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寡夫郎(223)

作者: 老树青藤 阅读记录

这是要清扫赌坊?

虽然他也不喜那个地方,但赌坊之前都开的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要清扫?

林县令专门和他提这事,又是为什么?

片刻,凌星想到屠海。

林县令专程提醒他,是为了让他告诉屠海,提前有个准备?

林清渝看一眼凌星,见他眉眼间并无太多的疑虑,知他已经猜到些。

关闭赌坊这事,并不是他想,而是上面的要求。

国库是真的没钱了。

他一开始就想发展好云水县的香肠生意,有家世背景肯定会用上,给自己铺路。

一早就送了最好的香肠去京城主家,家主林明海如今是户部尚书,管一朝财政。

林家刚复起,定是要观察陛下喜好,时不时的送些陛下心仪的东西去。

但新帝与前朝皇帝不同,他心思深沉,不喜骄奢淫逸,更厌烦谄媚奉承。

送东西,要送到其心坎上,很难。

想到陛下草莽出身,对百姓生活又多有关注,明里暗里的削弱世家权贵,提高科举地位,想从平民百姓中选人才。

身为被皇帝忌惮,又因无人可用,而不得不用的林家,如今如同过铁丝索,下面是万丈深渊。

讨皇帝欢心,成为皇帝能用的刀刃,是林家能长久的唯一出路。

林家在收到林清渝送来的香肠,吃后发现味道不错,林明海左思右想一晚上,第二天带着些去宫里,献给皇帝去了。

走的是平民百姓间,遇到好吃的东西,惦记着敬重之人的路线,礼轻情意重。

一点肉弄出来的东西,并上不了台面,官场上因此传出不少林家的闲话。

说林家丢了风骨脸面,送那么寒酸的东西进宫去。

小气吧啦的劲,国库不得越管越穷。

皇帝一直没言语,没人知道皇帝吃没吃,心里想的又是什么。

直到五月的最后一天,皇帝在朝会上突然提起林家香肠味美,专门点了林明海出列,问他香肠是哪来的,

林明海听不出皇帝的喜怒,只得如实说是云水县令林清渝送来的。

皇帝闻言,淡淡开口,“这样的肉,又有多少平民百姓吃得起。”

林明海眉头一跳,可不能叫皇帝觉得林家人奢靡。

家族昌盛不可能只靠一人,枝繁叶茂,树大根深,才能经久不衰。但若倒台,却是能只凭一人就做到。

林明海反应极快,立即把林清渝当初做香肠的想法理念说了。

言下之意就是,陛下啊你看,我族中子弟如此费劲的做这吃食,不是为了自己口腹之欲,而是为发展一县经济。

想法和出发点都是好的,真没耽于享乐,劳民伤财。

皇帝听完只是淡淡的嗯一声,随后道:“有心。”

林明海以为能松一口气,结果皇帝下一句就是:“若是之前因赌家破人亡的一家人是在林县令治下,如今应是能靠着一双手,去工坊制作香肠赚取工钱,来填饱肚子。”

提到钱,林明海心里一突。

国库都快比他的脸干净了。

而皇帝提起的因赌家破人亡一事,林明海更觉一个头两个大。

此案发生在京城大赌坊,八方财。

原本是一家人从外地来京城做生意,男人有一手好厨艺,就连宫里都会买来吃。

后来不知为何,男人沾染上赌博,铺子也被输出去,最后还卖儿卖女卖妻,疯了一样就要赌。

输无可输后,男人饿死街头。

若男人不曾沾赌,以他的手艺,在京城彻底立足,迟早的事。

可惜,他沾上了。

这样的事情其实每天都有发生,虽说是人命,但在国家大事面前,此类事情如同尘埃一般。

而尘埃,是不可能让陛下看见的。

如今陛下看见,那就只有两种可能。

一种,闹的太大。偏偏这件事其实并不大,每日都有发生,里面都没个达官显贵。

另一种,这是陛下自己想看见。

林明海琢磨出一些味来。

皇帝拿香肠说事,又提赌博,还专门点了他这个户部尚书出来。

怎么可能是为了拉家常,真讨论香肠。

皇帝这是要他开口,说清扫赌坊,填充国库呢。

而大赌坊都是背靠世家,这话谁提,谁得罪世家。

皇帝是要林家开口,逼林家在世家和皇权中彻底选一个。

说了,得罪世家,只能依附皇权。

不说,虽不会得罪世家,但除非换代,不然林家别想再起来。

林明海心知没办法两头和稀泥,深吸一口气,顺着皇帝的话头,启奏。

“赌坊毁人心智,掏空百姓钱财,害人不浅。依臣之见,应当关闭所有赌坊。查抄的一应金银财宝,尽数归于国库,用于百姓民生之上。”

此言一出,朝中顿时响起反对声音。

林明海很有做刀的自觉,舌战群儒整整三天,谁提反对,他就说:“那国库没钱,以后别问本官要钱。”

皇帝意思意思的也道:“爱卿,不必全部关闭吧?”

林明海心里叫苦,我的陛下哦,您可就别演了!

不过他嘴上还是那句话,“国库没钱,陛下以后可别叫臣批钱了。”

在林明海的强硬态度下,皇帝“不得不头疼”的按着他的提议,颁布关闭赌坊的政令。

国库急需用钱,政令下的极快。

林清渝是昨天收到消息。

其实关闭赌坊对有赌坊的世家来说,不过是出点财,他们不可能真因一座赌坊就被打倒。

等风头过去,赌坊又会开起来。

但是小地方的赌坊,基本上没什么大背景,根本挺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