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太娇气?种田经商卷起来!(270)+番外
但他自己进考场就发挥不好,空有才学只能放弃科举,心里却望子成龙。
也害怕儿子将来和他一样怯考,便想为儿子在府城读书铺路。
为此,在见到柳君逸他们几个乡试中举后,他便和柳君逸说了想写顾家话本的想法。
他有实力,再加上顾佳琪留下的那些细纲,足够他发挥文笔的了。
柳君逸帮秦先生在端玉私塾附近租了个小院,秦先生一家人都能搬过来住。
租宅子的钱便是皓月楼也供得起。
但能增加一位写话本的实力大能,这笔帐,精明的人还是会算的。
秦先生一家搬去了府城,清阳县对柳君逸来说,就只有去年冬天去县学拜访时认识的一些朋友。
他没有去联系他们,住了一晚就继续南下了。
就这样时走时停,几天后终于到清江县约定的客栈与其他人会合了。
许长卿头一天才将弟弟送到北上回临江镇的大船上。
到也没有多等,既然柳君逸小俩口到了,自然是第二天就上船继续南下。
这一路好几天的马车和马背上的颠簸,一到了船上还分到一间不错的小船仓,让顾佳琪高兴不已。
虽然这环境比不上曾经的她去旅游时坐的那种大轮船。
但在这交通十分落后的古代世界里,已经很豪华了。
也就是柳君逸有钱,包下这么大一艘商船,就他们这一行人,着实宽敞方便了。
第237章 在当地有自己的房产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每天不是在自己的舱房中看书,就是出来一起吃火锅喝酒,聊着各种策论的话题。
顾佳琪除了有时会抚琴助兴,并不参与他们的聊天。
慧儿和余小福、余小顺兄弟已经玩到了一起,在船上跑来跑去玩耍,再不就是被顾佳琪喊来练字。
余小福和余小顺原本就在小院时读书识字了,被顾佳琪安排了每天练字的任务,不敢再四处乱跑。
慧儿一家原是江夫人这边的人,在江祭酒家里听差的,打小也有跟着哥哥们背过启蒙书,能认些字儿。
这时候也被顾佳琪要求继续认字,还说以后要教她记帐呢。
突然被这么个大任务砸下来,才九岁的慧儿两眼发蒙,不过她乖巧懂事,连忙肃容严肃地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顾佳琪除了每天继续赶话本进度,休息的时候除了抚琴消遣,就是教慧儿和余小福余小顺加减乘除。
这三个孩子年纪还小,容易接受她教的新知识,若是培养出来,将来能成为她身边的财务帮手。
余家人和张家人、万家人也都在船上,他们都是不属于柳家只属于柳君逸和顾佳琪的亲信人手。
当然还有柳君逸自己当年买来却一直放在庄子上的徐家人。
顾佳琪有时间的时候,也会将这几家人里的年轻人包括少年叫到一起,讲一讲她的管理方式以及做事的理念。
反正船行江上有的是时间,多灌输一些比较新的处事方式,将来去到京城用起来也趁手一些。
同样,将来要负责内宅事务的万家婆媳三代还有余家婆媳、张袁氏、徐家兄弟的娘,也都聚到一起开过几次会。
在柳君逸他们忙着读书、休息时也是边吃喝边探讨读书心得的时候,顾佳琪默默培养着这些人手。
重阳节早已过去,北地天气越来越冷时,他们早已进入南边江域,气候有如北边的中秋时节。
这样的天气里到是很适合远行,不怕温差太大而染上风寒。
除了路上的补给,他们到东华州的时候见清源县在下大雨,连忙让船继续前行,没有靠岸。
反正柳君逸是在兴安州清江县上的船,又不用大家等他,自然也不用再在中途折腾时间了。
南边气温虽不如北地冷,但是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行人都添了夹袄。
此去春闱,自是要比平时更加注意身体,容不得半点大意。
顾佳琪也在船舱里继续写着话本,柳君逸就在对面坐着琢磨一篇新讨论过的策论。
九月下旬,船到了陈庆州境内。
东华州的雨没有下到东越州去,到了陈庆州更是秋阳高照、秋高气爽。
他们到甲板上欣赏风景,可以看到岸边山野的枫林如红云一般灿烂。
虽然他们府城枫阳山也有这样的风景,但这是南地风光,意义又不一样。
之后天气好,大家多在甲板上晒太阳,快上岸了,无心读书干脆不读了。
顾佳琪也清点了行李,将书稿小心收了起来,去检查慧儿他们这些日子的学习情况。
看着她颇有几分女夫子架式,柳君逸莞尔笑了。
就算他科举路断,他也可以回府城开一家大私塾,就让他家小娘子负责启蒙班好了。
启蒙书、写字、画画还有术算,她都教得起。
而他只要带科举班就好了。
他在心里美美地想着,嘴上不禁说了出来,立刻就被其他几人酸上了。
“哎呀,读书好不如媳妇儿娶得好,柳大有本事啊。”
“看来柳大春闱结果怎样都无所谓了,有退路嘛,还能靠媳妇儿养,我们就惨喽。”
“唉,没有好媳妇的咱们,到时候只能去柳大的塾里当个夫子了。”
“……”江鸿飞张了张嘴也想说点什么,可想到柳大媳妇是他义妹,又有些说不出口了。
他也觉得还是他琪琪妹妹厉害啊。
几人就这样挤兑着柳君逸,只有顾北亭全程淡定喝着茶,笑而不语。
那是他亲妹妹,他也能炫耀的。
几人谈笑着调侃着,不用太久就到了新安县,大船靠了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