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她只想和离(双重生)(62)
他今日上门要道谢的,就是此事。
至于不情之请,大抵也与他姑父有关。
“我听闻姑娘日前寻来章典章神医为夫君医治,我此次前来,便是想问姑娘能否帮我给章神医递个信,能来医治我姑父的腿疾,易之定倾其所有,以报此恩。”
果然,上辈子温易之也曾为此事找过她,那时没有章典,是她特意请方叔带济善堂好几个大夫一同诊治,但可惜,记忆中直到最后她离开江州去燕京,他姑父的腿疾都未好。
不知这一世,会不会不一样。
沈曦云点点头,“温公子放心,我会同章神医说此事。”
温易之面色一喜,弯腰拱手,再行一礼。
“大善,沈姑娘对易之的恩典,无以言表。”
纵然她经历过上辈子与温易之的熟识,已经对这人无端的守礼讲道有了一定了解,也被这一个接一个的礼节弄得些许尴尬。
她笑笑,生出点退缩的念头,“温公子还有旁的事要说么?”
“并无,沈姑娘是不是累了欲回去歇息?我这便离开。”
说完,拱手又行一礼。
沈曦云侧身避了避,面上悻笑。
搭上春和的手腕,她小心挪动着步子,走回栖梧院。
回去的路上,碰见院里的丫鬟领着织锦堂的上门裁缝往栖梧院去,一行八九个人,后面是布童,捧着今年时新的绸缎,紧跟在裁缝师傅身后。
她这才想起,年节前,她似乎跟织锦堂定下了正月二十七上门做衣裳,新春夏历,沈府每年都是要做一批新衣裳的。
裁缝师傅瞧见她,问了声好。
见沈曦云行动缓慢,也跟着一起放慢步子,跟在她身侧,“听闻小姐脚伤了,待会儿也不必久站,我速速量完新尺寸,您坐着选料子就成。”
行至院门口,沈曦云好奇问起,“今年师傅备了什么料子?”
裁缝师傅指挥布童进屋,一字排开,献宝似的介绍,“都是今年江南顶顶好的料子。”
她指着打头的那匹,“尤其这匹,正正好的桃红色,又柔和又鲜艳,在光下一照,就跟春日里头盛开的桃花似的!”
“若是再绣上些金丝、嵌上珍珠,定然美极了,做条罗裙再好不过!”
沈曦云才在榻边坐下,听见这话,笑容僵硬在脸上。
她竟忘了,原是这一日。
上辈子她听过裁缝师傅一模一样的话语,后来按她的建议,做了条桃红绣金珍珠罗裙。
裙子果然好看,她得到时欢喜极了,所以连上燕京时也带着。
再后来,她穿着这条裙子,死在西郊别院。
恰好此时,谢成烨忙完不请自来进屋,笑着问是做衣裳么,同时眼睛漫不经心掠过一排布料,最后停在最前面的桃红色罗锦上。
第32章 有情人若是没有谢成烨在一……
谢成烨的目光落在桃红罗锦上,微微皱眉。
裁缝师傅察觉到他的神色,问:“不知这位公子是对这匹布料有什么不满意的么?”
“只是,觉着这颜色不好。”
可真要让他说具体哪里不好,谢成烨无法说出,只是种朦朦胧胧的感觉,觉着这布料颜色过于艳了。
师傅被他话语塞住,向来巧舌如簧、能言善辩的嘴不知该怎么应答。
这桃红色织染得颇花心思,是染坊师傅用新鲜的茜草捣碎,加入适量的明矾,将丝线放在特制的染缸中,反复浸泡、晾晒,直到达到最理想的桃红色,不似正红那般艳丽,不似桃粉那般软嫩。
怎到这位公子嘴里,得了句颜色不好的评价了。
师傅求救般望向沈曦云,指望真正拿主意的主顾能慧眼识珠,瞧出这匹料子的好来。
不想沈曦云附和道:“的确,颜色还是有些艳了。”
艳到能轻易叫她回忆起上辈子死在别院那天,铺陈在青石板地面的红,该是被血色浸透,艳红无比。
但是,沈曦云偷偷瞄了眼谢成烨,有些不解。
她分明记得上辈子这天,谢成烨在外头办完事回来,撞见师傅在推荐料子,一眼便瞧见这匹桃红罗锦。
夸赞说:窈窈肤色白皙如玉,与这桃红相得益彰、更显娇美,我已迫不及待看窈窈穿这衣裙的模样了。
后来二月时师傅做好送来,她试给他看,他亦是满口称赞,道好看衬她。
这番话语亦是促使她要求师傅重工做这料子,并在后来入燕京时还心心念念带着的原因之一。
但为何如今,他彻底变了副说辞?
沈曦云蹙眉,手肘弯曲,掌心托着下巴,想不明白缘由。
好像自从谢成烨恢复记忆后,他变得愈发古怪,既不像对她温柔和煦的夫君阿烨,也不像燕京冷声横眉指责她的谢成烨。
奇哉怪也。
她想了半晌仍是想不明白,裁缝师傅却是已明了主顾并不喜欢这料子,使了个眼色让捧着桃红布料的布童稍稍退后,莫再往前站。
“那小姐瞧瞧这些旁的料子,也是花了大功夫做的,绛红色缂丝、墨绿色绸缎、浅粉并浅绿的绫罗……您可有喜欢的?”
只要不再用前世那匹桃红罗锦,沈曦云皆可,于是随意点了几个看得顺眼的,让裁缝师傅按推荐样式做便是。
师傅连忙应是,待量完衣、定好样式,织锦堂一行人告退,已接近晚膳时分。
沈曦云瞥了眼窗外的天色,含蓄着问谢成烨,“郎君不回去用晚膳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