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女配她掉线了(234)+番外
这时候村里面也有人过来了,苏妙在路上学了一段时间的蟾洲话,倒也能听懂些。
这会儿有一位老者杵着拐杖被人扶着走了出来
钱县丞介绍道:“这位是大果村的里正。”
苏妙点了点头,等里正过来了,钱县丞为两方介绍,而后里正一脸震惊,激动的要行礼。
苏妙忙将人托住:“无碍,本官私服出巡,只是想来看看你们这怎么样。”
“多谢大人关心!多谢大人关心!”
周围人聚集得越来越多,苏妙忙道:“都散了吧,让他们都散了。”
“都散了!都散了!”
最后没办法,其余几个族长跟在了他们身后,苏妙来得突然,她现在还看着有人拿着铲子和篮子赶紧将路上的鸡屎牛粪铲掉的。
苏妙…………
“村子里面有学堂吗?”苏妙问道。
“没、没有。”里正抖了抖手:“钱少,都不敢送娃娃去读书,读不起啊。”
苏妙点点头,继续往前走。这会儿散了的人已经跑到田地里面忙活起来,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天热了,豆大的汗水从光着膀子的人身上落下来。苏妙围着村子走了一圈,发现村子里面有一条河,河里的鱼也有一些,只是算不上特别多。
“这田里有螃蟹?”苏妙蹲下身,伸手将在水田里面爬的螃蟹拿起来。
“大人小心!”
“无碍。”
这螃蟹肥美,一只恐怕都快有二三两。
苏妙笑着将它拎起来:“怎的,你们没人吃过?”
钱县丞和周主簿摇了摇头,里正慌忙道:“那些年有人吃过这东西,吃死了人。”
原来如此,苏妙看了看手中的螃蟹:“若是害怕,便尝试煮熟了喂老鼠试试。”
“不过这种却是可食用的。”苏妙将之扔给付安:“捉些收起来,今儿回去尝尝。”
“是。”
苏妙蹲在田埂上洗了洗手,这村子也差不多看完了,她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便对里正道:“过段时日县衙会有动作,还望尔等支持。”
里正激动得面色通红,忙道:“应该的,应该的。”
“那本官在此先行感谢诸位。”苏妙做了个揖,众人连忙回礼。
拒绝了里正等人吃饭的邀请,苏妙带着钱县丞和周主簿又去另一个村子。
钱县丞:“大人是想将这些东西远销出去?”
“嗯。”
周主簿皱眉道:“可我等在其余地方没有铺子,如何卖?”
“这些我都已经准备好了。”苏妙摇着扇子:“现在已经快十月,其余地方大多已经开始变得寒冷,而蟾洲这边,你们看看这些果子还有许多挂在上面。”
“而现在最难解决的便是如何保证果子送过去还是完好无损的。”
“两位想想法子,或者与老农多商量一下。”
两人沉吟片刻,便将这事情应了下来。
接下来去的是桃河村,这村子与大果村相邻甚远,好不容易到了,苏妙松了一口气。
钱县丞又道:“桃河村也是一个大村子,有六百五十八口人,一共一百七十八户,田地共一千二百亩。比起大果村,这边只有两姓,严、卢。”
苏妙点点头,她走在树荫下,摇着折扇给自己扇点风。
这会儿太阳正盛,热得不行。
她们还没走进去,就看见村子里面的壮汉提着农具气势汹汹的过来。
苏妙…………
这大概就是钱县丞和周主簿口中会打外地人的那个村子了。
钱县丞和周主簿迎上去,那些人立马将农具放到身后,有些诚惶诚恐的看过来。
苏妙他们不熟悉,但是对钱县丞和周主簿那身衣裳有些眼熟的,毕竟每年交税的时候都能看见他们。
“大人,他们这样做也是有一年外地人过来,把家里的娃子拐了。”
“孩子找回来没有?”
“没有。”钱县丞摇了摇头:“那些人有准备,抓了人就走了。追也追不上。”
“这么看盯紧一点也比较好。”苏妙拿着扇子挡了挡太阳:“都去忙吧,我们就过来看看。”
村民们诚惶诚恐的道了歉,苏妙让他们自己去忙。
过了会儿里正就跑了过来,苏妙就让他带着自己在村里转。
她看着五六岁的孩子提着篮子跟在大人身后忙活,一张张小脸晒得通红。
也有年岁大了的人,守在树底下忙活着针线活。
苏妙走了一遍,发现了这边有一种树,结了紫色的果子,差不多食指一小节的大小。
“这是什么树?”
“这是桑树。”里正答道。
桑树?
“可养蚕?”
里正点了点头:“只有一家人养蚕,但这边没人出去,蚕丝卖不上价,所以慢慢的没人养了。”
“就没有人过来收蚕丝?”这东西价格也不低。
里正叹了一口气:“回大人,怎么没有,但大多商人欺压,他们统一了价格,我们又不敢出,久而久之便没人养蚕了。”
“而且他们还说,量太少,这边路又难走,他们还不爱来这收。”
苏妙点了点头,了解了情况。
将这村子也逛完之后,苏妙就带着钱县丞和周主簿回去了。
苏妙在马车里面剥了荔枝吃,肥厚的果肉多汁爽口,稍稍慰藉了一下紧缩起来的肠胃。
回到县城,苏妙跟着两人打了个招呼:“明儿还去,在这等我。”
钱县丞和周主簿两人对视一眼,这新来的大人还真能折腾的。
以前来的哪一个不是先与县丞里面的士族先打好关系,这位一个劲的往村里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