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千金太娇气?种田经商卷起来!(124)+番外

作者: 燕乐行 阅读记录

像《游侠录》这种风格汇聚成册的短篇故事,就已经有其他跟风的了。

她这边《游侠录》来府城后第一晚又交了两册给柳君逸。

以后大家不再写这种短篇,也就再没有《游侠录》了。

墨香书局不能擅用《游侠录》之名,却又另出了《仗剑江湖》。

听说已出了两册,至于是一人所写还是几人所写,就不好猜测了。

而他们完成的最后两册《游侠录》,因上回柳君逸说没有了,墨香书局便不会再要。

因此,柳君逸说等年内自己印出来卖。

自己印出来怎么卖都比直接将底稿卖与书局,要赚钱。

入冬的第一场雪终于痛快地落下了。

连下了两天后雪停,天气反而没有雪前那么冷,太阳还出来了。

茶楼那边也谈下来了,两千三百两,掌柜和伙计、后院里的人都会离开。

那些人原本就是微山县过来的,原东家的亲戚。

这几年茶楼生意不景气,工钱也给得不高,大家都不想继续待在这儿了。

回微山县去东家其他铺子做事,工钱更稳当。

而柳君逸宁愿多出一百两,也不想要原来那批人。

就怕那批人将原来在茶楼的消极怠工态度,带入新的酒楼里,影响生意。

双方达成协议,签下买卖文书,拿到了铺地契,只不过签买卖文书是顾北彦去的。

买铺的那两千三百两,是十月自家印话本一万册的总利润五百三十八两。

冬月已印书两万册,达到了八折优惠总印书成本是四百八十两。

书局拿走一万二千册是九百六十两,两相抵帐,最后书局要付给柳君逸四百八十两。

虽然印书坊是另外结帐的,但印书坊也是书局辖下的。

第109章 找读书人做掌柜

柳君逸没收到书局进货的钱,自然也不会支付印书的钱。

最后三方沟通就直接抵帐,书局拿四百八十两出来清帐就容易了。

之后是几家酒楼的寄卖销量,赶在下雪前陆续回收上来,再加上几家县学的销量。

拢共又收回五百两,还有少量寄卖存货。

以及要给周子良的写话本钱十两,还有顾北亭写的出了一册,也要付钱十两。

从话本上获利能拿出来的就是九百六十两。

新的话本还在赶印,但他们不需要急着给钱。

这笔钱加上几家酒楼和糕点铺、干货铺近来盈利,拢共凑出了两千五百两。

也是柳君逸敢去盘那家茶楼的原因。

如果按他的只给两千二百两,原东家就要将原班人马留下且要求新酒楼加工钱。

若给两千三百两,则原班人马不会留下,铺中一应家具杯盘等物件,全部留下。

柳君逸这才愿意松口。

又让顾北彦去签买卖文书,介绍说是好友之弟,好友不在府城而托他帮忙的。

不然,就连中人都要以为,是柳大公子要盘铺子。

盘子还算顺利地盘下了,刚好雪停。

按朝廷律令,城镇官道不得长期积雪不通路。

因而,驻扎在府城北的戌城大营派出大量人手四处清理官道。

城中也在府衙地安排下,各家清扫门前雪。

一些商铺为了生意也会将街头积雪清理干净,好让城中百姓出来逛街采买。

道路一通,原东家带着亲戚们回微山县去了。

柳君逸也安排人往枫林村和定远县庄子拖货,顺便给顾北亭和丰明阳和枫林村带信儿过去。

隔天,丰明阳就带着枫林村选出来的二十人过来了。

有五个是二十出头已经娶了媳妇的。

有十个皆是十三岁到十六、七岁的少年。

还有五个是村长和耆老们的亲戚,别的村子的,年纪也在十五到二十岁之间,没有太大、也没有太小。

而这一批二十人,无一例外都读过六年以上的书,多的也读到了十年。

读书再没有天赋,能让家中供读这么多年,也不会是傻的或是睁眼瞎。

村长和耆老肯在第一批人手里选出他们来,也是费了心思的,不可能胡乱塞人。

顾佳琪没有反对,只让他们听大表哥的,好好做事、好好学着。

李塘村那边到是没有选人过来,但丰明阳却替李枫传了信儿,有好几个想跟着李枫当伙计。

李枫原本就是李塘村村长的次子,在李塘村有他自己的人脉和威信。

顾佳琪并不熟悉拖货的事情。

等柳君逸过来说起,柳君逸当即同意,让交给李枫自己管。

吃饭的时候,柳君逸便将早就商量好的经营策略说出来。

又与丰明阳探讨着,先安排酒楼筹备事宜。

原来的茶楼在交易成功之后,招牌就被取下,关了门贴上已售卖的纸条,人全部离开了府城。

柳君逸怕铺子关上几天就凉了,就在书院传出消息。

铺子是安远县学顾北亭家买下,总揽管事的是其表兄,某某年的安远县秀才丰明阳。

墨风书院去安远县游学过,很多学子都是认识的。

又有柳君逸的帮衬,顾北亭来府城游学时,也结交了不少府学和书院这边的朋友。

因此,柳君逸提到顾北亭,很多人就知道是谁了。

纷纷喊着等酒楼开张时,一定要到场捧场,给顾家暖暖铺子。

柳君逸也趁机做好人,主动提及在开张第一天,大家去捧场一定让顾北亭给打个八折。

八折打得好了,以后就经常光顾。

大家都被他精明的算盘给逗笑,竟是谁也没怀疑,柳大公子为那新铺付出了多少心力,也是幕后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