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女配她掉线了(245)+番外

作者: 貔貅爸爸 阅读记录

“所以大人才让我们告诉百姓一笔一笔花到哪了?”

“我觉着,大人是怕上面的人做假账吧。”徐典吏过了会儿开口道。

其余两人沉默下来,他们可都想好好活着,一点都不想参与进去。

但是现在这事情就这么落在了他们脑袋上了,看着那明晃晃的刀刃,他们还没办法躲!

“都去忙吧,按照大人说的做。”

盼了那么久的赈灾银子来了,现在还不如不来的好。

不止苏妙他们看见赈灾银两心情不好,阜城的知府大人这会儿只感觉脖子上面横了一把刀,就看它什么时候落下来。

在这个位置做了八年,他过不了几年就要退下去了,结果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这是不让他活啊!

“大人打算如何做?”他的幕僚问他,知府大人看向他问:“你说本官现在该如何做?”

如何做都讨不了好,区别就是要么罢官,要么没命………………

第187章 为官(10)

腊月二十八这天雨才停,苏妙拿了稍厚的锦袍穿上,再套上木屐出门。

天色稍霁,雨后的空气难得的清新。

“老爷,现在要出门?”玉禾正抱着她的衣裳往外走。

“嗯。”苏妙点了点头:“晚上我回来吃。”

“唉。”

现在原本该休沐了,但所有人却依旧在忙活。

苏妙带着付安等人径直去县城中查看各处情况。现在一些人家已经贴上了春联,见着苏妙还摇手问好。

腊月二十八,打蒸馍馍贴花花。

在北方这天除了会贴窗帘和窗花,还会蒸上许多馍馍。因为初一到初五是不能动火蒸馒头的。

而南方,这边会做糕,南方的年糕有四方进宝之意,摆成塔形的年糕还有把日子过得更好,蒸蒸日上的意思。

好不容易天晴,这天走家串户,拿着托盘给领居送年糕的,回年糕的特别多。

不过这也是少数。

苏妙走到难民住的棚子处,见有人分发年糕,对跟在身后的付安问道:“那是哪家的?”

“是费家和王家的。”

费家、王家,是青渝县的两大士族,现在也只他们有那么多粮食做了年糕发给难民了。

苏妙巡视了一遍,他们住的地方也收拾得比较干净,没有太过脏乱。

“大人!”

听着有声音喊,苏妙回过头,是钱县城正拿了几副对联过来。

苏妙笑道:“你这是做什么?”

“我去找付秀才写了两副对联,这不是小年了吗?怎么着也得有点年味儿。”钱县丞把对联递给身后的衙役,让他们贴上:“今儿好不容易雨停了,我看了一下水位,快漫道县城这边来了。”

抬头看了看天色:“这雨只要停了一次,后面慢慢的就下不起来了。”

“村子里怎么样?”

“都好着呢,上次又送了药过去,幸好送得及时,救了几条命。”钱县丞又道:“就是林子里面的部族比较……,我听去的衙役说,他们那边遇到的困难比较多,前几次送了粮食过去,后面又送了棉被和药,这才好了点。”

观念不是一时片刻就能改得了的,苏妙也不急于一时。

木屐行走在地面上,前面就有一处大坑,上面的青砖都没了,里面积蓄了一坑雨水。

“先不用多管他们,现在就看这水何时退去。”她走到坑边:“这坑先填上,这么多水,若是有小孩子贪玩,掉进去可就不好了。”

“是,我马上就让人安排下去。”

等钱县丞走了,苏妙送出转了一圈,看看那些老弱,孤寡的生活怎样。

“仁叔最近都在庄子上,对吧?”苏妙问道。

“是的。”

“让他看着,咱们也不能把庄子这么放着一直没出息。先试着法子怎么保存果子,等试出来了,等水下去之后便拉着果子往外州送去。”

“然后也可以把外洲的东西拉到这边来,试着在蟾洲卖卖,别让铺子放在那关着。”

付安应了一声,苏妙正好走到一家人门口,她敲了敲们。

过了一会儿才有人开门,正面瞧着没人,低头看才看见一个孩子正用那双圆溜溜的眼睛看着她。

“小孩,你家大人呢?”

“您是知县大人吗?”

两人同时问出口,苏妙笑了笑:“是,我就是你们青渝县的父母官,苏晌。”

小男孩立马局促起来,他不好意思的侧开身子让苏妙进去,屋子里面有些暗,黑沉沉的,透着一股潮气。

“家里的木柴够用吗?”

“够了的。”小男孩立马说道,过了会儿里面传来老人的声音:“大柱,是谁啊。”

“爷爷,是知县大人来了。”

里面传来哐啷的声音,一个老人冲了出来,对着苏妙磕下头:“拜、拜见大人!”

苏妙连忙将人扶起来:“我这次只是来看看你们的生活情况,你就当我是后辈来拜访就行了。”

“唉唉。”李老头嘴上应着,而后又拉过小孙子过来,让他对苏妙磕头,见苏妙要阻止,李老头连忙道:“若不是您,我们死在屋子里头都没人知道,这头他该磕!”

看着小孙子磕了三下,李老头才让他站起来,对着苏妙道:“您是个好官,真的!若不是您我们这次铁定熬不过去,哪像这次有吃有穿,还冷不着。”

“我孙孙还会背那什么《三百千》了。”李老头擦了擦眼睛:“这活着从来没有这么有盼头过。”

“这是我应当做的。”苏妙跟着他们去看了看吃的米,还有屋子里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