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女配她掉线了(280)+番外
陆子秋想当墙头草左右逢源,她是不允许的。
“那女子招了。”
“签供画押,那便行了。”苏妙将看完的宗卷卷起来:“可是还有什么事?”
“那女子说,刘知县专门开了一处庄园,里面的女子大多都是被拍花子拐来的。”
苏妙翻看宗卷的手顿住:“这事你先暗地里查,最好能摸清楚他们把人送到了什么地方。”
“是。”
“陆大人……可别让本官失望啊。”
陆千户抱拳行礼:“属下已经没有退路了。”
苏妙轻笑,继续翻开宗卷查看。
陆子秋见此便悄然退下。
如此过了几天,付安那边打探清楚了。
“每隔半月,城内便有好几户大户半夜的时候会安排人运东西出城。”
“他们的方向是哪?”
“出了长临府便一路向北,更多的属下便不知道了。”
“你先退下吧。”
付安退下,苏妙转动着拇指上的扳指,此事不好做。
若是直接拦截,便会让城内参与的大户全都联合起来反抗她。
但是不做又不行。
这邓州的官员,到底有多少是参与其中的?
禹县百姓的死不能不算,前一任知府……前段时间也被斩首了。
转动扳指的动作越来越快,苏妙心里却越来越冷静。
这事不能急,要动手便要将刘同知一伙人直接捶死才好。
等到下一个半月的之后,苏妙当天晚上待在城外,目送着一车车货物远去。
夜风凉寒,转眼她到邓州已经一月有余。
“老爷,下面传来消息,邓老的后人找到了。”付安的声音随着寒凉的夜风飘忽。
邓老是前任知府,在苏妙上任前三月便被送与赋都斩首。
苏妙抬头看了看天空,一到树枝横空斜在上方,枝干上还站着几只鸟雀,而它们的身后是月亮:“如何?”
“是在流民中找到的,开始的时候并不敢认,过了几天这才说的。”
“有没有有用的线索?”
付安沉声道:“有,不过…………”
“不过?”
“他要求谋个小吏的缺。”
苏妙没说话,过了一会儿她才应下:“告诉他,若是成了,自然有。”
“若是败了,那就没命了。”
“是。”
夜深露重,脚下的草叶已经凝上了些许水露,鼻尖冷得有些僵硬。
苏妙摸了摸身上的衣裳,上面已经微微有些湿润。
回去的时候得灌上一碗姜汤,免得生病了。
邓州白天的时候万里无云,天空中的太阳照得人脸刺痛,晚上的时候却又冷得如同深秋。
照例去了府衙,今天却罕见的有人过来说:“甫县遭遇匪患,知县恳求大人出兵镇压。”
“匪患?”苏妙捏了捏手上的扳指:“历年邓州并没有匪患,只有无穷无尽的胡人、鞑子,狄族。”
说完看向面前的徐大人:“文书呈上来。”
徐大人心里一紧,将文书双手呈上,咽了一口唾沫:“此事确实属实。”
苏妙拿过来看了一眼,心里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她将文书扔下,沉声问:“长临府数十里以外的流民是怎么回事。”
既然探出了枝头,那她便敢扯住。
徐大人脸色微变,嗫嚅着不敢说话。
苏妙轻哼一声:“怎么?本官瞧着你们夜夜笙歌,原来还知道外面有百姓吃了上顿没下顿,天天饿着肚子啊?”
“合着,你们拿这个文书,是觉得本官什么也不知道?”
“下官自是不敢隐瞒。”说完他又说不出话来,苏妙瞧得厌烦:“把陈通判叫进来。”
“是。”
徐大人连忙出去,这事可真不好做。
他面对着苏妙就感觉压力极大,整个人都有些喘不过气来。
陈通判正在处理事物,听到徐大人喊他还有些惊讶。
“大人叫我把你叫进去。”
陈通判点了点头,走了进去。
“大人?”
苏妙抬头:“陈通判,坐。”
陈通判打量了一下苏妙的脸色,这才坐下:“不知大人找下官有什么事?”
苏妙将方才徐大人递给她的文书再递给陈通判:“你看看。”
陈通判疑惑的接了过来,待看清上面说的什么事,沉吟片刻道:“大人这是?”
“看不出来?”
“恕,下官愚钝。”陈通判神色恭谨,苏妙瞧着他这样子却想起了第一天见到的时候他缩着脖子站在刘同知身边的样子。
“那本官就直说了。”苏妙搁下毛笔:“上一任知府邓老因禹县的事情被送至赋都斩首,这期间邓州的事物是由你与刘同知办理。”
“本官才来邓州,许多情况不明。这段时间也并未随意插手事物,只翻看了邓州的宗卷。”
“从农事,刑事等宗卷皆翻看完。近些年邓州可以说是风调雨顺,除了每年鞑子南下侵袭,便无外力侵扰。”
随着苏妙说得越多,陈通判心里越是打鼓,放在腿上的手也不有得蜷缩捏紧。
“鞑子南下一共有五次破城,一次便是最近的禹县。”
“本官将发生过灾事的县城排除,又查看了农事宗卷,翻看了近些年的税银上缴情况。”苏妙将话说完,这才看向已经变得坐立不安的陈通判:“陈大人,你来说说为何除了那些县城,却还有许多的县城百姓流离失所?”
“甚至到了,需要军队镇压的程度?”
陈通判抬头看向苏妙,好一会儿才从紧缩的喉咙里吐出话语:“大人……这不是、知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