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小保姆发家日常(79)+番外
带来的结果有好有坏。
好处就是,这次期中考试游刃有余很多,连数学都变得熟悉起来。
而坏处就更明显了,小姑娘这段时间起得更早,睡得更晚,整个人就像是拉满弦的弓,好不容易养起来的小水膘,全掉了个干净。
又恢复到刚来严家那时候的削瘦模样,万幸的是没黑回去。
看小姑娘黑眼圈要垂到下巴的样子,严家二老和于丽红都心疼不已,严奶奶更是直接命令:“明天不睡到9点不准起!”
考完正好是周日,杭景书难得睡了一个懒觉,起床拉伸下觉得浑身都痛快了。
窗外四季常青的松树还泛着深绿,早上日光清浅,温柔的透过玻璃照射进来,印在床铺上留下深浅不一的暗影,室内一派温馨静谧。
杭景书住的这间屋子不大,床铺却很软,在大家都睡平板床的年代,严家的保姆房都能睡床垫,旁边还有个小小的床头柜。
再往前就是一个木质的五层抽屉柜,用来放衣服等杂物,门口处还有两个挂钩用来挂衣服。
因为杭景书还需要学习,严奶奶还给她添置了一套桌椅,8、9平米的小房间倒是五脏俱全。
现在也没有什么床品四件套的说法,单人的格子床单是杭景书从家里拿来的,床头柜上还摆着哥哥寄来的笔记本。
11月中旬已经开始供暖,整个房间都是暖融融的,冬天手指也不会再冻得和萝卜一样又肿又疼,杭景书真的很知足。
农村的孩子哪个手上没有过冻疮,经常下地干活的爸妈更是,手上冻得皲裂裂口,即使再疼,也舍不得买个蛤蜊油来擦擦。
幸好现在一切都慢慢变好了。
出门的时候,正好碰到于丽红在做卫生,她看到杭景书就笑:“小杭起来啦,锅里给你留着豆腐脑呢,快去吃!”
“好嘞,谢谢红姐!”
每天上午严爷爷和严奶奶都会出去散步,杭景书起来就开始准备午饭。
先炖上个砂锅肘子,再做个严奶奶喜欢的红烧肉,今天趁着天气好,还能把早就准备好的蒜和菜籽栽上,等月底就能吃上蒜黄了。
等下午杭景书出门的时候,就看到王四兰在门头,推着自行车等自已。
真是奇了,怎么每回都刚刚好?
杭景书高兴地快跑过去,好奇的问:“妈,你怎么能每回都知道我出来的时间?”
王四兰自从做了生意,脑筋转的快,人也活泛了,自然知道获得对自已有利的消息。
“这还不简单,门口你侯大爷记性好着呢!”
只要一包烟,王四兰就能知道闺女大概的出现时间,每次推着自行车在这多等会也没啥。
今天是周日,闺女上午没出来,下午肯定出来,王四兰吃完饭就来这等着了。
母女俩到一块说的就是生意经,这回王四兰骑着自行车带闺女回去,半路上就聊起了这次的稠州进货。
等到家,王四兰迫不及待地就拿出了这次进来的新货,是两个小小的钱夹,摸上去手感很不错。
杭景书很惊喜:“妈,这也是稠州的货?”
王四兰看闺女的样子,就知道这俩钱夹买对了,她压低声音悄悄和闺女说:“我在稠州进货的时候,碰到了温州那边卖钱夹的,我就问了问价格。”
王四兰给闺女比了个手势,这种小皮夹进货价是2块5。
钱夹个头不大,扁扁一个,四边用了四爪角钉固定,温润的黑色和棕色,看着就像是成功人土的标配。
温州和稠州离得不远,大概一百多公里,杭景书琢磨着,如果想要进货,估计到原产地肯定更便宜。
这想法也得到了王四兰的赞同:“我也是这么想的,过年前我就想进一批钱夹和皮包来卖。”
杭景书低头再次打量起手里的钱包,心里却在盘算着别的,眼看就是年底,到时候不仅小商品卖得好,这种皮夹钱包的销量肯定也不会差。
还有个重点,那就是红裙子那部电影应该也快上映了,到时候从裙子到高跟鞋,还有帽子发饰,都会迎来红色风潮。
如果能进货一批各种大小的红色钱包……
肯定赚翻了!
皮革厂老板和小姨子跑路的消息被大家当成了段子传播,可在这年头,人家还是实打实的箱包生产基地。
不过这些不能直接和王四兰说,杭景书只能换了个说法提议道:“妈,我觉得过年是喜庆事,不如去进点红色的皮夹,甚至皮带也能卖。”
王四兰听了也觉得闺女的提议很好,现在市里的女性都是职工,过年谁不想红红火火?
那贩子手里也有红色的钱夹,但王四兰觉得不保险就没买,现在看来,还是闺女说的对。
生意都是闺女牵头做起来的,王四兰对于闺女的眼光很相信,直接拍板决定:“这回卖完了就去温州进货,赶在年前好好赚一笔!”
第73章 必须得走!
杭仁山笑呵呵的看着母女俩商量生意经,他本身就是个老实人,平常有一把子力气。
冬天不是在下地,就是在干小工,勤勤恳恳半辈子,也没闺女和媳妇这段时间赚的多。
要不都说做生意赚钱呢。
家里有人能改换门风真好啊。
要是有那些门路,谁愿意一直当老实人?
谁都知道赚钱好,可怎么赚,去哪赚,之前的夫妻俩都是两眼抹黑。
即使在匣子里听说过稠州办小商品市场的新闻,也都是当时听听就过去了。
要不怎么说,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呢。
现在有了固定营生,别说冬天有钱赚了,只要小商品市场不倒闭,夫妻俩就能一直有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