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太娇气?种田经商卷起来!(56)+番外
丰明阳这边,就是顾北亭向大表哥请教。
丰明阳原来是反对顾北亭家境拮据还坚持考科举的,院试之后就劝他在县城找个活儿做,也给家里减轻负担。
县城那边他还是有些人脉关系的,找个活计并不难。
然而,顾北亭却坚持要上县学,想考举人,让丰明阳觉得这表弟很固执、不受教。
直到顾北亭除了每月廪米,今科廪禄还从一两增加到了二两,读县学是勉强撑得住了。
丰明阳这才不再说什么。
当大哥的又是个秀才,对家中弟弟们难免多管教一些,容不得弟弟们的反抗,犟嘴也不行。
之后,虽然顾北亭从未向居住县城的表哥求助过,丰明阳对他的态度依旧冷淡很多。
直到顾家在县城卖糕点之后,丰明阳对顾家才改观一些,今天还主动笑着和顾北亭打了招呼。
顾北亭其实并不愿意和这个强势的大表哥相处。
第49章 大表哥确实有心了
但为了红薯粉生意多条销路,还是硬着头皮说起这事儿。
“红薯粉?”丰明阳一脸诧异,不知道这是什么。
“就是红薯做出来的像面条那样的干货,到时想直接往粮行和林姐夫家的干货铺子送货。”
“这事儿我还没好与林姐夫说,想先向大表哥讨个主意,这货可铺得?”
顾北亭说得十分客气。
事实上作为干货,直接找开干货铺子的林清和说更好。
但他不敢。
若是越过丰明阳先往干货铺子铺了货,再攀粮行关系,这位大表哥恐怕不但不帮还会拒绝粮行收货。
宋大管事就是负责粮行收货的,各种细粮、粗粮的进货,掌柜才是负责粮行日常卖粮的。
因此,得先过了大表哥这一关。
见顾北亭态度不错,丰明阳心里舒坦了不少,对他坚持上县学不肯做工那件事,也少了几分不喜。
“这个不是地里的粮,只能算加工货,要看到现货了才知道如何。”
“但按你说的应该是好卖的,毕竟能当面条吃,又是干货能储存。”
“到了冬天缺粮时能当粮当菜,可谓方便,肯定也很好卖。”
“但你要知道,春天的麦子、秋天的谷。”
“在县城粮行的收货价,送货到粮行是十五文,在地头收的是十文,在村里收的是十二文。”
“这之间是囊括了晒粮、送粮和干湿损耗的。”
“红薯收货也是一文、两文不等,送货到县城粮行最高是两文三分。”
“好在红薯产量高,亩产大多是一两千斤,农家人也不亏。”
“你收红薯回来做成红薯粉,同样要考虑收货成本还有干湿损耗和人工。”
“到时再给定价,粮行买卖,最差的粗粮也得有三文利,不然维持不住粮行的成本。”
丰明阳将粮价说得很透,也是在提醒顾北亭这之间的决窍,莫要乱开价也别做赔本买卖。
做为大表哥,确实有心了。
顾北亭听得连连称是,十分谦逊受教。
之后丰明阳主动将林清和、丰明昌还有李枫、徐志飞都叫了过来。
不是弟弟就是妹夫,丰明阳说的话是很有份量的。
顾北亭在丰明阳示意下,将红薯粉的事儿又说了一遍。
林清和连忙说他们干货铺子可以收,进价能和粮行一样就行。
这事儿徐志飞就帮不上忙了。
美味楼不需要这种干货,便要买直接上粮行或是干货铺子就成,用不着铺货。
中午吃饭的时候,兄弟几个就很识趣地没有再提红薯粉的买卖了。
毕竟如今货都没有,最多丰明昌答应收粮的时候帮着顾家收一些红薯回来。
他做粮贩就是往各村里跑,哪家村里种了红薯都是知情的。
顾北亭与这些兄弟们坐一桌,顾北彦和顾北诚则和几个还在读书的小的们坐一桌。
顾佳琪被李慧和丰莲香拉着,与其他表姐表嫂们坐了一桌。
当了娘的表嫂表姐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吃饭,还要热闹地聊天,还要自己忙里偷空扒上几口饭。
顾佳琪看着这一屋子几桌人的热闹气氛,顿时感慨。
还是要家底儿不能比其他亲戚薄太多。
不然哪怕是这样亲族相聚的场合,也容易被人冷待的。
她虽是头回来丰家,也没有被冷待,但她听二哥三哥提过,丰家的情况以及对顾家的态度。
今天,顾家是隆重而来,自然得到了相应的隆重招待。
吃了饭,顾佳琪还跟着年纪相近的表哥表妹,去认了二舅家和三舅家的门,就在李塘村转了半圈儿。
在她身后还跟着一群小孩子们,热闹得村里人一见,就知道她是顾家刚认回来的亲闺女了。
再回到顾家,就见丰明阳一家要回县城,原来他只有两天假期,明天要回粮行上工了。
他要走,林清和、徐志飞也都跟着走,搭着一辆驴车图个方便。
丰家二房的桔子还要继续往县城果铺送货。
二舅和几个表哥都去忙着摘桔子,很快就摘了四筐抬上驴车。
桔子装在筐中还分了几层铺上了草垫子,防止路上颠簸会压坏桔子,更不可能将箩筐再往上多放。
和卖糕点一样要十分注意这个细节。
一车坐着他们三家人,林清和自己赶车。
一车装了四筐桔子,还有一只箩筐则是装了三只下蛋鸡、一只箩筐则装了许多农家蔬菜和干菜。
三只下蛋鸡是给丰明阳、丰芹香、丰桂香各一只,蔬菜和干菜也是他们三兄妹去分。
顾家拿来的月饼和桂花糕每家各拿了两包,甜枣没要,怕小孩子贪嘴噎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