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太娇气?种田经商卷起来!(76)+番外
所以,现在这两百多文钱,除了搁在那里存着,并无实用。
“好,那我先借走了,等我回来看还剩下多少。”
“我也带些书纸去,只要有点空我就抄《三字经》,三十文也是钱。”
顾北亭也就没矫情了,出门在外,钱就是路。
但他也不觉得能理所当然花用太多,能赚钱的机会,也不会放过。
抄三字经根本不需要参照的书,每晚睡前抄个几页,丝毫不影响以文会友的游学。
顾北亭走后,顾佳琪继续专心地赶着誊抄的进度。
她现在不做别的,赶进度还是很快的。
村里作坊建完了,正在试着酿第一锅酒。
因为手艺是顾北亭从外头听来,教给他爹顾岳祥,顾岳祥再教给村里人。
因此,必然要有心理准备,要承担上手学习熟练的后果。
村长林长顺也大方,就说第一锅酒不管酿得怎样,作坊里的人都尝一尝、分一分。
当是作坊开工的一个庆贺。
之后就是囤货,质量不能出岔子,这可是要卖到府城去的,是长久买卖,口碑就是他们作坊的命。
为了有更多精力在作坊里。
村里几家人合力将顾家的两亩田犁了两遍又施上了肥,只等过几天种上麦子。
根本不用顾家人操心。
至于山地里那些红薯和玉米?
凡进了作坊的人家,都派出一个妇人来帮忙,两天就弄完了。
顾丰氏也不好请人吃饭,就做了些绿豆糕,给每家都送了一包当作谢礼。
没人提工钱,也没人说辛苦,但也没拒绝绿豆糕的谢礼,人情往来得和和气气。
因为顾北彦也不出门了。
尤其在家里秋收还忙着的时候,村里人都来帮忙了。
顾北彦也没出来干活儿,村里人自然觉得奇怪。
这次,顾丰氏没有隐瞒,说县城糕点买卖不好跑。
只因从村子里去县城太远,县城里如今已有人挑担走贩,争了他们这笔糕点买卖。
所以琪琪又教哥哥写话本子,如今顾北彦就在家写话本子了。
一听是话本子,村里人咋舌不已,但也没觉得是天方夜谭。
毕竟顾家三兄弟,除了大郎顾北亭读了十五年的书还考科举了。
顾北彦和顾北诚都是读过十年书的。
读了十年书读书写字不是很平常?
如果顾北彦现在重拾书本也要去考科举,大家也不会觉得奇怪。
毕竟村里多少年才出一个秀才,秀才的弟弟也是读过书的,如何不能再出第二个秀才?
只不过说到话本子,村里人也是好奇又看好的。
那书也不算很贵,就是看完也不能当四五书经来研读,喜欢看话本子就要不停地接着买。
这样买下去可就是一笔不小银钱了。
第67章 愿意带大家一起写话本赚钱
话本子,是有钱人打发时间的玩意儿。
这是农家人的普通认知。
在村塾里读过书的娃儿们大多都知道,话本子是有钱人买得起的书,写话本子也比誊抄书籍要赚钱。
村塾里的老夫子当年考过几次秀才没考上,如今也只是个童生。
老夫子的儿子如今也是童生,今年因病没赴考,听说明年想去试试手。
老夫子父子都说,能写话本子,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了。
村塾里很多读书郎见老夫子对话本子这般肯定,也不禁动了心思。
只是思索许久、探讨半天,也不知这个话本子应该如何写。
真真是待到提笔时,方知读书太少的那种无力感。
顾佳琪听后,却动起了心思。
只不过,她不方便出面。
她在村里人的印象中,就是一个在富户家中长大,得富户家培养而读过几年书的娇气小姑娘。
回到农村的本家来后。
没有娇气哭闹、能充分发挥自己在富户家所学长处,教家里人做糕点且厨艺不错,也不嫌吃苦。
已经是很受好评的小闺女了。
能读书写字,和村里读书郎一样也靠着抄书赚钱。
已经让不少人高看,且也得过老夫子父子的评赞。
也就仅此了。
若再让人知道她也能写话本子,还要开卖话本子的书社,恐怕就太超乎村里人的接受能力了。
但在知道有些读过五年以上书的村里娃,有过两年以上誊抄经验的村里娃,都对话本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且从老夫子他儿子口中获知,话本子写得好的,墨香书局收稿是二两到五两银子。
也就是说,五万字左右的单册书,不免费纸笔的前提下,能有二两到五两的进帐。
一个月写一本,就有这么多的赚头。
写出名气或是与书局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的,估计是不会少于五两银子的了。
这种买卖利益,以前也不见村里人提过,村里也没人想过要写话本子。
不过是抄书更容易,且适合小学童们自己赚纸笔费了。
几十文钱别嫌少,家里边小小年纪能凭自己本事赚钱,已经很让家人骄傲的了。
还能练字呢,练字赚钱两不耽搁。
通过顾北彦写话本子这件事,仿佛一下打开了神秘的某扇门。
也打开了无数自认为读书还算扎实的学童们的见识。
二两银子啊!!!
同样,村里人的议论、学童们的反应,也让顾佳琪动了心思。
这两天吃饭时,兄妹几个就一直在商量,如何在村里挑选写话本子的潜力写手。
柳君逸在府城找的同窗,一个秀才按他们提供的细纲写话本子,单册收钱十两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