有三个以上的房间。
王四兰夫妻俩看了几个月,还真挑到两个不错的。
一处就在祥丰派出所附近,属于闹中取静,巷子尽头的一家四合院,门口还有棵年份不浅的合欢树。
另一处则是在凤宁山的西边,属于西山路附近的四合院。
这两处王四兰都挺喜欢,而且小院子都清新雅致。
搁以前可能是哪家府上的后花园。
现在却是明码标价,有钱就能买卖的房产了。
这种房子基本都是国家返还的个人财产,比起凤城内整齐划一的小公房,王四兰和杭景书更喜欢这种小院子。
凤城不比京市,四合院没有多值钱,几万块钱就能买到非常好的地段。
从西山路再往前,就是一排西洋小楼,雕梁画柱,彩玻雕花,现在被公家收用,当成各个部门的办公地点。
西山路比起新兴几年建国路,多了几分历史色彩。
这里的四合院大多规制完整,内部用青砖铺路,小院内树木花草繁茂,进来就好像穿越到以前的时代。
但这里的四合院为了生活更方便,也相应的进行了生活改造。
祥丰街那处的四合院要价四万块,少了一处后罩房,算不上完整体四合院。
杭景书听见这个价格,略挑了挑眉没说话。
临出门前,又打量了几眼门口的合欢树。
“妈,这处不太好,咱们去看另外那处吧。”
王四兰倒觉得挺稀奇,其实她更中意这处。
有没有后罩房有啥关系,她们又不是以前的官家小姐,她考虑的就是这里离建国路更近一点。
杭景书倒不是这种想法,她摇摇头:“这里也不过近几步路的事,但合欢树根很霸道,没准会破坏地基,巷尾也不安全。”
这里虽然离祥丰派出所比较近,但巷子尾门口还有大树遮挡视线,算不上太好。
做生意,自然要毫无遮挡,花团锦簇才好嘛!
西山路的房子杭景书在看过后就感觉很满意。
门口干净无遮挡,两个小狮子也保存完好,二门处的雕花门还能看到彩绘的痕迹。
内院景色雅致,青砖小瓦,把清代建筑的风格保存的很完好。
这处要价更贵一点,主家要价6万块,不讲价。
听见这个价格,杭景书仍旧脸上没什么表情。
其实内心已经在尖叫了。
6万块!
买个四合院!
还在后来的主城区离丰宁山很近!
完全就是住在景点里啊。
她隐约记得,这里的老四合院,最后还是没保存下来。
因为城区规划的原因,这里拆迁拍出了当时的天价。
买!必须得买!
因为母女俩都面无表情,主家还有些摸不准。
看她们好像要走,当即决定降2000块。
王四兰直接拍板:“我现在就给你去拿钱。”
母女俩在忙活房子事情的时候,杭仁山则是悠哉悠哉和老邻居们在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