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线厂的能干后妈[七零](168)+番外

作者: 二汀 阅读记录

大娘看王念背篓里的螃蟹纷纷张牙舞爪地想往外爬,还好心地送上大捆稻草。

“你们去买,我在这捆螃蟹。”张红燕带的布袋子太小,两样就已经塞满,干脆坐到一边帮王念捆螃蟹。

看来还真是背篓方便得多……就是不晓得哪个集市有卖。

又在周遭逛一圈,王念买了几斤对虾,胡文丽抢了两条带鱼,很快折返。

而随着回来的渔船减少,人潮渐渐散开,剩下的稀稀拉拉一些人大多是想捡漏。

三人坐在石梯上捆着螃蟹,耳朵不约而同竖起听旁边两个同样捆螃蟹的大姐聊天。

“今天没抢到多少螃蟹。”穿围裙的大姐叹气。

“能赚多少?”另一人忙问。

“最多两元,要是能多抢到点螃蟹就好了,菲信宾馆今天就收螃蟹。”

“那咱们抢的虾不会砸手里吧?”

“不会……小南门路上全是海鲜馆子,只要去问都有人收,就是钱少点。”

王念心里一动。

“要不咱们也去看看收不收?说不定能卖个好价钱。”张红燕听得很是意动。

胡文丽嗤笑一声,满脸鄙夷:“你那一兜子海鱼能卖多少,你看看人家面前多少鱼才赚两元钱。”说着一指头指向两个大姐不远处的两大箩筐海鲜。

二道贩子赚的是辛苦钱,而且不是常人苦得下来。

“我刚才看到他们骑三轮车来的,应该是为了节省车费。”王念也跟着戳破了张红燕赚钱的美好幻想。

从这骑三轮车到小南门至少得两个半小时,一来一回五六个小事就过去了,加上中途还有各种耗损,赚得真是辛苦钱。

“以前上班老担心养不好孩子,可现在孩子上学了吧……又闲得心慌。”

张红燕以前和丈夫是同个厂里的职工,后来因为生邱莎莎卧床半年多才养好,工位就转给了别人。

想着在家好好养大孩子,可孩子一上学这日子就过得相当枯燥。

“你们好歹还有盼头。”胡文丽将捆好的螃蟹丢进背篓,依旧是满脸嘲讽:“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凑合着过过。”

王念只知道胡文丽三十多岁,但好像从没见她家里有孩子进出,应该就两口子一起生活。

“就没想再要个孩子?”张红燕问得小心。

胡文丽冷笑:“你以为我不想……就是怀不上。”

“怀不上还不能抱养一个啊!”张红燕激动地指了指王念:“你看看王念家两个孩子,谁看得出来不是亲生。”

就算王念说她是后妈,张红燕愣是没信,还亲自去问了施宛才确信。

胡文丽:“……”

几人捆螃蟹耽搁的半个多小时成t功避开回程高峰期,得以一路晃晃悠悠地回到光华街。

“老张,你们从宝山大桥回来了啊!”

刚一回来,张红燕家门口吹牛的几人就主动打招呼,看样子还晓得她们去了哪。

“你们怎么知道?”张红燕问。

那几人似笑非笑地瞅眼胡文丽,阴阳怪气地笑了起来。

“你就是脸皮薄,不想跟她去就说不去呗!这要是被人害了可得后悔死。”

“柳敏跟你们说的?”不用问,张红燕就猜到是柳敏在其中嚼舌根。

胡文丽无所谓地耸耸肩,冲几人狠狠翻了个白眼:“怎么没害死你们这群吊死鬼。”

王念和张红燕同时相信,胡文丽吃亏就吃亏在嘴上,这个时候不解释柳敏从中作梗反而直接嘲讽其他人。

不过看到那群人吃瘪敢怒又不敢言的样子,还真有点爽。

王念笑了笑,冲几人点点头。

“趁螃蟹新鲜,回家拆蟹肉。”

说完,和胡文丽一起进了家门。

想要做蟹粉,猪油是必要配料,好在眼下家家户户都以吃猪油为主,炼好的猪油端来就能直接用。

最麻烦的,还是拆蟹肉。

“要是那什么蟹粉不好吃的话……”

胡文丽没什么耐心,刚拆几条蟹腿就被蟹脚戳到手指,疼得龇牙咧嘴整张脸更加扭曲。

王念看她纯粹是帮倒忙,于是摆摆手:“你还是去菜园子里摘点小青菜来吧,一会儿几个孩子该放学了。”

胡文丽丢下螃蟹:“菜园子在哪?”那表情就跟谁欠了她钱似的。

施桂枝瞟了好几眼,心里估计很疑惑为啥王念要把这种人喊到家里来。

“门后边就是。”王念抽空指了指门。

胡文丽骂骂咧咧走远,王念和张红燕好像都习惯了这人的嘴,继续便聊边拆腿。

没说几句,又说到胡文丽身上。

“这看人啊!还真不能只听别人说,还得自己相处才是。”

“我也没少看错,吃亏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王念如是说。

崔树林的罪行要不是许洁亲口所说,厂里应该没人会相信竟然是个人面兽心的家伙。

“活到老学到老,夫妻之间不也是要长久相处下来才晓得对方的脾气。”

施桂枝手巧,没多会儿就用小勺子掏出了小半碗蟹肉和蟹黄,手灵活得让王念很是羡慕。

“说起来胡文丽也是个可怜人……”张红燕很是感慨。

刚才当面张红燕没好说,胡文丽以前其实有个儿子,但在十岁的某天上学之后再没回家,人就这么消失不见了。

多番找寻无果,公安局那边说可能是失足摔到学校后的大河里。

这一晃都快七年,夫妻俩渐渐也相信孩子已经淹死,死了再寻找的心思,就这么凑合着继续过起了日子。

王念诧异挑眉,余光忽然注意到胡文丽的身影出现,立即止住了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