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千金太娇气?种田经商卷起来!(229)+番外

作者: 燕乐行 阅读记录

两家结了亲,以后去了京城当然也要照拂一二。

宴后,三家人告辞。

柳君逸和顾北亭、宋君泽他们几个,全都被江祭酒叫去了文风小筑。

江祭酒可不会等到放榜之后才去与他们说去京城的事。

他现在就要考较他们的课业,对他们所学有一个底,之后再就春闱的话题给他们补一补功课。

这六个人竟然用明玉阁来捆绑将来的关系,不管仕途如何自然是不会越走越远的。

他本就是国子监祭酒,又是大儒,读书一途,指点他们并不难。

而顾佳琪应了江夫人明天去城南的枫云寺上香,也先回了家,还有话本进度要赶。

第二天,江夫人、江老夫人、柳老夫人都往枫云寺进香,同行的还有柳家嫡庶几个姑娘。

江家这边没有女儿,只有顾佳琪。

江鸿举、江鸿铭和江鸿钰几个则在府城自己逛去了。

他们小时候在府城生活过几年,后来都在京城没回来过了,对府城这个家乡也是极有游玩兴致的。

柳君胜还有宋家、王家几个弟弟也出来陪着他们,尽一尽地主之谊。

柳君逸他们则是陪着江祭酒,与府城一些大儒师长们在文风小筑聚会,中午直接在皓月楼吃饭。

为了避嫌,暂时还没去府学。

而今年江祭酒回来了,去年府学牵头办的重阳诗会,今年还能再办一次。

中秋,也在这样的文宴之中过去。

顾家这边与丰家人在顺心酒楼吃了顿饭,就当是顾丰氏回过娘家了。

如今两家人都在府城住着,就变成了中秋第二天,三个舅娘和几个表嫂们才回她们的娘家。

往年,可是她们在中秋回娘家,顾丰氏在第二天才能回丰家的。

如今顾家起势,丰家跟着顾家做事,过节安排调换了,她们可不敢有半点闲话碎嘴。

八月十六,乡试放榜。

一大早,府学和墨风书院的仕子们都往城北跑。

桂榜就张贴在贡院外的折桂墙上,有府衙官差看守着。

柳君逸和顾北亭在后头走着,顾北彦和顾北诚已经在前头跑了,要去看看他们大哥考上没有。

突然,先到的人群里传来惊呼声。

“啊!第一名!他、他、他解元啊!”

第201章 高中解元

走在后头的人,听到前面的惊呼声,也不禁加快了脚步。

“柳君逸!你这厮!解元啊!”

有墨风书院的人在激动大喊。

看到没看到的一众考生们,立刻明白了,是他们府城的风云人物柳君逸高中桂榜魁首。

而敢喊柳君逸“这厮”的,只能是他的发小同窗、平时就交好的那些人了。

当然,自那天在皓月楼,江鸿飞当众喊过之后,其他人若也跟着喊,也是有可能的。

谁也没在意到底是谁先喊出来的,后头跟风喊的人还是有不少。

也不知是太激动还是太不甘,总之,喊了柳君逸这厮后,心中激荡情绪反而平静了不少。

柳君逸十二岁考童生双冠、十五岁又是秀才案首,今年十八,又高中乡试魁首:解元。

他就是一个少年扬名、为人仗义、热情好客、朋友众多的读书人。

别说在府城,在整个德清州的读书人圈子里,他都是没人会说不认识的柳大公子。

此时,还没走到榜前的柳君逸,就让许多人给围住了。

在身旁顾北亭先道贺之后,都回过神来纷纷笑着拱手喊着恭喜。

柳君逸也反应过来了,一脸不敢置信地边还礼边问众人:

“你们说啥呢,真的是我?没看错?我柳君逸啊,没认错吧?”

众人……

这人怕不是傻了吧?

他柳君逸三个字,谁会认错?不识字吗?

“这会儿榜单都贴出来了,想必捷报也送到你家去了,你不回家去等着吗?”

这时,有个同窗问。

柳君逸却笑了笑,不在意地道:“捷报送家里去就让我家老爷子、老爹他们高兴高兴吧。”

“我先去看看榜。”说到底,现在只是听别人说,他自己并未亲眼看见。

于是大家也不挡着他了,纷纷跟着他又挤到桂榜那儿去。

果然,今科乡试桂榜上,头榜第一名就是柳君逸。

江鸿飞在第五的位置,第二、三名是府学的,第四名是安远县的,后面还有其他几县的。

头榜十人,人数最多的还是府城的。

二榜五十人,宋君泽、王梓唯、许长卿还有顾北亭,都在二榜排名靠前的位置。

也就是说,他们几个都在二十多名,险险没掉到三十之外。

还有三榜一百四十人。

乡试各州取两百人中举,中举便可参加明年春闱。

当然,有人中了举就觉得满足了,不会再继续闯下去。

也有人中了举哪怕名次靠后也觉得自己还可以再闯闯。

就像当初丰家兄弟那样,考试结果不重要,下科场见见试题,试试自己实力。

因此,在榜上看到自己名字后,大家议论的话题里,最热闹的就是,要不要继续去春闱,还是等下一科?

丰明阳和丰明华兄弟,果然没在榜上找到自己的名字,但他们没有遗憾,笑呵呵地回去了。

其他人只要上了榜,在哪一榜哪个名次并不觉得多重要了,拿到春闱资格了就行。

接下来最大的话题就是,柳君逸高中解元。

前面小三元,如今大三元已争其一,会不会今科大三元也是他?

但不管以后如何,眼下柳君逸在科举上的成绩,足够让全府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