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扮男装和前任做兄弟(110)

作者: 九味坊 阅读记录

“可我家侯爷交代,您此行隐秘,不得声张,最好早日离漳。”

“无妨,正事要紧,快带我去。”

轻风挠挠头,这语气怎么和自家侯爷这么像。

他折身带初学清往外走,不经意瞥见书桌上的纸,上面画着一副莫名其妙的图,密密麻麻写了许多字,他也在冬雪的手札中见过这样的图案,怪不得他们是兄妹呢,连思考方式都如此相像。

他二人急匆匆从客栈赶往知府府上,现任樟安知府冯炳是张家旁支的女婿,初学清此行不欲声张,也有张家的原因,她如今明面上是太子的人,二皇子背后的张家势力本就与她敌对,若知她来樟安,不定会做什么文章。

可如今既然裴霁曦觉察到了异状,定然是有大事发生,此时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到了知府府上,才得知裴霁曦已和知府冯炳去了城门部署。

樟安毕竟不是边境之地,布防自是没有边境那般精密,常备守军也不多。但樟安是南北枢纽之地,后备的粮食相对充足。

如果有叛乱,关键就在于守住城门,以及寻求援军。

初学清不断想着,如今西北边境刚刚停战,又是什么势力会在内陆异动呢?

他们又急忙赶往城门处。

浓夜幽深,灯火稀疏。

有几队士兵急匆匆在街上挨个通知各家闭门锁户,商户们急忙闭店,小贩挑起自己的担子赶忙跑着,画舫上的船夫急匆匆将船靠了岸,船上的人纷纷上岸,脚步纷乱。

往常要热闹整夜的街市,如今都陷入一片充满紧张而沉重的漆黑之中。

到了城门处,他们看到城门的铁链被拉起,沉重的木门隔绝了城外的异动,守城士兵警惕地巡逻着。

初学清远远看向城墙高处,一眼就认出了那个挺拔的背影,他认真地在和身旁的守将说着什么,原以为的离别猝不及防又变成了重逢。

初学清正欲上城楼,被轻风拦了下来。

轻风焦急道:“初大人,我在这里有些人马,侯爷特地叮嘱,趁未起乱,把您护送出樟安,您别再上去了,樟安知府还在上面。”

“无妨。”初学清未等他多说,便向守城军报了身份,踏着石阶上去。

她曾经见过许多次裴霁曦前往战场的背影,而她只能留在府中遥目相送,但如今不一样了,她不会再像从前一般,除了等待什么都做不了。她亦是朝中重臣,她肩上亦负担着黎民百姓的安稳。

轻风拦不住,只得跟着上去。

“投石车、滚木、弓弩按方才说的就位,虽然我们军力不充足,但好在城墙够高,对方就算有足够长的云梯,也容纳不了多少人。”裴霁曦有条不紊地对身旁守将说着战略。

那夜色中的身影,一如多年前在战场上的英姿勃发,纵使眼眸失了往日光彩,但他那沉着冷静的声音,镇定自若的神色,仍旧是那个叱咤沙场的柱国将军。

看到他这样的姿态,让初学清即便知道今夜会有危险,但仍莫名心安。

“侯爷!”轻风走到裴霁曦身前,无奈道,“她不肯走……”

轻风用“她”代替“初大人”,怕给初学清带来麻烦。

裴霁曦眉头紧皱,不等他说话,初学清就走上前去:“裴兄,我方才想了想,如今这个形势下,有足够人马,且专挑和谈完兴起叛乱的,有可能是多年前的顺州燕雀军。”

裴霁曦听到初学清的声音,顺着声音的方向道:“你还是赶快离开樟安吧。”

一旁的樟安知府冯炳见到初学清,问道:“敢问这位是?”

初学清行礼道:“在下礼部侍郎初学清。”

裴霁曦眉头皱得更深,他未料初学清就这么暴露了身份,冯炳本就是贤王一派,若要趁此对初学清不利可如何是好。

冯炳诧异片刻,回礼道:“不知初大人来樟安有何贵干?”

“和谈完来会一会旧友。”初学清一语揭过,又继续方才的话题,“多年前顺州起义,燕雀军多是由贱籍的奴仆以及部分农民组成的,当年是吴长逸将军来顺州平乱,他曾对我提及过,当时燕雀军忽然销声匿迹,并非外传的燕雀军战败,而是恰逢西境被攻,许是不忍大宁内忧外患,他们才突然撤军。”

裴霁曦忽而想到当年他在西境的勐城之战,道:“当年我在勐城撤离当地百姓时,手下只有明履营三千人马,分身乏术,幸而有外地来的大队人马,帮忙护送百姓,才让我无后顾之忧,用了水攻。只是战争结束,再寻不到这队人马。”

冯炳嗤笑一声:“侯爷多想了,那叛军皆是忤逆之辈,怎会好心帮忙运送百姓?”

裴霁曦没理会冯炳的质疑,又问道:“学清,关于燕雀军,你可还知道些什么? ”

初学清答:“听吴将军提起过,当年燕雀军人数在一万左右,他带了两万精兵剿匪,可燕雀军在顺州附近的深山活动,有地势之利,吴将军很难攻克,将将与他们打成平手,可见他们不管从军械武力,还是战术部署,都不亚于朝廷军。”

“当初是一万,现在就不一定了。”裴霁曦沉声道。

初学清问道:“冯知府可派了人寻援军?”

冯炳答:“定远侯刚来寻下官的时候,就嘱咐了下官,我已派人将消息送了出去。好在如今又有初大人与定远侯助力,城内物资也不成问题,想必是能坚持一阵的。”

冯炳的眼神在初学清与裴霁曦身上来回打转,对他二人为何在樟安仔细思索了一番,可也未得出什么结论。如今初学清树大招风,又是太子的人,他不得不想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