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千金太娇气?种田经商卷起来!(307)+番外

作者: 燕乐行 阅读记录

王梓唯是早就定了亲的,如今入了仕,最晚明年将成亲。

许长卿这边母亲早逝、亲爹继娶之后就成了后爹,无人为他张罗亲事,他也不愿意更加不敢让亲爹给他说亲。

因而,早两年就让祖父给亲爹去过信,交代了这件事的。

因而,现在只有许长卿还单着,江鸿飞便打算让江夫人帮忙相看合适人家。

这时,许长卿的外祖家却来了消息,舅母娘家侄女,知书达理、温婉贤良。

牵线之人不管怎么夸,理智的人都不敢信实了这些话,但外祖父却来了信细说了那姑娘家的真实情况。

那姑娘也是自幼失母,在继母的威严下还要护着弟弟与幼妹的,与他情况极其相似。

且弟弟今年也考上了童生,年方十四,读书有天赋也肯努力。

这亲事还是其弟找上姑母也就是许长卿的姑母来说的。

许长卿便同意了这桩亲事,也同意了其弟的要求,年内将人娶进门。

成亲之后有了他这个官身撑腰,那姑娘的娘家继母也不敢再欺其弟和幼妹的,这也是其弟选中他的原因。

一个能为自家长姐打算的弟弟,也令许长卿高看几分。

几个发小的亲事都有了着落,坐在一块儿商量成亲的顺序以及规格安置。

这个,柳君逸是有经验的,只不过他得到的却不是羡慕而是同情,同情他这个成亲早却还没圆房的已婚人士。

四月底,御赐状元及第大匾热热闹闹地送到正阳二街杨柳巷的柳宅。

其他几家人包括江祭酒、也进了国子监的许先生,都来送了贺礼。

张家这边也请了不少亲朋和同僚来贺。

既然状元及第匾送到柳家,柳君逸也还在柳家,张重礼父子都觉得,这时候也是他们张家的风光,应该庆贺。

柳家和没有推辞大家的好意,在酒楼摆了好几桌,只不过太傅家只有洛勋齐一人来了。

状元及第匾本该是要送到洛家,是洛家的风光。

但因柳君逸的情况特殊,柳君逸自己有此意愿,洛家人也不好说什么。

洛家其他人不来,也是担心柳家人这边拘束不安。

洛勋齐在府城喝过自家儿子的喜酒,与柳家和早就认识了。

他来是为诚心道贺,也能安了柳家人的心,也是在张家请来的京官们面前为柳家撑腰,以后也能少一些闲话。

……趁着端午佳节,天气还没有彻底炎热起来,顾家与徐家已正式摆了定亲酒,聘礼也都下了。

徐家人一直住在顾家的空宅子里,并不与顾家人一起住,日常出入也自在。

顾北亭下衙之后却是常去找徐婉,带她逛街出游,慢慢熟悉亲近了起来。

继顾家之后,宋家也给王家下了聘,办了定亲酒。

之后是江家往洛家下聘,这件事就在京城轰动一些,许多人热议了许久。

江鸿飞定亲一事自然也往府城墨风书院去了家书。

知道大孙子要在年内成亲后,江老院长很快就回了消息,秋凉后回京住到年后再回府城。

许长卿那边,亲事则全由外祖家张罗,提亲、下聘、定亲,再由女家送嫁到京城来成亲。

许长卿同意这门亲事后,就与外祖和舅舅们商量,将媳妇的小弟小妹都接到京城教养。

京城读书更见世面对小舅子的前程也有好处,同时也避免长姐出嫁后,两个小孩子没人照顾而被后娘欺负。

第270章 番外 洛家根本不敢放他出京做官

三年后,新的春闱将至,三年前入翰林的这批人也陆续出了翰林院。

有人外放做了四品城守、有人留在京城入六部或是五寺三司或是御史台……

前程都不错。

柳君逸也从正六品的翰林、从五品的御书房行走身份,一跃成为吏部一名正五品郎中。

从品级上升得并不快,甚至不如外放做城守的那批人,但……

六部之中吏部为首,同样的正五品,吏部的正五品最香。

这个品阶,他张家外祖父花了一辈子才达到,张家大舅也是十余年经营才在去年爬到这个位置。

而他,二十出头年纪才刚出翰林院,就得到了。

还是做京官不太好发挥的情况下。

若是洛家肯将他外放,必是四品城守,在外历练五年、十年归来,进六部还不得直接做个正三品侍郎了?

然而,这三年来柳君逸从未主动去过洛家。

每次洛家派人热情来请,他也是十次去一、两次,从不肯在洛家住下,只当走亲戚而非回家。

哪怕洛大夫人早已将他的院子布置好了,就等他带媳妇搬回去。

孩子对她的态度,却依然客气而疏离。

看似关系已缓和,细节之处又感觉不到属于亲人的信任和亲近。

洛家根本不敢放他出京做官,就怕这一去海阔天高,任他长了翅膀飞远了就不肯飞回来了。

为此,洛勋齐将他安排进吏部,打算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培养。

洛太傅这三年逐步放权,如今已不管事儿了。

平时就在家里看书写字、种花煮茶,有时进宫陪皇上喝茶下棋、有时就去城外的庄子上小住钓鱼,很少应酬人情了。

这三年,洛勋齐已为内阁次辅,原来的次辅升为首辅。

然而,朝廷新贵势力又已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了头,还是不易拉拢的以柳状元为首的新阵营。

这就好似洛太傅虽已致仕,但洛家接班人却更加后劲十足、虎视眈眈,不好拿捏。

尤其新贵势力的思维更加敏锐灵活,行事干练且深得皇上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