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千金太娇气?种田经商卷起来!(103)+番外

作者: 燕乐行 阅读记录

柳家是富户,如今的顾家可没有资格高攀柳家,别被人嫌弃而连累了柳君逸。

丰明昌精明干练,会将自己的算盘打得噼啪响,但也有眼力劲儿,知道进退。

因此,四辆驴车会合,丰明昌看到枫林村的徐老头也来了时,心里就想起了姑父姑母上次的叮嘱了。

这次丰家也是两辆驴车,另一辆驴车是丰大舅赶的,老爷子并没有来。

丰家的两辆驴车上拖的全是黄豆,以后要在府城做糕点,当然要黄豆。

他们走后,顾家这边就只剩下三兄妹了。

好在顾北彦如今在家写话本,不是顾佳琪一个人在家里。

西厢这边作坊也有几个妇人干活儿,不算太冷清。

三兄妹吃早饭的时候就商量了一下,反正爹娘不在家,他们图方便就一次多蒸些二合面的馒头。

再随便炒个菜或是蒸个蛋、做个蛋花汤都行,馒头管饱,腾出大把时间来写话本子。

其他九人,已正式开始写五万字的单册话本了。

大家约定好,等去了府城就要开始写上下两册故事的话本。

不再执着于万字篇和三万字中篇,是顾佳琪听了柳君逸传回来的消息后决定的。

由他们找墨香印书坊印出来的武侠第一册 ,销量很好。

已经加印了五册,依然是墨香书局包揽大头。

有了这个经验,他们再印第二册 时,墨香书局直接让他们起印万册,还能拿个八折优惠呢。

顾北亭写的那两册,第一册 也起印万册。

哪怕后面销量不如武侠第一册 ,也可以先囤书,将来拓展到更远些的地方,自然不会滞销的。

这样的世界里没有先进科技支撑,运输只能靠马车往各地拖货,靠书信联系各地往来。

也有些商铺或是大户养些信鸽,那也不是谁都有余力和财务去维持的。

墨香书局有没有信鸽不知道,反正柳家有,但是柳君逸不会动用柳家的力量。

他们已经确定了生意发展线路,一路往南、往京城!

顾佳琪心中盘算着话本子的利益,上个月刚刚过去,加印的销量还没有传回来。

但是初印是纯赚了两百六十两的。

不过前期柳君逸投入成本太多,必须要尽快回本才行。

年内还要在府城再开一家酒楼,只有一家顺心酒楼不够她出新菜的速度。

顺心酒楼和福琪轩都开在城东热闹的街市上,新酒楼可以挑在城南,离书院近些才好。

墨风书院不比府学小多少,但就读的学子多富贵,若常有新菜出,酒水也不差,生意自然好。

说好的琪风书社也还没有落脚之铺,销量肯定会受到影响,却是目前成本不够的情况下,最好的选择了。

墨香书局定走大量的话本,因利润空间小,他们不可能去当二道贩子。

但是柳君逸联系上的几家县学的朋友,个人推销只赚十文,卖出一百本就是一两银子。

靠着各自的人际关系圈可以轻松赚到比抄书还多的钱,这种销售方式还是很招人喜欢的。

在铺子没开到的地方,不失一条好路子。

但——

这些销量还远远不够。

好在墨香印书坊达到一万本就有八折优惠,少一本都没有这优惠。

也因此,以后他们每一册话本起印都会是一万册了。

好卖,再加印万册。

不好卖……多的也只能先囤起来,继续开发新的市场网点。

顾佳琪一边盘算着、一边继续梳理新的剧情细纲。

隔天下午,顾岳祥和顾丰氏回来了,第二天早上又继续往府城送粮。

如此一点一点往府城送粮、送棉被棉花还有在镇上买了些便宜布料,甚至干柴也一捆一捆运过去。

虽然去一趟府城相当于两天时间,但他们在府城的时候也没嫌着。

不管是下午还是刚入夜时,都会在街上四处闲逛,熟悉一下环境,也了解一下商贩行情。

哪里铺面多、哪里有作坊、哪里是大户人家的大宅子、哪里是市井小户百姓家……

府学在哪儿、书院在哪儿,哪条街道有私塾……

都渐渐像去县城一样熟悉了。

不过,柳君逸去了一趟定远县以南的清阳县和华阳县游学回来。

见顾佳琪还没有搬过来,顾家还在搬家,家具还没有全部打完……

他派了拖酒的那几辆马车跑了一趟枫林村。

将顾家剩下的粮和一些家用物什拖回府城,还有两车干柴。

马车跑了这一趟,顾家一下轻松不少,没有再用村里的驴车,徐耆老忙了这些天也累着了,见状松了一口气。

顾丰氏在家做了不少糕点,给村长家和耆老家都送了两包,给徐耆老四包,感谢他这几天的帮忙。

李木匠带着徒弟们日夜赶货,将顾家需要的家具打制出来后,就让柳君逸安排的马车拖回府城。

由顾北诚自己上漆晾干。

这样也能省下不少时间。

冬月初九刚入夜,顾北亭回家来了。

正逢他沐休又请了几天假,准备也去府城住两天。

顾家早起搞了一次大清扫。

要带走的东西打了包,将屋子趁着清扫的机会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生怕落下什么。

尤其是以前到处藏过的银钱。

第91章 她原本的模样

顾佳琪到是没什么整理的,她回来才这么久,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多,也很集中。

除了娘给她做的那几身衣裳,就全是柳君逸给她安排的衣裙和首饰。

再有笔墨纸砚和已经完成的书稿、细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