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康熙家的团宠皮崽崽(清穿)(212)+番外

作者: 小松扶疏 阅读记录

胤禛从里面出来后,又召了胤祺入内,这个操作任谁也摸不准,而方才从里面出来的胤禛表情似乎没有任何的变化。

所有人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胤祺退出来之后,只有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被召进畅春园来守在康熙身边,外加胤祕留在寝殿内所有人都被遣退了回去。

康熙只能躺着,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还是魏珠换了高一点点软枕让他靠着,咳嗽过后才勉强和胤祕说上几句话。

康熙从枕头底下拿出一块小小的五彩提花锦缎递给胤祕,“看看。”

胤祕虽然不明白阿玛这是何意,但是依旧听话的将锦缎打开。

看完了字胤祕心情凝重,本来没有落泪的,这下子倒好了,直接哭出来了,“阿玛。”

康熙伸手给他抹去,“哭什么,以后若是他们对你不好,你告诉阿玛,阿玛一定不放过他们,记得阿玛的话,受了委屈跟阿玛说。”

胤祕疯狂点头,拉着康熙的袖子,下意识就用袖子擦眼泪。

“嗯?怎么还用阿玛的袖子擦?”

胤祕哭笑不得,“现在用我的,才不会弄脏阿玛的衣服呢!”

意识到之后哭着放下来,用自己的袖子胡乱擦了几下。

“阿玛,我能求你个事情吗?”

“什么事情?”康熙喘了一口气,“阿玛能做到的都答应你。”

只是如果你还想让阿玛再陪你三年五载,

怕是做不到了……

“我想,求您一道旨意。”

*

其实那日,康熙召见胤禛是让其代行祭天大礼,另派胤祺前往孝东陵典祭。

这祭天之礼古往今来都只有当朝皇帝能行,其他任何人未经特许皆不可行祭天之礼。

这老四代行祭天之礼……

莫不是万岁爷早就…

是了,不然怎么说这王掞王大人如何就跟在了老四身后。

德妃隐隐觉得事情超出了自己预想范围,“这天怕是要变了。”

“娘娘,如何就变了呢?”

德妃觉得头疼,“理藩院尚书可联系到了?”

“主子,隆科多大人正守在万岁爷身边呢,怕是一时半会儿也无法将咱们的书信送到大人手中。”

“那老十四呢?”

一想到胤祯德妃就更加头疼了,平日里让他多与二十四那小家伙多处处就是不听,如今倒好!

“十四爷在府中呢,主子,可是要十四爷入宫来?”

“但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十四爷还是不宜到咱们永和宫,而更应该在万岁爷身边。”

“万岁爷那只让二十四一人跟着,老十四若是想表孝心,那也没法下手。”

着急无用啊!

第125章 此夜一去,他就再也没有阿玛了,呜呜呜

十三日丑时。

康熙风寒加重, 病情突然恶化,他急命在南郊行祀天大典的胤禛回到畅春园。

“别哭,”康熙气息如丝一般疲软, 伸手出来摸胤祕的脸颊,手是颤着的, “你皇祖母成了天上的星星, 阿玛就是太阳, 以后有太阳的地方就是有阿玛的地方,若是想阿玛了, 就抬头, 看一眼太阳。”

胤祕点头,起身背过身去,仰着脑袋用手给眼睛扇扇风, 努力不让眼泪往下掉。

可是怎么一直掉啊?!

为什么都不停啊?!

为什么啊?!

他不想哭的……

胤祕内心更多的是害怕,怕以后再也没有阿玛了, 怕再也见不到阿玛了……

“我才不要哭, 阿玛好好的呢!”

“阿玛说自己是太阳,那晚上呢, 晚上没有太阳怎么办?”

他想阿玛了, 又该怎么办?

“那阿玛就是天上的月亮,白天是太阳, 晚上阿玛就是月亮,总之, 阿玛时时刻刻都会在天上看着咱们小二十四呢,阿玛还要看着我们小二十四读书、长大、以后成婚、又有了和小二十四一样可爱的小世子。”说道这里, 康熙眼里闪过一抹暗尘,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才好。

“下雨了, 看不到太阳也看不到星星……”

总之都看不到阿玛了……

“那阿玛就是天上的云,这下,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还是下雨,都不能拦着我们小二十四来见阿玛。”

“嗯……”

直至寅时,接到旨意的胤禛未能赶回畅春园。

康熙又急召了三阿哥胤祉、七阿哥胤祐、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二阿哥胤祹、十三阿哥胤祥和大臣隆科多到御榻前。

殿内气氛凝重,众阿哥跪成一片于塌前,只有胤祕在塌旁的凳子坐着,紧紧拉着康熙的手。

其实几人或多或少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皇阿玛要讲继承大统的事情了。

几人紧张的手心都要冒汗了,胤禩深知自己早已经失去了皇阿玛的宠爱和信任,与皇位无缘了。

而他们兄弟几个中最有可能的就是老十四了,而皇阿玛对于老十四也十分器重。

如今废太子虽已经得到了皇阿玛的释放,却也并未恢复其身份。

怎么说除了十四也不至于落了旁人才是。

“我今日…让你们来,是想宣布一件事,你等且好好听着便是。”

魏珠领了康熙的意,上前拿出诏书,一字一句念的极其认真,

“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极,即皇帝位。”

魏珠宣读完一道旨意,又拿出另一道旨意,

“朕感念往日亲情,遂将废太子胤礽、大阿哥胤禔释放。”

一句一字,都像重石一般砸向每个人的心尖。

若是按照方才的推断,继位者确实应当是老十四才是,如今倒是让老四钻了空子,除了震惊之余,更多的还是不服气,奈何皇父之命不好违,几人虽然不服却也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