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夫郎(160)
沈归定了四十来个坛子,这点肯定不够。
他称重好之后,麻利给钱,要去下一家。
陈翠花手里捧着一百二十几文钱,兴奋的直跺脚。
真的是铜板!
这些铜钱拿去买点杂粮面,家里又能多熬十来天。
杂粮面可比白菜好,白菜再多也不顶饿啊。
何况她家白菜也不是很多。
陈翠花回神后赶紧关好门,回屋里抱着三个孩子等她相公还有大儿从镇上做工回来。
一下午的功夫,沈归和赵家兄弟走遍了小柳村还有周围三个村子,收到了两千多斤的大白菜。
小柳村收到的最多,其他两个村加起来没小柳村多。
那两个村子基本上都想留着一大家子冬天吃,能有个菜味。也不差那点铜钱,所以没几家愿意卖。
也就小柳村,比起冬天有菜吃,还是更想多喝两口杂粮粥,多啃两口炖土豆饱肚子。
因为沈归这一下午的收菜,在小柳村掀起了一阵波澜。
不少人关起门来议论,都说沈家赚了大钱,不然怎么又盖房又收菜的。
对此,有的人家觉得无所谓,人家赚钱是人家的事。
有的为此还高兴,沈家赚大钱,他们能在后面赚点小钱。
盖房找人和收菜,不就是赚到的。
也有的见沈家不声不响的富起来,心里不太得劲。
觉得老天爷不公平,咋沈家能赚钱盖房,他们家不成?
众人心思各异,但都关起门在家里说,没叫沈家人听见。
沈归收菜的时候,大伙态度还都挺好,毕竟没人和钱过不去。
晚上,陈翠花的相公王铁生和大儿子王栓子从镇上回来。
这是他们下半年第一次去镇上,发现镇上粮铺全部降价,只需要以前一半的钱,就能买到同样重的粮食。
这让父子二人很高兴,干苦力都更加的卖力。
就想着多攒点,能在年前多买点最便宜的杂粮面回去。
他们小柳村不比别的村,分给他们村的地,都是其他村子不要的差地。
年年产收低,家里额外开荒种的土豆番薯,全都被拉走抵税。
留的那点口粮,哪够过冬的。
只能在入冬前出去做苦力,能赚一点是一点。
日子也这样过下来了。
“翠花开门!我们回来了!”
王铁生啪啪啪的敲门,屋里很快便传来动静,“来啦。”
王铁生见着陈翠花第一眼就觉着不对劲,他让大儿子关门,自己转头问:“啥事这样高兴?闺女回来了?”
陈翠花摇摇头,“不是。”
她声音压的很低,“今天咱卖东西赚钱了!”
王铁生懵了。
他家穷的叮当响,能有啥东西卖啊?
陈翠花拉着二人赶紧进屋,昏暗的烛光下,有一小堆的铜钱。
“看,卖白菜得的。”
王铁生和王栓子盯着铜钱揉眼睛,还以为自己看花了眼。
村子里还能卖白菜?
他们在镇上看见不少卖白菜的,上午三斤两文钱,快晚上了就是三斤一文钱。
那还是因为镇上没地种菜的缘故,才能卖出这个价格。
村子里家家户户最不缺的就是白菜,竟也能卖这价?
王铁生看着一小堆铜钱,“谁家疯啦?”
陈翠花拍了他一巴掌,“咋说话呢!”
咋叫疯了呢!那是散财童子!
得知是沈家后,王铁生想到之前村长找他,说要给沈家盖房子,也就这两天的事了。
他和大儿子运气好,正好被村长选上。
听说盖的是青砖大瓦房,那就不是缺钱的主。
他家花钱在村子里收白菜,倒也说得过去。
八成是为了做生意的。
王铁生乐呵一声,“那希望沈家多赚钱,一直买咱们家白菜。”
陈翠花也这么想呢。
在听说镇上粮铺降价一半后,陈翠花高兴的哭了出来,今年冬天比往年的冬天,都要好过。
沈家这边在吃完晚饭后,沈呈山就带着赵家兄弟去了村长家。
沈家没地方住了,在村长家借宿。
一间房一晚给十文钱,一共住两间。这可把祝村长高兴坏了,巴不得赵家兄弟能在他家一直住下去呢。
沈呈山也顺便说了凌星能和县令大人说上话的事,就是闲聊时无意说出,祝村长直接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思忖片刻后,给沈呈山保证,“沈老弟你放心,小柳村有我,翻不出什么浪花。”
祝家祖上是第一批建村的,在小柳村根扎的深,有祝如山这句明话,沈呈山自然放心。
翌日一早,沈归带着赵家兄弟忙着收拾白菜。
除此之外,还要去打扫山洞。
离家百米的山脚,有个大山洞,里面空间大,地势平坦很适合放腌菜坛子。
凌星和沈回忙着出摊,凌月忙着读书,徐有芳带着闺女和儿媳做绒花,沈呈山忙活家里盖房的事,沈来带着小春小夏一起认草药,还要带着乌雪锻炼,一家子全都忙的很,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中,为这个家的未来,共同努力。
吉日终于到了,祝如山带着三十来号人来到沈家,把屋里东西都清出来,开始推土屋,打地基,盖新房。
先盖正屋三间,沈家人有部分也要去别家借住。
凌星带着凌月和沈来去谢青崖家里住一阵子,也是按着一晚十文给钱。
谢青崖不要,凌星好说歹说才不情不愿的收下。
给凌星都整笑了,没见谁和钱有仇的,收的如此不高兴。
徐有芳要带着沈燕和外孙去刘家,离村长家不远,与村长家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