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小掌柜(284)

他陪着父亲在院中走着,“怕是父亲知道了要生气。”

老爷子余光睨了他一眼,“你且说说看。”

谢放便将自己如何呼朋唤友,同友人喝醉,回来的路上遇大雨,这才生了场大病,高烧数日不退的前因后果,给简要地交代了一番。

果然,老爷子听后,沉了脸色,“我就不该问!”

谢放拱手:“还请父亲息怒。”

谢载功生气地拿手指着他,“你啊,你啊!你要我说你什么才好?你在北城,便成日只知招猫逗狗,听曲捧角儿,我想着你再这样下去,迟早要废。

符城偏安一隅,可人杰地灵,历史上出了不少的文人墨客,我这才想让你在那边修身养性!你倒好,如雀儿归林,彻底纵情欢伯,不思进取!”

谢放半句未曾为自己辩解,只是道:“父亲教训得是。”

谢放一句话未曾自己辩解,反倒令谢载功没了脾气,他没好气地问道:“那你过来呢?怎想到收购什么纺纱厂,还办得这般有声有色?”

谢放便知晓,今日这场“走走”的玄机,在这儿。

父亲到底还是在怀疑,他“野心勃勃”。

不过,这一回,父亲确是没“冤”了他。

第141章 参加画展

庭院里,日头逐渐地升高。

阳光照在身上,虽不若中午时分那般暖洋洋的,可也给人添了一分暖意。

可惜,有风。

冷风只扑人的脸上,还一个劲地往脖子里头钻,阳光带来的那点暖意,便显得格外地稀薄。

谢放今日在福旺的絮叨下,穿得比昨日要厚实了不少,不至于一点冷风,便吹得他指尖泛冷。

他陪着父亲走过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不紧不慢地开口:“父亲谬赞。不过是因缘际会。至于有声有色,只是儿子恰好同报社的一位记者交好……”

接下去的话,谢放并未说完,不过谢载功好歹在这北城混迹了大半辈子,如今更是成为北城的大人物,同记者报社,均是打过不少交道,哪能不明白这里头的弯弯绕绕。

政客、商人或者是一些社会名流需要名声,便给当地知名或者是有一定地位的报社拨一笔款项,名义上为“赞助商”,实则报社成为了该政客(商人)的“笔杆子”,黑白全凭的记者的那一支笔。

甚至有名流若是出了什么丑闻,只要舍得花钱,亦可以直接用钱直接将消息买下来,这些都不是什么稀罕事。

恰是深知其中盘结的利益,谢载功一脸的“恨铁不成钢”,“你倒是实诚。”

谢放拱了拱手,“父亲见笑。”

走过这条二卵石,父子两人一起穿过假山,谢载功双手负在背后,“不过,你倒也不必太妄自菲薄。即便你有朋友是记者,总归是你办了实事,解决了当地部分工人的生计问题,又助他们度过寒冬,当地报纸才会如此大肆报道你的事。

现如今,你的名声可是都传到北城来了。”

不知是当真宽慰,又或者是另一种试探。

假山有几处有棱角,谢放走在假山的一侧,以免父亲身体不小心,为假山棱石所磕碰,“说来惭愧。南倾对经商本无任何兴趣,只是儿子同志杰纺纱厂的少东家相识一场,不忍见他因赌博债台高筑,故而在他的恳求下,不得已,出资收购了他的纺纱厂。

哪知,被摆了一道,纺纱厂处处都有问题。不久又发生了工人讨薪事情。骑虎难下,只好想办法解决,总不能坏了谢家的名声。至于捐冬衣、被褥,这是大善,是功德。显名不是我的本意,我亦对出名无任何兴趣。”

谢载功注意到二儿子方才“保护”他的这一举动,心中多少有些动容。

老二不比老大,老二对名声确实想来淡薄。

至于在符城所攒下的名声,想来当真如老大所说乃是“因缘际会”吧,

这一番谈话下来,谢载功便知晓,他这个二儿子同过去一样,仍旧对利益、权势全然没几分兴趣。

老二志不在显名立业,可接手志杰纺纱厂那么大一个烂摊子,也未曾乱了阵脚,相反,竟令那个日薄西山的纺纱厂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由此可见,老二能力不俗,只要有心在事业上,定能有一番作为。

若是老二能够辅佐老大……倒不失为一个绝好的辅佐的料子。

“我就知道你志不在商,那你此番回来,你可有何打算?”走过假山,谢载功状似不经意地问道。

谢放笑着道:“给父亲过寿,再在家里过个年吧。儿子久未回北城,正打算好好趁着今日天气好,好好出门逛逛。”

谢放的回答,在谢载功的预料之内。

即便如此,听谢放说等会儿就要出去逛逛,仍旧是被气得一阵胸闷。

谢载功停下了脚步,拉长了一张脸,训话道:“以上便是你此番回来的全部打算?南倾,你好歹过了年便二十四了,怎能一点盘算也没有?”

谢放不以为意地笑了笑,“父亲您是知道我的,闲云野鹤惯了。”

“那若是……”

在谢放困惑的眼神当中,谢载功摆了摆手,“罢了,罢了。这事我暂时尚未有决议,等什么时候我安排好了,再同你说吧。”

两人走出假山,又绕回了方才谢载功练拳,打太极的地方。

谢放并未追问,“是,父亲。儿子先行告退?”

谢载功瞪圆了一双虎目,“你现在便要出门?你昨日傍晚才归的家,今日不在家中好好休息么?”

谢放笑得十分开心,“与友人约,风雨亦至。还请父亲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