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小保姆发家日常(272)+番外
忙啊……
不仅学业忙,事业也忙。
等第一缕寒风寝室的时候,杭景书猛然想起来,好像已经很久没和肖然说话了。
对此,崔艳阳有些无语:“不是姐妹,人家天天早上等一块去教室,怕你冻手还给你准备煮玉米,你都不记着啊?”
杭景书挠头:“我说的不是这种。”
人每天都能看见,但好像聊天的时候不多。
主要是自已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多,尤其从实验室出来,几乎天都要黑透了。
每天忙得要死,根本没空去认真聊天。
温城笑眯眯:“我看他倒是挺乐在其中,打水拎包的,不知道还以为你们已经恋爱了呢。”
宋越立即搭话:“这你就不懂了吧,男人,只要你需要他,他就会高兴。”
这话说得犀利有道理,连崔艳阳都忍不住点头。
杭景书转移关注点:“别老提我啊,你们呢,都没点情况什么的?”
大学里都是青年才俊,虽然农大没有师大那么热门,但好歹也是男女比例相对均衡。
想要在大学谈一段恋爱,其实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宋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得,捧着自已心爱的小说和海报:“哪有空啊,看过了明星之后,觉得咱们学校的男生都差点意思。”
温城则是也跟着摇头:“我不急,家里爸爸妈妈也说不着急呢。”
崔艳阳意志更坚定:“我现在的目标是备战期末考试!”
不是,姐妹。
上学期就是你开始卷的吧!
面对大家谴责的目光,崔艳阳摸摸鼻子:“我这不是想申请助学金嘛,成绩也很重要啊。”
这点大家倒是都清楚。
现在上大学就已经有学生补助了,大多都是农村条件有些困难的同学会去申请。
206寝室里,就崔艳阳家里困难些,其他三个人都自觉的没去申请。
徽农大的学生补助分四个档次,最低的只有5元,最高的助学金有20元。
一个月20元,能够极大的缓解崔艳阳在学校的生活状态。
大学生的补助是一项,贫困的学生还能申请补助金。
崔艳阳的家乡是晋西,那里是真正的面朝黄土背朝天。
高干子弟钟跃民到了那也得老老实实放羊,就别提普通人崔艳阳一家了。
在那里,才是真的没有什么出路。
比起晋西境内繁华的古城,他们那里更加贫瘠,除了种地和放羊之外,几乎没有别的出路。
杭景书也是农村户口,不过她是从来没打算申请过助学金的。
她不缺这个钱,现在想申请的同学都是真贫困的同学,她要是申请了,就会有人真的吃不起饭。
吃饭怎么样都能吃饱。
可想要吃好却有些难度。
不说顿顿有肉,最起码一个星期也能吃上两次吧。
开水就杂粮馒头也是一顿,但那和红烧肉配大米饭能比吗。
这笔钱本来就是拿来补助贫困大学生的,她申请了这笔钱也不会发财,却会影响别人的名额。
每天寝室最早起来的人绝对是崔艳阳。
她今年21岁,是寝室里的大姐大。
21岁上大学,不是因为她读书晚,而是因为中间几年没学上,耽误了几年。
可即使这样,也不耽误她奋起直追,顺利考上大学。
而在大学里,和崔艳阳一样努力的人可太多了。
能考上大学的本来就不简单,可学霸里还有学霸,大家都觉得自已还不够努力。
从入学开始,学校的图书馆就永远是不缺人的。
在这里,就是学习的天堂,知识的海洋,不仅206寝室的姑娘们努力,其他学生也是一样的。
你追我赶,谁也不想松懈。
也没人愿意放弃来之不易的上大学机会。
又过了一天,杭景书才走到教室门口,就看到杨雪在叫自已:“小杭!”
俩人不在一个班,但还算熟悉,但一般都是点点头就过去了,今天倒是挺奇怪。
杨雪手里拿着一沓资料:“我才从学生会那边过来,小于老师让你去办公室找他一趟,有很重要的事。”
啥事,搞得这么神神秘秘的。
结果等杭景书到了小于老师办公室,就收到了一个了不得的消息:“
小杭,今年京市的农业大学有交换名额,你先着手准备一下。”
第212章 四合院
还有这种好事?徽农大还能跟京农大交流学习。
杭景书微微挑眉:“交换?去多久?”
小于老师递过来资料:“大概一年,京市的大学是农业学校类最好的,这是一次不错的机会。
你平时成绩优秀,还能获得奖学金,这种事情老师也会给你们多加留意。”
这时候没有各种校园网之类的,也没法提交什么申请。
学校一般会张贴公告,然后感兴趣的就去报名。
小于老师选择杭景书理由也很简单。
人家之前就跟着去过吉农大,这次去京市,更是非常不错的机会。
小杭同学不管是从专业层面,还是学术态度方面,都是同年级中的佼佼者。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小杭同学的家庭条件也相对不错。
虽然说考上大学的家境应该都还行,但并不代表着,其他学生的家庭也能同样支持孩子去交换。
现在大学学费不要钱,可书本费和学杂费,还有生活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如果学生是工人家庭还好说,如果换成普通的农村家庭,再拿出一笔额外的钱来支撑孩子去北京学习和生活,那还真是略有困难。
所以学校在选人的时候,也会有这方面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