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时处顺(45)
“有些事情急不来,有时候想清楚一件事比急着做一件事更加重要。谢谢你,也谢谢我自已,我们都是想清楚后才做出的决定,对各自都是很负责任的态度。”
“我个人可能不太喜欢掰弯这个词,如果明知某人真的是直男,因为个人的私欲去掰弯对方,感觉太儿戏,现实中这段感情也不知道能走多久,一旦关系结束后,对方得重新审视自已以及考虑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能被掰弯的就不是纯直的。”
“有些天资聪颖有慧根的人,稍微一点拨就能顿悟,认清真实的自我。”
“你这话是在说我还是说你自已?”
……
一个人真正的精彩,是终于抛弃了别人眼中最糟糕的样子,开始棱角分明地活着。
但,很多人却在在遗憾的青春中渐渐凋零,他们在失落的生活中大声哭泣,他们在扮演自已的过程中丢弃了自已。
他们只记得人是昼行夜伏的动物,趋光几乎已成为本能。正因如此,人眼所能看到的,所想看到的,多是光亮的,光明的,光彩的。可是他们忘却了光有它的背面。
在阳光照不到的角落里,隐藏着另一种感情,总是遮遮掩掩,不敢大胆地浮出表面,那就是同性恋人群。如果说光是纯粹的童话里的美好,那光的背面就是与命运搏斗以及挣扎于自我认同。光的背面并不总是阴影,也并不总是光亮,究其本源,这不过是另一个原生态的世界的真实呈现罢了,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们不应该被残忍地剥夺对生命和自我的认知的权利。
第12章
生活会有望穿秋水的等待,也会有始料不及的惊喜。对于想上岸的同学们来说,这是一场厚积薄发的攻坚战。
为了探索学科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卢希安积极参与各项科研竞赛,认真对待每一次竞争和挑战。在准备“互联网+”比赛的过程中,他加入了光电魔盒团队,团队从零开始打造产品。从天光初露到星辰漫布,一起讨论、修改方案,又在无数个深夜离开教学楼。正如团队成员所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们将迎难而上,争做光电攀登者,光伏产业的守护者”。卢希安作为团队财务部分的主要负责人,他参与修改了四十余版商业计划书和路演PPt。幸运的是,团队最终站上了“互联网+”国赛的舞台,讲述创业的历程和愿景,并取得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课题研究方面,卢希安大二尾声便申请加入了李程副教授负责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从事“异质性视角下的杠杆率结构优化与风险防范”方面的研究,构建了绿色发展和居民福利最大化视角下的财政反应函数,测算了中国政府债务的三种上限。研究成果《绿色发展和居民福利增进视角下的政府债务上限测度及可持续性研究》已被收入csscl期刊。
幸运的是,卢希安找到了《金融方舟》。在这里,主编和编辑娴熟地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蚂蚁上市、数字货币、通货膨胀、绿色债券等时事热点,在外部研讨会中与全院师生共同探讨不良资产、公募relts等业界焦点。卢希安感受到经济学的ls-Lm曲线、货币银行学的金融市场和银行监管理论,与现实社会有如此密切的联系。
卢希安这几年积极参与各种科研与比赛,加之gPA排名一直稳定在专业前5%,顺利保研成功。
陆时眼中的流转,实话说,那就是卢希安的努力与美好在他灵魂上的反光。
陆时属于保研边缘人物,而且他有自已更感兴趣与探索的领域,所以他选择了跨专业考研。
在这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人的欲望总是无限的,在这个拥有无限可能的年纪更是如此。
考研是一场豪赌,也是一回灵魂的救赎,更是一次纯粹中夹杂着一丝野性的奋斗。四五百万人奔赴战场,基本上,大家报名时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比本科学校平台要好的高校。若感觉可以报985院校,就会想要不要冲一下清北复交。应届生、二战三战的、夏令营考生、在职考生甚至宝妈、送外卖的小哥。庞大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考生在人生岔路口的期许、踌躇和焦虑,其中蛮多人可能还要在大海里扑腾几回,才能游到他们想去的目的地。
每一个躲在角落里与梦想和未知为伴的人都是英雄。
陆时跨专业考研,考教育学,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一些压力真的是同样跨考考研的研友才能感同身受。在复习的时候,很难有一个怎样的指标说,你复习好了,你还差多少没复习到,很多书缝里面的知识都可能被拿出来考。
陆时个人复习的状态暂且不说,他有空闲时会刷到一些计划表,看到计划的目标就开始慌乱,为什么?像是盲人摸象,像是前面不知道路。这种慌张感迫使陆时一度停止自已的复习。甚至有段时间都直接自我放纵了,不做题,不听课,陷入“我应该要学习,可是我不想学”的心态,也没有和任何人说。每天维持了一点点的单词背诵,放空式地看书,沉迷各大平台,刷到无聊,刷到困倦。
加上这段时间,外婆有点过于是“听风是风”,对考研一知半解的,听到考研的压力多,跨考考研面对的更多时,外婆有时甚至会一天两三个电话,无外乎是告诉陆时邻居小张、远房亲戚小贺、发小小李他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本硕一致,都说跨考很难,以后就业也麻烦。陆时得花时间与外婆理论,表明自已的态度,说服外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