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回八零,小保姆发家日常(66)+番外

作者: 不吃燕麦 阅读记录

今天蔡老师这么一说,倒让班里问过杭景书问题的人如坐针毡。

有周晓丽起头,大家也都纷纷响应,杭景书还没拉住周晓丽,就被接二连三冲过来的同学围住了。

“小杭!这是我买的茶叶蛋没舍得吃给你!”

“小杭,这辫绳我没带过新的,给你!”

“小杭……”

“小杭……”

同学们递过来的东西花样繁多,杭景书拒绝得了一个,拒绝不过来一堆,不一会就被眼花缭乱的东西包围住了。

王冲云见状过来解围,他年龄偏大,对于这种人际关系处理起来还算得心应手。

他连忙提高声音说话:“各位同学!我建议周六下午,咱们空出半个小时来,把问题整理好再问,平时让杭同学专心学习,大家看怎么样!”

这个方法倒是不错,周六都会早放学,大家把空闲的半小时利用起来,还可以共同进步。

看杭景书没有反对的意思,王冲云继续提建议:“杭同学帮助大家是好事,但收东西就变味了,今天大家给完之后,就不要再给了,把这个钱攒下来,咱们请小杭同学去国营饭店吃饭!”

“班长…不用请吃饭的”,杭景书连忙阻止。

王冲云却不由分说:“杭同学,你的学习方法让我们都受益良多,别说我们了,没准我们爸妈知道了,也会请你吃饭!”

这话得到了班级内所有人的赞同。

现在没有那么多的学习方法,全靠啃书啃题,有这样的人带着大家提高,当然要感谢!

不过,都说杭景书是关系户,她的关系到底从哪来?

第61章 开工资,买衣服

即使有一部分人很好奇杭景书同学的身份,也识趣的没有瞎打听,这年头有关系的都惹不起。

杭景书拿着同学们给的这些东西回家,让开门的于丽红很是惊讶:“小杭,你这是从哪买的东西?”

怎么杂七杂八的?

杭景书觉得既开心又无奈,边收拾手里的东西,边说了今天的情况。

于丽红却觉得很羡慕:“小杭你真幸运,像我这么大的岁数,想学习也晚了。”

其实杭景书很想说,现在学习也不晚。

但于丽红话锋一转就说起了别的:“唉,我家那口子非得要给我买发卡,你看看好看不?”

说着向杭景书展示她头上的有机玻璃发卡,红色的,上面绘制着简单的兰花。

看起来像是自家进的货。

杭景书……

谁懂啊,突然被迫塞了一嘴狗粮。

顶着于丽红期待的眼神,杭景书不留余力大力夸赞了传说中的那位玉姐夫,随后于丽红就笑容满面的去干活了。

严承安和顾正国已经恢复正常工作,严家又只剩下了两位老人。

杭景书做饭的时间都省下来不少。

晚餐吃面,严爷爷吃手擀面,配上豆干,鸡蛋,还放了白菜和鸡丝。

严奶奶则是阳春面,猪油、酱油、鸡蛋,再撒上一把后院的小葱花,暖香鲜味足。

最后端上桌的,除了两碗面,还有用来配着吃的腌萝卜,两个红烧的鸡腿,还有软糯的土豆丝两面饼。

老两口岁数大了,配餐吃些粗粮对肠胃好,土豆和胡萝卜切丝,用粗玉米面配上白面,再打进两个鸡蛋煎熟就算齐活。

时间恍然如流水,短短一个星期过的很快,这期间杭景书好好上学,好好做饭,还抽空写了两篇稿子。

因为家里少了两个很能吃的人,严家的饭菜再度回归之前的口味。

秋天干燥容易有内火,杭景书就早上焖梨汤给两位老人喝,中午必定要有肉,也是多用蒸的办法来做。

山药萝卜蒸排骨,香菇蒸鸡,肉沫蒸藕,简单滋补,吃起来还不上火。

这边能接触到的海鱼少,杭景书就周日早早起来去农贸市场等着,清蒸海鲈鱼味道鲜美,只需要简单的酱油和葱姜就很好吃。

两位老人吃起来也很喜欢。

当然每顿饭必不可少的还得有严爷爷喜欢的菜式,老人年纪大了,也不能光顾着养生,还得照顾他们的情绪。

王四兰也在门卫处给杭景书写了留言,说明最近不会来市区,先在县区集市出货,这样离家也近。

一晃就到了10月28号周日,严奶奶昨晚就给杭景书发了工资,还是60块。

杭景书当场就要退回去20块,却被严奶奶制止:“那俩小子才走了半个月,你平时也没少操心,都说药补不如食补,你的用心我们老两口都看在眼里,给你钱就拿着。”

“再拒绝我可要伤心了。”

人家都这么说了,杭景书只能先收下,然后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干活要更加用心才行!

28号那天正是杭景书放假的时间,爸妈那边忙着卖货,特意嘱咐先不用回家,杭景书就打算去一趟刘康媛那。

天气越来越冷,得买件毛衣才行。

走着去有点远,最后杭景书还是选择坐公交车。

幸亏公交车上没暖气,还能开窗户,不然这车里的味道可就太幻灭了。

下车没走几步就到了刘康媛那。

好久没来,店铺比之前装点的更漂亮更洋气了。

透过玻璃,能看到里面挑衣服的人一直很多。

杭景书才走进去,就听见刘康媛在介绍自已的衣服:“我这可都是外贸货,机器精织的,绝对超值!”

人的情绪压抑久了就会爆发,现在正是经济井喷时代,每个人都想追求个性,所以鲜艳的颜色才会如此受欢迎。

刘康媛这里的毛衣品质好,样式流行,不少手里富裕的人都喜欢来这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