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妃娘娘她摆烂了(清穿(116)
最好......最好老四这个做哥哥的到时候能帮一帮十四,老四在前朝这么多年了,虽不声不响,但好歹积累了一定的人脉,总能给弟弟帮衬一二的。
德妃这般想着,暗中计划着以后要对长子热络点,还把下人叫来认真选了几样安胎的好药材命人送到四贝勒府给年婳用。
年婳懒得去猜德妃又吹得什么风,她唯一担心的是儿子此行随驾去了围场,前面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四爷肯定忙的脚不沾地,也不知弘旭会不会害怕。
可年婳不知道的是,眼下的康熙极度崩溃之后,首先想到的便是四儿子府上那个古灵精怪的小孙子。
胤禛本想着让弘旭避一避这波风头,毕竟在这种节骨眼上到御前去,即便不犯皇阿玛忌讳,也会招来别人的侧目。
可康熙自己都主动发话要弘旭去陪了,胤禛自然也只有说好的份儿。
于是御帐里又出现了熟悉的一幕:“皇爷爷,您又不想吃饭了?”
弘旭说罢叹了口气,小小的人反而浑身有一股小大人的违和感。
康熙摸了摸弘旭的脑袋,苦笑道:“是啊,你太子伯伯犯了错,朕也跟着吃不下犯了。是朕没有教好他,朕得惩罚自己。”
弘旭满脸不赞同道:“孙儿以往犯了错,额娘和阿玛都是自己吃好吃的不带孙儿,怎么到了皇爷爷这儿就不一样呢?”
康熙原本苦着的脸一僵,注意力成功被转移了过去:“他们吃好吃的不带你?”
弘旭点头:“是呀,额娘说犯错就要有犯错的样子,不过待孙儿认真检讨了错误,额娘便会重新准备一份烧烤给我吃。”
康熙:......
“检讨错误?你这么点大的人能犯什么错!”
弘旭仰起头:“大人犯大错,小人犯小错,孙儿因为贪玩拿火点了造化和百福的狗窝,这就是犯错。”
康熙严肃了面孔:“小孩子玩火不好,下次确实不能这么干了!”
说罢,又将弘旭方才说的那番话反复琢磨了一番,沉思道:“难道,朕也该给你太子伯伯一个检讨自己错误的机会吗?”
这话本就是他自言自语,不求在弘旭一个小孩子这里得到回应的。
但弘旭以为皇爷爷是真的在问自己,认真想了想回答道:“额娘说任何人都应该有被原谅的机会,我是她的儿子,可以多被原谅几次。”
康熙看着孙儿那双澄澈明净的眼,陷入了沉默......
康熙虽然已经把废太子的诏书写好颁布出去了,可这并不代表他从此就再也不顾及和二儿子的那点父子亲情。
当初的胤礽,可就是像如今的弘旭一般大,整日坐在他怀里乖巧喊阿玛的呀!
弘旭一番童言童语在康熙心中激起了涟漪,回到紫禁城,虽然太子还是照他旨意被送去圈禁,可康熙对太子的愤怒已经明显不如在猎场时那么沸腾了。
最能让康熙清醒的是前朝的动荡。
自从他废太子后,前朝前所未有的混乱动荡。他到此时才发现,原来那些表面上看上去对他俯首帖耳的儿子和臣子们,居然会在废太子后立刻划分好阵营站队,全然不顾他这个皇帝还活得好好的!
“一个个的,都恨不得朕立马去死给他们腾地方是吗?”
乾清宫里,康熙又摔了一套新的青花瓷茶具,留下一地残骸给梁九功收拾。
也就是这时候,康熙随手一扫看到了大儿子胤褆的请安折子。
胤褆字写的不好,但胜在武力过人,康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平日里不会多计较他那一手烂字。
如今看着眼前这么一封明显是急匆匆写好的折子,康熙皱了皱眉。
结果待他细细看下去,却发现这折子满篇都在揭发废太子的罪行。
在折子的末尾,胤褆大笔一挥,激动地写到:“皇阿玛,废太子胤礽罪行累累,罄竹难书,儿臣以为该处以死罪,以儆效尤!”
第72章 康熙看完这封折子的时候,拿着折子的那只手都在颤抖。虽说他平日里……
康熙看完这封折子的时候, 拿着折子的那只手都在颤抖。虽说他平日里对几个年长儿子们在前朝的争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他没想到大儿子竟然私下里对他太子二弟恨到这个地步,竟然恨不得送胤礽去死!
他原本对自己的儿子们充满了自信, 认为汉人皇室父子相残、兄弟阋墙的悲剧断不会发生在自己家里,可直到此刻,他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
从围场回来后,他可是专门命老大和老四一同看管废太子的啊, 现在知道了老大的心思,他顿时觉得自己后背出了一层冷汗。
“来人,传朕旨意, 去废太子的拘禁处派人仔细询问一番, 务必要把直郡王这几日对废太子的所作所为如实道来,不可错漏一处。”康熙沉吟片刻,又不忘补充道:“连同四贝勒近日的动向一并报来, 有关废太子的日常, 更要仔细留意。”
宫人垂首应是,不一会儿, 负责照看废太子起居的宫人便被带来了, 见坐在上首的康熙面色阴沉,宫人们俯首跪下,提心吊胆摸不清皇上此时的心情。
“朕问你们,直郡王和四贝勒近些时日在废太子处看守,是如何行状?”
天子问话, 即便一句话不见喜怒,其中威压也让人心头发颤。
那负责在废太子跟前伺候的宫人回忆了片刻, 忙倒豆子一番对康熙禀明:“回皇上,直郡王和四贝勒在废太子处分日子值守, 二人并不会一起出现。只不过......只不过两位爷对废太子的态度却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