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千金太娇气?种田经商卷起来!(54)+番外

作者: 燕乐行 阅读记录

顾佳琪觉得,这是自己在枫林村里不多的悠闲日子,他们家很快就会搬去府城了。

府城的铺面比县城更贵。

但以县城的盘铺价,在府城买一座环境不错的小院居住,却是很容易的。

他们家不会一直住在府城,租宅子就是最合适的了,所需花费要少得多了。

刚走到村东,看着爹娘与村里人寒暄,发现很多人都在打量她,顾佳琪都神态自若,并不显拘谨。

遇到主动搭话的妇人,她还客气地回应过去,十分有礼。

就在有妇人又起了想要相看说亲的念头时,顾北亭赶着驴车回来了。

驴车上还放着一只竹篮子,里边放了一大块带排骨的猪肉。

再加上一箩筐的甜枣、月饼和绿豆糕、桂花糕。

还有顾岳祥去河边捞回来的大小五条鱼,也装了一篓子。

今天他们去外婆家的礼,还是很丰富的。

也让兄弟几个都觉得能撑起腰杆一脸自豪了。

一家人上了驴车,便往李塘村而去。

驴车跑得快,没多久就到了李塘村。

一进村就有认识的村里人见是顾家人来了,纷纷上前热情地打招呼。

这么多年来,顾丰氏都是八月十六才回娘家,李塘村的人已经习惯了。

顾家虽穷,但顾北亭是秀才,村里人见了还是很客气的。

只不过很快就有人注意到情况。

“这丫头是?”

“咦,怎不见芳丫头?”

“咳,别拉着了,让他们赶紧往家里去。”也有那知情的连忙拉住问话的。

顾丰氏并不觉得这事儿有多难言,更不想让村里人因此对自家闺女说不中听的话。

当下顾丰氏便大声道:“这是我亲生闺女琪琪!”

“当年生了她出了月子后我回了趟娘家。”

“回枫林村的路上遇到了雨,在那间破庙里躲雨遇到了县城妇人,就是陈家庄那个陈氏也带着孩子在躲雨。”

“后来那陈氏手下的婆子使坏,趁我不备将两个孩子掉了包。”

一句掉了包,让路边不少村里人齐齐倒吸一口凉气,也就明白过来了。

所以芳丫头是那陈氏的闺女,这个头一回见的丫头,才是丰氏的闺女。

当年出月子回娘家这事儿,村里许多人都还记得。

毕竟丰氏连生三个儿子之后,才生了一个闺女,没人敢嘲笑她生了闺女,只有羡慕的份儿。

就是当时顾岳祥不在家,听说是做了工还没领到工钱,去找主家讨要工钱去了。

顾丰氏自己抱着闺女回了娘家。

顾北亭和顾北彦都在村塾里读书,最小的顾北诚是交给林家刘氏照看的。

没想到当年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一时之间,议论声里全是感慨,到是没有人再说什么闲话了。

顾丰氏满意地笑了笑,示意顾佳琪挨个叫了人,驴车便继续往丰家而去。

丰家老宅门前。

九岁的丰春香带着两岁的丰明宝在门前玩耍,看见驴车过来,连忙喊了起来。

“奶!是姑回来了!姑回来啦!”小姑娘长得老实巴交的,性子却是活泼的。

丰明宝年纪小,对姑家印象不明显,只是一脸呆萌地望着,下意识就要将手指往嘴里啃去。

丰春香一把拍掉他的手指,骂道:“娘说了不准吃手!吃手没饭吃!”

顾佳琪对丰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对单纯可爱的姐弟了。

在听说过顾家大房堂哥才一岁多就知道往地上搬泥块行凶后,她可不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单纯可爱善良的。

家风家教,真的很重要!

很快,丰老太太系着围腰、手拿锅铲就快步走到院子外头。

看见闺女竟是坐着驴车来的,驴车上还有箩筐背篓,不由惊讶。

顾家卖糕点时间不久,在县城的那几个便是知道,消息也还没有传回来。

为了方便这么多儿孙走亲戚方便,今天是丰定固定的中秋节宴的日子。

“娘,这是我亲闺女佳琪,小名儿琪琪。”

下了驴车,顾丰氏第一时间就拉着顾佳琪给自家老娘作了介绍。

丰老太太看傻了眼儿,脑子还有些转不过弯儿来。

亲闺女?

芳丫头呢?

丰老太太下意识抬头朝驴车上看去,就只见三个外孙在往下抬筐的抬筐、拿背篓的拿背篓。

“娘,一会儿人齐了我再解释。”顾丰氏见院中又走出来几人。

正是大房嫂子陈氏和二侄媳妇李慧,还有二房嫂子杨氏和她的大闺女和外孙李云卓。

五岁的李云卓手里拿着一块点心在吃,目光则是好奇地打量着外面的人。

两岁的丰明宝在门外玩耍却没有点心吃,也没有跟着大外甥玩耍。

顾丰氏心里明白,娘家这些人都是厉害的。

“娘,我们带了很多月饼和绿豆糕、桂花糕过来,还有枣子。”

“知道二哥家有桔树,我就便没摘桔子过来。”

顾丰氏收回目光立刻大声说道。

顾家赶着驴车进村,看着就带了不少东西,一路都有村里人看见。

也有不少妇人过来闲逛,想看看顾家这次都准备了什么礼。

顾家的难处也不是什么秘密了,但像今年这般隆重还是头回见,这才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心。

这时一听顾丰氏说许多月饼、绿豆糕、桂花糕,有些人差点没管住口水。

哪一样都是要钱的啊!

几块绿豆糕也罢了,那月饼是穷人家吃得起的吗?

丰老太太一听,再看一眼外孙抬着的箩筐、提着的背篓和竹篮,连忙大手一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