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回八零,小保姆发家日常(34)+番外

作者: 不吃燕麦 阅读记录

从问价到说自已买不起,杭景书一点也没觉得不好意思。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暂时买不起自已喜欢的东西,也不用觉得低人一等。

刘康媛把店铺开在这里,自然是什么人都见识过,有进来就开始挑刺的大姨。

还有卖惨砍价直接对半砍的大婶,和趾高气昂进来,灰溜溜出去的小姐妹。

像杭景书这样,问也怡然自得,说买不起也落落大方的,还真是不多见。

这也让刘康媛更喜欢她了。

小姑娘不仅审美好,眼光好,性格也招人喜欢。

简单接触下来,双方对彼此的印象都很不错。

杭景书觉得,下次自已可以勾一些玩偶过来试试水。

单纯的用钱入股,估计是不太可能,但技术入股的话,想必刘康媛还能考虑下。

买完东西,三个人在车站碰头,下车正好赶上做饭点。

都是大院里的小保姆,几个人都匆匆分别,各自回到岗位干活。

吃完午饭,杭景书还和严奶奶敲定了秋天要晒的秋菜,毕竟现在冬天还没有各种蔬菜大棚。

北方的冬天,吃的最多的就是萝卜白菜和土豆,余下的就是各种腌的咸菜,晒的干菜,还会晒腊肠。

更北边还会做腌酸菜。

这边吃酸菜吃的倒是不多,酱黄瓜、辣豇豆这种更多一些。

“小杭,明天你就该回家了,这是你的工资”,严奶奶递过来一个红封,看份量,显然不是40块。

这时候最大面值就是10元,薄厚自然摸一下就能感觉出来。

看小丫头抬头呆呆地看着自已,严奶奶心中软了软,低声解释道:“两个臭小子饭量大,这些日子辛苦你了,涨工资是应该的。”

说完又好像怕杭景书拒绝似得,严奶奶赶紧补充,“这是辛苦钱,可不能不收啊。”

话说到这份上,杭景书也不再扭捏,干脆地应下来,捧着红封做满脸财迷样:“好嘞,我肯定收好!”

手里钱富裕,回家自然心情就更好。

第二天杭景书照例起来做完了早饭才出发,每半个月一次的假期,家里人也都心知肚明。

带着买好的棉花,还有给爸妈和两个姐姐买的东西,杭景书哼着小曲赶在中午前到家。

却没想到进门就发现家里的气氛不太对。

杭仁山见到闺女虽然是高兴的,可眼底总带着些沉重。

杭景书在院里打量一圈,也没发现什么端倪。

吃饭的时候,王四兰和杭仁山还在强颜欢笑,吃完饭杭景书也不忍着了,直接开口问。

“爸妈,你俩有啥事瞒着我呢?”说完杭景书看两人的神色又补充一句,“可别瞒着我啊,你们不说,我就去问隔壁王婶。”

夫妻俩本来想瞒着闺女不让她知道,但演技实在不过关。

王四兰吭哧半天,才支支吾吾的说清楚,“也没啥事 ,就是前两天咱们家进贼了。”

第33章 不如搬走吧

“怎么会呢?!”杭景书怎么也没想到,家里竟然会出这样的事。

山上的村子统共就那么十几户人家,几辈子都住在这,还会发生这种事?

杭仁山本来想摸口烟抽,但看了眼闺女,还是把烟收了回去。

“没丢啥东西,就是家里被翻乱了”,王四兰低声安慰闺女,“可能是看咱们家最近赚的多,眼红了。 ”

杭景书没想到会是这个原因。

也是,上辈子自已把家里人折腾的够呛,三哥大学也没去成,其他人自然不会太过关注。

可这辈子,自已找到了好工作,三哥也安安稳稳的去上了学,自家日子蒸蒸日上,难免有人看着眼红。

想到这,杭景书后背泛起密密麻麻的冷意。

谁能想到平时见面都笑呵呵打招呼的人,背地里却在打算着登堂入室偷东西呢?

这辈子,杭景书是打定主意要越过越好的。

想到这,脑海里猛地蹦出一个疯狂的想法,杭景书鬼使神差的提议:“爸妈,不如咱们搬到县城去住吧。”

王四兰愣了愣,立刻否定道:“傻妮说啥呢,咱家咋可能搬到县城去?”

夫妻俩一辈子都在小山村,听到闺女的建议,当然是会否定的。

可杭景书心里却不这么想,“爸妈,我听人说县城要办工厂,好多地方都在招人呢,咱们家要是当正式工,不比种地赚的多?”

这时候杭景书也想起一件事,84年乡镇企业大发展,又是一次机遇。

小山村内人员简单,可现在已经出了这码事,不如直接搬走得了。

84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我们不仅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还开会决定了以后乡镇企业发展的路线。

上辈子,莫小娟一家就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全家搬到了县城住,在那租了铺面做生意。

以后更是越做越大。

她可以,杭景书觉得自已家肯定也可以。

爸妈老实一辈子了,做工人不行,还能做点小生意。

只要有一丝丝的机会在,杭景书就不打算放过。

不过从现在的情况看,做爸妈的思想工作,还得需要好一段时间。

还得先把钱赚到手啊!

有了钱行动起来才有底气,爸妈才能放心。

杭景书心里暗暗发誓,回去要更加努力才行。

下午杭景书就画了几个简单的图样,递给王四兰:“妈,你看这几种,用毛线能勾出来不?”

杭景书选的都是相对较为传统的纹样,有红彤彤的大枣,暖橙色的柿子,胖乎乎的元宝,圆乎乎的小花这种图案。

都是些简单明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什么,还很可爱的小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