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线厂的能干后妈[七零](23)+番外

作者: 二汀 阅读记录

上一世辛辛苦苦攒下车子房子,远没有现在手握这几千块时来的幸福。

难道这就是……不劳而获的快乐?

施向明一手握拳抵在唇边,一手摸了摸刚才被王念亲过的地方。

热气从脸颊蔓延,经过心脏顷刻间便燃尽了脑中最后一丝理智。

施向明腾地站起来,疾步跟着王念走进了卧室。

房门嘭地一声被重重关上。

屋里春光摇曳。

客厅里那盏可怜的灯泡就这么亮了一整夜。

***

阴了一周的天终于又晴朗起来,阳光透过淡蓝色的窗帘照到双人床上。

王念掀开眼皮,下意识抬手拿过床头柜上的手表看时间。

六点五十整。

再偏头往右边枕头看去,那里果然没有了施向明的身影。

按照时间估算,施向明现在应该已经坐上了去文西乡县城的公共汽车。

忍着浑身酸痛坐起身,等意识彻底清醒之后才抬腿下床穿衣。

小说里新婚燕尔之所以和翻云覆雨同时出现是有一定道理的。

结婚一周,王念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每天都是腰酸背痛的醒来。

早说要开出来种菜的院子一动未动,灶台到现在还没点燃过一次,说要找木工给孩子们打床也没空去想。

终于……到了施向明回安怀市接孩子的时间。

今天一定要出厂子找木匠,得趁孩子们来之前把床做好。

“美色误人啊……”

王念推开窗子散去满屋暧昧气味时想着。

第14章 菜站见闻

洗漱干净,王念把施向明走之前打回来的稀饭喝完,这才打开屋门走出抻了个懒腰。

屋外阳光明媚,站在走廊甚至都能看到山里五彩缤纷的树木。

文西乡的冬天不会下雪,冬天山里仍然一片绿意盎然。

但那些都是表面的,冬天不仅冷而且相当潮湿,王念穿过来第一年冬天冷得感冒发烧过好几次。

最开始两年大队连柴火都得分配,就别想什么烤火了,也就是这两年政策放宽大家才敢悄悄上山里砍点柴冬天取暖。

“一会得去问问秋红嫂子……”

话还没说完,王念刚想到的黄秋红就正好出现在家属楼院坝上,同行而来的还有刘超仙。

“妹子找我问什么?”

黄秋红走得很快,没几步就跟一阵风似的卷到了王念家门口。

“嫂子来得好,我正愁烧火的柴咋弄?”

“这漫山遍野的还不够你烧?”张秋红随手一挥,最后落到东边小山头上:“要是不想自己砍,就去煤站买蜂窝煤。”

刘超仙一瞧,灶台崭新的没有一点痕迹,笑容里不由就多了些意味深长。

“不愧是新婚,这都几天了家里还没开火呢!”

“要不我怎么会等施同志出门才带你来找妹子!咱们都是过来人,谁没经历过那个时候……”黄秋红跟着笑道。

前世王念也算是各种段子里长大的一辈人,对于两人的玩笑也笑着跟了几句。

两人打趣得很有分寸,也就那么两三句后又转到了正事上。

“我们要去长生坡买鹅蛋。你去不去?”

施向明故意选了周六出发,这样只需要请四天假就能把孩子接回来,王念睡得太沉都没想起来今天长生坡赶集。

“正好!我还打算去长生坡找王木匠打张高低床。”

“为俩孩子准备的?”黄秋红看王念点头,对介绍的这桩婚事又多满意了几分。

总算没介绍错人……

“顺道再看看打张书桌。”王念想了想又道,又看到空荡荡的碗柜:“盐巴罐子家里也没有。”

考虑得再详细也难免会有遗漏的小事,只有临用到才晓得还差什么。

“你早说啊!咱们厂里就有木匠,还去长生坡找什么。”刘超仙一拍大腿叫道。

如此热络的态度,跟那木匠八成关系还挺好,说着说着就要立刻去。

王念转头看了眼黄秋红,见她微不可闻地点了下头,这才应下去瞧瞧。

刘超仙要带王念去,黄秋红担心王念吃亏,三人一合计赶集就这么算了。

“王木匠住老家属区那边,咱们先去菜站看看顺道再过去……”刘超仙提议。

老家属区是指431建厂时最早建设的家属楼片区,多以红砖楼和平房为主,位置更靠近厂区大门。

王念也趁机询问了好些厂子里的规定。

“咱们厂里其实比外边要宽松得多,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基本没人会管……”黄秋红说。

刘超仙点头称是,接着低声又说:“你看咱们厂里只要勤快点的谁私下里没养点鸡鸭,还有人做小买卖呢。”

很多职工家庭就一个人上班,要养活大家子确实有些困难。

所以家属就会种些菜养点鸡鸭拿蛋出来卖,只要不是数量庞大,厂子里基本不会管。

黄秋红带王念来的菜站就是如此。

菜站旁边是露天操场,有重大表彰时才会启用,平时早上就是职工家属和临村村民卖菜的地方。

还没走到,王念就瞧见操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不比长生公社赶集人少。

“这还算好的,要是碰上哪天厂子放电影,这人……还要多。”刘超仙笑。

那阵仗,王念第一次来厂子时刚好撞到过,只要走慢了些鞋子都得被后来人踩掉。

“先去菜站看看,我买点菜。”

黄秋红领着王念穿过自动摆成条长龙的背篓,穿过四个水泥做的乒乓球台。

一个小背篓放倒,摆上自家种的几把绿菜,也有小篮t子装的鸡蛋,卖菜人不少,就是各家数量都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