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太娇气?种田经商卷起来!(78)+番外
“这样也好,你在定远县已经有些人脉了,庄子在那边不影响供货,还不在柳家和傅家的眼皮子底下。”
当初她选择直接在府城发展经营,而不是从安河镇、安远县慢慢累积实力,就是不想与傅家对上。
当初傅家那般羞辱地将原主驱赶出门,就没想过要与顾家有什么交道,也不在乎那点养育之情了。
傅莲雪回去一个多月了,也没见回村看望一下养父母,哪怕是来炫耀示威的行为,也不曾有过。
显然,炫耀或是出气,远没有加紧学习大户人家的规矩更重要。
毕竟,现在就算柳家还是选择了与傅家联姻,傅家这边换了人,柳家那边同样换了人。
但柳家那边依然是嫡子,并没有亏待傅家,那傅家也要抓紧将傅莲芳培养出来。
想要弥补那空缺的十二年怕是难,但傅家肯定不会大意。
同时也不能让傅莲雪心里还惦记着养父母家,这才拘着不让她回来?
顾佳琪想得到这些,自然也不会在县城行走,惹来傅家的找麻烦。
现在的她和顾家要忙着赚钱,时间可不能用在那些吵吵闹闹的鸡毛蒜皮上。
避开安远县,能在定远县经营自己的地盘,也不错。
地理位置上是有优势的。
只不过……顾佳琪有些贪心,五百两的庄子和八百两的庄子都想要。
若是两庄一起买,说不定还能再咬下一点价格。
看着柳君逸苦哈哈的表情,顾佳琪知道是本钱不够。
她拉着柳君逸的袖子转身走进屋中,拿出一大摞书稿来。
“这些日子攒了不少话本子,除开剩下那九个细纲概要资料,最近我着手写了些短篇的。”
“万字左右的有好几篇了,到时可以汇总成集来出,这个不知道书局收不收?”
“书局收的,这种短篇幅的故事不能算话本子,可以算进文集,若是故事好,一样有人气。”
柳君逸一听连忙说道。
“这个大哥给我写信说了,我当时就去书局打探了。”
“因考虑这种出话本子不太好,特意问了书局的掌柜。”
“很多大儒也会写一些奇闻异事志怪杂记,这个可以算杂记,也可以算文集。”
“若出自同一人之手,可以由撰写之人命名,给价也与话本子不同。”
“自己写的话本子投出去,不管完整故事有几册,单册都能拿到十两到二十两的价。”
“当然这是读书人的价,一般没有功名的人写,十两左右都有。”
“这是府城的行价,若往县城,基本也能拿到五两到十五两吧,若是秀才功名,不会低于十两。”
“这个价钱是一口卖断价吗?”
“以后书印出来卖得好、加印,都是书局赚钱,写书人没有分红可拿?”
顾佳琪一听顿时有些泄气,还以为交给书局去卖,可以让自己短期回本呢。
“这是第一次开价,这时候多是藉藉无名者,以后若有名气,甚至成为大儒,价钱自又不一样。”
柳君逸连忙解释:“这个都是行价,并非人人一样。”
“就说我找的那同窗,只是代笔,整个故事都是我们提醒的,不还是给了他十两单册的价钱?”
“这里边就有他的实力和我的人情在的。”
“他自己给书局写稿子,最多也只能拿到二十两,但他又不能每天都有新故事要写。”
“这其中有时间闲置下来,也不划算的。”
“重阳登高之后不是有一天时间各自活动嘛,我带大哥去他家中拜访。”
“他还感慨说我给的故事是真好,写得他热血沸腾,满腔郁气都消散了。”
“若他自己写,一年也就一两个故事吧,能出到六册书就到顶了。”
“可我给的书却能写满十二册,他能安稳地写一年啊。”
“而且我还告诉他,若这套书销量好,等全部出完之后我会再补单册五两银子给他。”
“也就是说,他写自己的书,最多单册二十两,就没别的进帐了,这也是整个话本行情。”
“可他拿着我的故事帮我写,我事后还能再补五两,也就是单册十五两。”
“可我敢这般许诺、让利,以保障这套书的质量。”
“书局却不在乎这些,故事好不好的质量过得去就能收,先出一批看销量,销量好就加印、不好就清仓了结。”
第69章 为买庄子的事儿犯愁
“别小看五两到十五两、二十两,一个月能赚这么多,对很多寒门学子已经是很高的进帐了。”
“你看大哥在县学,一个月二两银子就能勉强支撑束修了。”
“但凡能写话本的都不会将时间用在抄书上的,话本利益是抄书不能比的。”
“一家铺子的小管事也不过五两到十两,看铺子情况而有些出处,在府城,二十两能是一家掌柜的工钱了。”
顾佳琪哑口了。
若按工钱来说,确实不低了。
但这是书稿,是不同于做工的智慧和文化的产物,是写书人自己的文化财产,怎么能以工价代之?
“我原本还想着,将书稿投给书局,谈一个好的卖断价呢,这么看也不过是二十两银子……”
那还不如攒着自家慢慢出呢,怎么也比这赚得多了。
“若是急用钱,我可以找可信的朋友先借出来,等以后慢慢再还。”
柳君逸知道小姑娘是为买庄子的事儿犯愁,觉得自己赚钱还是太慢了,连忙安抚她。
就她那赚钱速度,已经很快了。
“那这些小故事,我搭配了一下,可以出成两册书,既然不能算话本子,那就另外取名《故事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