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太娇气?种田经商卷起来!(116)+番外
顾佳琪的话,说得众人毫无反驳之力。
就连还惦着考科举的丰家兄弟,也十分认可佩服。
做一行、熟一行、精一行,都是吃饭本事。
这话,就连在暖阁那边的丰明阳,也十分认同。
顾佳琪说完这番安抚加激励的话,便去厨房那边找娘。
将空间留给这些少年们,开围读会了。
大家推举了顾北彦来读《飞花令之梦杀》,因为是顾北亭写的。
大家对这本书的兴趣显然是超过陌生人写的那册《射雕》。
厨房那边,顾丰氏和丰老太太刚洗完碗,在灶下说话。
丰老爷子和丰明昌在磨黄豆,明天早上就想做糕点出来试试行市。
有了要做大管事的机会,糕点好不好卖,丰明昌到是没那么担忧了。
好卖就先卖着,几百文也是赚头啊。
等以后能做管事了再弃掉糕点买卖便是。
丰常胜手里倒拿着《三字经》,乖巧地靠在爹爹身旁,听爹爹念着《三字经》的每一句。
小家伙心里觉得爹爹好厉害,不看他的书也能读给他听呢。
李慧也在一旁帮忙。
见到顾佳琪过来,不由笑道:“小灶上在烧热水,一会儿你先去洗洗。”
顾佳琪连忙笑着答应了。
她昨天傍晚洗了澡、洗了头,今天换了一身新衣裙来的府城,今晚屋里拥挤,就只洗脚了。
不然她将门从里边栓了,表嫂和外婆半天进不了屋,也是尴尬不合适的。
顾佳琪也到灶下挨着外婆坐了,陪外婆聊了会儿天。
等小灶上的烧水壶冒着热气了,便要去提下来。
李慧连忙喊了丰明昌过来帮忙。
先将暖瓶灌满开水,让顾佳琪提着两个暖瓶回屋。
丰明昌提了一桶冷水放了一个小瓜瓢在水桶中,给送到西屋去。
西屋有了一桶冷水,一会儿李慧她们要用水也有了。
住在城中大宅子里,确实事事比村子里方便。
第102章 怕她嫌弃自家泥腿子
首先用水就很方便,院角有水井,不用跑老远的河边去挑。
再是厨房有三个小灶,还有两只大水壶专门烧水,灶台上还有两个瓮缸。
要喝的热茶、要用的热水和冷水,随时都能满足。
厨房里点着烛台罩着白纱灯罩,比油灯亮得多了。
同样一盏灯,照在更大的厨房里却比家里的厨房明亮很多。
眼睛看东西还要适应一下才习惯。
这样的生活,哪怕才刚住进来,大家都喜气洋洋的。
心里热乎着,觉得日子这样过下去只会越过越好。
顾佳琪洗漱之后。
把炕桌搬到耳房书架边靠着放下,回来把炕上被褥整理了一下,找出一床棉被放下去。
这次搬来府城,顾丰氏在村里弹了很多床新棉被和褥子。
家里有旧的,但有这么多人跟着来府城是缺了不少被子的。
因而,三兄弟的旧被子都被顾丰氏收着了,给他们的和那九人的全是新被子。
顾佳琪这边自然也是新被子,不过旧被子没收走。
因为西屋里有床有炕,多一床备用总是方便点,恰好今夜里外婆要住进来,就用上了。
见外婆和表嫂还没过来,顾佳琪又去收拾自己的衣物。
耳房里有两张衣柜,西屋里床的另一头靠墙也有一张衣柜。
衣柜与床的距离留出一条宽敞的过道,用布帘子挡着。
布帘子另一边有一张一臂长的案桌,上边放些杂物,再走进去靠墙角有马桶,夜里不用出屋去茅厕。
忙完,她拿了一本没抄写过的辞山先生的旧书,坐在床边看了起来。
外头夜色渐深,也寒冷了许多。
但屋里烧着炕,坐在床这边也觉得暖和。
看了几页书,外头就响起了脚步声。
一直在聊天的少年们也结束了今天的围读,准备睡觉去。
剩下没读完的,打算明天吃早饭的时候再说。
外头传来顾北彦的声音。
“琪琪,睡了吗?”
顾佳琪连忙起身去打开屋门。
“屋里还暖和不?我给炕里再添些柴。”顾北彦见妹妹手中还拿着书,连忙道。
“不冷,也不太暖,外婆和表嫂还没过来,要不晚一点再添?”
顾佳琪看一眼箩筐里放着劈好的柴木,说道。
“夜里还长,等她们回来再添,下半夜暖和一点。”
“好,那我搁门边了,再有什么事情就喊明学。”顾北彦忙道。
抱厦那边正在看话本子的丰明学立刻答应了一声。
丰明学十六岁,是顾北彦的表弟。
这时候大家都走了,上房这边还有丰明华和丰明学在,顾佳琪在屋里也没那么害怕。
顾北彦又叮嘱了几句,这才去侧院那边。
侧院的北座和南座两小院虽然各自只有两间屋。
但屋子也大且是大通铺,一屋能睡好几个人的。
且窗下都放着柜子呢。
原来下人的物品都放在柜子里,也有炕桌,方便在炕上做点活儿用。
格局也就比客栈最便宜的大通铺要好一些。
不过丰家那边一屋不用住太多人,就添了些实用家具进来。
少年们这边,也只多打了两张衣柜。
毕竟他们只是住在这屋里,平日里写字是在敞轩那边的。
还从来没有这么多人挤一屋睡觉都能聊天呢,一个个都很兴奋。
哪怕在家里也有兄弟几个挤一屋的情况。
但都是大的带小的,哪有这么多个年纪相仿聊得来的?
不久后,顾佳琪正打着呵欠的时候,丰老太太和李慧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