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厂的能干后妈[七零](70)+番外
王念叹了口气回头对施向明说:“咱们去帮忙吧。”
饶是被人这么侮辱,那黄国华还是一副油盐不进的摸样。
其实就是不想出钱,否则随随便便一嗓子都能找出几个人来抬楼。
王念先走出去帮忙,刘超仙两口子也随后跟了过去。
几人合伙帮谢玉兰把家里的东西都规整妥当,黄国华这会儿倒是晓得让开楼梯,一声不吭地看着几人忙活。
一个大男人,选了些轻的被褥拿,家具愣是半点不靠边,全靠施向明和张贵强抬。
全程,谢玉兰都沉着脸没说话,只在最后说了几句谢谢。
王念摆摆手,想想还是开口提醒:“两口子有商有量才叫过日子,要不和一个人过有什么区别。”
“我心里懂得。”谢玉兰点头,看也没看在屋里大声嘟囔屋子乱糟糟的黄国华:“要是不遇这么一遭怎么晓得和什么东西睡了那么些年。”
谢玉兰心里清楚,肯定比谁都清楚。
***
在长达一个半月的乌云笼罩后,阳光终于透过云层缝隙洒下,一夕之间整个长生沟都仿佛重新焕发出生机。
虽然还是冷,不过只要有太阳出来,生活就能陆陆续续恢复正常。
职工们接到通知恢复上班,运输队的车进进出出越发忙碌起来。
经历了两天疯狂抢购之后,供销社也终于安静了下来。
王念一大早就拿着羊肉票去了供销社,在经理震惊神情中确认好下周五来拿羊肉的具体时间。
“这一大早就开始做饭?我瞅瞅都做什么好吃的了。”
俗话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施向明说肖建民油嘴滑舌,没想到娶个媳妇这嘴也不遑多让。
钟曼丽自来熟,还是单方面的自来熟。
不管王念回不回答,总是自顾自凑上来嫌弃一番,然后显摆完自己后又自顾自离开。
王念搬了个蜂窝炉灶坐门口正熬粥呢,钟曼丽又来了。
虽然钟表时间上已经是早上十点半,但在刚刚起床的钟曼丽眼里,这就是一大早。
“煮稀饭啊!”钟曼丽瞧了眼咕嘟冒泡的铁锅,轻轻哼了声:“熬粥得用砂锅,铁锅熬出的粥不香。”
王念:“……”
谁不知道得用砂锅,可不是没有吗!
“说得是。”王念笑,轻飘飘地抬了抬下巴:“要不把你家的砂锅借我用用。”
她就不信钟曼丽家有。
那天搬家可看得清楚,肖家那些家当还不如自家呢!
第29章 送饭
“……”
“我和肖建民才结婚,还没来得及买砂锅。”钟曼丽总算找到了借口。
殊不知王念立刻跟上句:“那你买了砂锅就借我使使,我爱人工资不高,就算有票也没钱买。”
钟曼丽:“……”
“曼丽!回家做饭。”
江芳就在屋里听着,不出意外听到儿媳又自找了不痛快,只能不耐烦地出声解围。
别看王念平时都是笑呵呵的,可性子一点都不软和,这个把月钟曼丽在嘴上没少吃亏。
江芳甚至搞不懂钟曼丽为什么老是要去找不痛快。
钟曼丽撇撇嘴,一脸情不情愿地转身回自己家。
锅里热粥翻滚了一阵,王念把炉子盖子盖上,火势瞬间小了下来。
用勺子搅动两圈,把大爷赶集送来的干香菇也倒了进去。
这么一把野香菇,肯定是大爷进山砍柴积攒好久,自己舍不得吃全给王念送来了。
“姨姨,好香呀!”
施宛现在就是王念的小尾巴,不论做饭出门都得跟在身边。
一锅刚烧开的白粥小姑娘就相当捧场的说香,是个再可人不过的小棉袄了。
“一会儿咱们吃完就先去医院给周姨送粥,然后再给你哥哥送。”
“我想和哥哥一起吃。”施宛趴到王念腿上,有些闷闷不乐:“哥哥读书都不跟我玩了。”
子弟学校有自己的食堂,中午施书文都是在学校吃。
自从和张立业成为“铁哥们”,放学之后两个小男孩忙着到处探险,根本没空带施宛一起玩。
“那我多带点,你和哥哥一起吃。”王念摸摸小姑娘的脑袋,脑中已经开始搜索着家属楼里有没有年龄相仿的小姑娘。
年龄差距在那摆着,兄妹俩肯定玩不到一块儿。
可惜四十三号家属楼还真没两三岁的小姑娘,楼上都是大姑娘,更和三岁孩子没有共同语言。
虾干在翻滚的粥里逐渐煮熟,鲜香飘散开来。
王念又搅动一圈,站起来看了看手表时间:“来灶膛边帮姨姨烧火。”
王念把点燃的稻草塞进灶膛,熊熊大火燃起,又给施宛小朋友找了点事做。
钟曼丽只看到锅里的粥,可没看见大锅里还有个蒸笼。
今天这顿午饭主要是为感谢周玉英,既为了那袋子干海货,还有空间调料架的升级。
掀开蒸笼盖子看了看发酵情况,又满意盖下。
等包子热气上来,大葱肉馅儿的香气与浓郁海鲜味裹杂着飘向四面八方。
一肚子气没地发的钟曼丽闻到香气,立刻阴阳怪气地嘟囔起来。
“败家女人,男人挣那点工资全让她吃了,不知道的还以为饿死鬼投胎……”
江芳整理菜的动作顿了顿,冷眼瞧着钟曼丽继续自言自语。
终于,还是没忍住将菜往筲箕里一丢:“王同志和你到底有什么过节,怎么你老是找她茬?”
“能有什么过节。”钟曼丽往门边一靠,双手环胸,视线一直看着走廊尽头:“就是见不得她天天搞资本主义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