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厂的能干后妈[七零](219)+番外
还有人因为没买到,一直问明天还有没有。
不过施书文早听王念说要做樱桃酱,所以只是用家里种的少搪塞了过去。
总共卖了六十六元,对他们来说真是笔巨款。
“这钱是你们赚的,你们几个分。”
“树是妈一个人种的,钱当然应该你得。”施书文手还伸着并没有要缩回去的打算:“这是我们大家的意思。”
王念笑。
施飞英嘟嘴的样子可不像是心甘情愿,肯定是哥哥姐姐都投了赞成票,只能跟着干吧。
把钱接过来,然后数出一半又递过去:“这是你们今天的工资,剩下就当是本钱。”
“谢谢妈妈!”
施飞英抢步上前,笑眯眯地拿过钱,就在众人都以为他会揣进兜里的下一瞬转而又塞进了施书文手里。
“哥,今天丁哥和黄哥都帮忙了,你可得给他们发工资。”
施书文一怔,随即还真就不再推辞地把钱装进了兜里。
“你的朋友你好好招待,妈就不管你们了!”
施书文点头,让施飞英把大家都喊上楼,自己则是在客厅里忙活着倒水拿零嘴。
“要是我家老二有你大儿子一半懂事,我家老甘也不会操心得头发都白了。”司徒兰摇头叹气。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王念念不通的经来自婆家,大嫂胡秀梅自从知道施向明身份后,隔三差五就旁敲侧击地想让他们帮施军介绍个工作。
美其名曰是当施向明的帮手,其实就是异想天开地想让施军进设计院上班。
王念要应付这么个油盐不进的大嫂,人不累是心真累。
司徒兰的难则是来自家里。
甘家十二口人,八个大人四个孩子。
司徒兰和老甘膝下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被公婆宠得没有一点正行,成天和群村仔在外骑摩托抽烟不学好。
女儿总算知道学业不能落下,可十五岁的儿子就是个爆竹筒,父母说上两句就要死要活,没钱了就去找阿公阿婆要。
“我们住的那个地方,到处都有古惑仔,乱得很呐!”司徒兰觉得王念和司徒兰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古惑仔,于是又特意比喻道:“就是地皮流氓,还是有团伙的流氓。”
夫妻俩都担心孩子们继续待在那个环境会学坏,所以老甘才想回内地发展事业,时机成熟就把孩子们都接来。
他们要效仿孟母三迁的故事,无法改变家人就能换个环境。
甘小姑子就在这时冷不丁地插话进来:“内地的教育资源哪有港市好,你想让他们回来学习怎么种地吗?”
司徒兰表情一凝,有些尴尬地瞪了眼甘小姑子。
在家里口无遮拦就算了,也不想想十年前甘小姑子自己不也是从老家拿家属身份才去的港市,要说真种地……她才是!
“不早了,我去做饭。”
甘小姑子让王念想到了前世那个移民出国的朋友一家,话里行间的优越感不是因自己而生,却是来自所移民的那个国家。
哪怕她在那里只是个送报的……
甘小姑子眼下不就是因为把港市的发达带入到了自己身上,却全然忘记了自己也只是个普通百姓而已。
王念不欲与她争辩,杵着膝盖站起身来。
“我去帮忙。”周玉英也跟着站起来。
主人都离开了客厅司徒兰哪还坐得下去,赶忙拉甘小姑子坐到了院里。
“嫂子,你问问她能不能联系上那个培育果树的人,这么好的水果,要是能成片种植,肯定能挣钱。”
水果生意也是老甘来内地所选择的投资项目之一。
第73章 招待各自的客人吧!……
小小的院子里两张桌子各放到一边,方便招待各自的朋友。
施书文作为孩子桌的年纪第二大,相当有主人风范。
王念把菜上齐后,还特意拿来饮料和柑子汁,也似模似样地放上了玻璃杯。
“要汽水还是柑子汁?”
除了施飞英,其余六人全都选了果汁,邱莎莎还添了个家里带来的卤牛肉片。
“施书文,王阿姨以前是不是厨师啊?”
一桌子丰盛菜色看得人眼花缭乱,夏伟吃过最好的宴席是表姐婚宴,可那也没法跟眼前这桌子菜比啊!
夏伟就认识其中那道红彤彤的大虾和一条清蒸鱼,其他连名字都叫不出来。
“我妈可比厨师都强。”施飞英骄傲地扬起脑袋,没有半点犹豫地:“我妈妈是世界上做饭最好吃的人。”
看身形就知道丁鸿运家生活开得肯定好,他确实也是什么好吃的都见过,此刻对着满桌子菜倒是很平静。
“阿姨的手艺确实很了不得。”
正是因为见识过,才能一眼就看出这桌子菜究竟有多丰富多彩。
酸萝卜老鸭汤,清蒸黄花鱼、麻婆豆腐、椒盐虾、红烧肉、白切鸡、糖醋里脊。
上一分钟还在菜园子的蔬菜现在也已经摆上了桌,光是这个新鲜程度味道都肯定不会差。
也许因为在场的大多是不吃辣省份的人,彩色多以咸鲜为主,又特意做了两道辣菜。
“都是家常菜,丁鸿运和夏伟你们别客气,大家想吃什么就夹什么。”王念远远地招呼几人。
那边孩子们没有什么客套,迅速就开始动筷,大人们却得先寒暄客套几句。t
司徒兰的丈夫老甘头发半白,戴着副金丝边眼镜,看上去书卷气十足,但眸子里满是藏不住的疲倦。
“今天多谢王念女士的招待。”老甘举起酒杯,右边脸颊上酒窝随着嘴唇翘起而出现:“相逢就是缘分,敬大家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