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时处顺(31)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句话出自吴越王给他夫人的一封信,表现了一个丈夫对妻子深沉内敛的爱。
陆时窃喜,又紧张。
陆时走进房间,发现应该是个国潮婚房,装扮喜庆,喜庆的中国红透着国风浪漫,浓郁的国风细节装饰和物件,无处不散发着古典气息,独具匠心的国风美学,
卢希安去倒酒,陆时趁机点了红烛。满屋子的荧荧火火,两人眼神中既有抑制不住的喜悦,也有少年的羞涩,还有难掩的紧张,所谓洞房花烛夜,不过就是如此吧。
端着酒杯,两人相对而坐,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心动。
酒意渐浓,卢希安起身抱陆时进到床上,他一如既往的力气大,抱起陆时来不费吹灰之力。
陆时看到床头的成人用品瞬间明白了,这几天卢希安也在默默做功课。
卢希安轻捧着着陆时的脸蛋,尽情地吻着,两人解开彼此的衣物,直到坦诚相见。
一种奇怪又美妙的感觉将俩人冲击得神志不清……
这一晚,红衾暖帐,激情澎湃。
“还有几天开学,我得回趟重庆。”
“你是要回福利院吗?”
“嗯,是的。”
“带上我吧,我想去你长大的地方看看。”
徐徐的绿皮火车,漫漫的轨迹,开往卢希安长大的山城重庆。
到了市区儿童福利院,跟陆时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福利院设施非常好,有专为学龄前儿童设计的班级,有摆放着专业设备的康复训练室,分散在院区不同角落的孩子们也都有护工的照顾。孩子也不愁吃喝,孩子也很多,但是百分之七八十左右都多多少少有些缺陷。
陆时感慨道:“这里没有想象中的阴郁沉寂,但也不是想电影里演的那样,男孩可爱,女孩漂亮,每天嬉戏在一起,美丽温柔的女老师在弹钢琴。”
卢希安回复:“电影里那样的也有,不过在绝大部分地方绝大部分时间都不是这样的。福利院的大多数儿童都或多或少有些缺陷的。就像你看见的那样。儿童福利院就是所谓的孤儿院,孤儿就是被遗弃的儿童,为什么会被遗弃呢?不外乎几种可能:一是疾病或畸形;二是极个别生育观念落后的父母遗弃的女孩;三是父母因为某些原因无法继续承担监护人的义务。很显然我就属于第三种。”
陆时问道:“那成年后,孩子们的去处呢?”
卢希安认认真真地解释:“一些智力健全、四肢正常有自理能力的孩子,成年后会放到社会上自已谋生,但孤儿院会作为他们永远的家,也就是说逢年过节或者遇到什么困难还是都可以回来的。考上大学的就继续资助其完成学业。不健全的,还是会被国家照顾。四肢健全,可以自理,但是智力发育不健全,也还在孤儿院,但有时候会帮忙打扫一下卫生,照看一下小朋友。”
“所以当年欺负你的小孩都参加工作了,不在这里了吗?”
“也有考上其他大学的,剩下的人都工作了。”
“我还发现这里有不少姓安的小朋友。”
“福利院的孩子们进院后如果没有姓名,一般都会姓安,因不知道他们的信息,愿他们都平安。”
……
卢希安去找院长了,陆时就自已在院里走走。
令陆时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刘海超的小男孩,他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是在卢希安读高三那年来到院里的。
刘海超说话的语气像大人一样,看得出来是个内心极其缺乏安全感的人,对陌生人存有戒心,刚开始一点也不友好,嫌陆时说话太大声,后来才知道因为当时陆时在婴儿房太大声会打扰到小孩子休息。
但后来慢慢地刘海超就玩开了,正好这个时候,卢希安事情处理完来找陆时,刘海超跟这两个大哥哥聊了很久,还把小秘密也告诉了他们。
两人要离开的时候,挥手跟他说再见,刘海超小声地说:“等一下。”然后给了往他俩手里一人塞了一块糖。
陆时瞬间心里暖了起来,问道:“你想回家吗?”
刘海超脱口而出:“想啊,可是我回不去了。”
卢希安也曾有过这种念头,而且情绪极为强烈,他不由自主地共情了,鼻头酸酸的。
刘海超读懂了卢希安的心疼,他张开手说:“抱抱,抱抱。”
卢希安蹲下来,将小男孩抱进了怀里。
陆时发现,其实这里的孩子除了需要物质帮助外,更需要精神上的一些关爱,他们渴望和更多人接触交流,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微笑,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有爱的眼神,有时同情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歧视。
从福利院出来,两人回到了民宿,一觉睡到大天亮。
“近段时间,一种新型城市微旅游方式——city walk在各大社交平台火起来了,要不我们也试试?你不是说想要看看我长大的城市吗?”
“漫步行走,用双脚探索,深入山城的肌理,感觉很不错。反正开学还有几天,不着急回去,你有什么路线推荐吗?”
“我带你去逛渝中老城吧,那全是门道。”
“门道?”
“就是巨大的门洞过道,以渝中半岛为中心的重庆老城,在数百年前就筑起了‘九开八闭’十七座城门,朝天门便是其中规模最大的古城门。此处的码头曾是钦差传旨之地,朝天门由此得名。如今,这里与来福土广场隔路相望,成了重庆的地标。此外还有千厮门、洪崖门、临江门、通远门、凤凰门、太平门、东水门……”
说罢两人便出发了,一起去渝中区寻找这些城门旧址,那些高高的城墙,有的消失了,有的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存在于这座城市。有的城门的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跟其他热门打卡地相比,这些老街的旅行体验一点都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