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女配她掉线了(295)+番外

作者: 貔貅爸爸 阅读记录

现在是一月中,皇帝让她这会儿上任想来就是主持这些事情。

天空中一片纯白,呼出的冷气几户凝结成霜。进赋都赶考的举子们哈着气,看着那巍峨的城门,脸上终于露出笑容。

可算是到了。

他们一路舟车劳顿,远的已经在路上赶了两个月的路,近的还好些,但也来得早,不然赋都的客栈房间可不好订。

“这天儿可真冷。”

“这城墙可真大。”

…………

举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话,然后就有官兵过来催促:“不要在此处聚集。”

举子们皱着眉应了,一个个都走到城门口那处排队等着。

“嘿,三叔,我咋感觉赋都最近监管严了些,以前可没有人会过来呵斥这些人的。”赶车的是一个黝黑的年轻人,他正排在后面,探头探脑的看了前面的情况,转头对马车里面的人说道。

马车里面坐着的人清咳了一声:“有什么区别?”

年轻人有心想说什么,想了想还是把到了嘴边的话吞了进去,转而道:“三叔你没事吧,到了赋都我就去给你请个大夫。”

“好。”

他们后面又排上了几个举子,看样子都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这会儿都裹紧了衣裳,不顾形象的哈着气。

他竖起耳朵听他们说话。

“这赋都真冷,不过这城墙真的好高啊。”

“是啊,比咱们那边的高多了。”

“不知道大人在不在这边,要是可以的话,我想去拜会一下。”

“你说苏大人?”

“嗯,不然呢?”

“我娘天天提着我的耳朵嘱咐,要是能见着苏大人,一定要去拜会一下。”

不求什么好处,只是单纯的想去看一眼,那个让他们青渝县一跃成为蟾洲有名县城的大人现在是否安好。

“大人这一走,都好久了。”

他们几个都是当年在青渝县学里面读书的孩子,一转眼他们通过了府试,又侥幸过了乡试,这次大多都是过来长个见识的。

现在家家户户有余钱,赶考费也能轻松拿出来了。

几年时间,有些人都忘了那个时常在街头打马而过的知县大人。然而再一回想的时候,青渝县却处处都是他的痕迹。

就连阳光映在她身上,那张俊秀如神祇降临的脸都如此清晰。

“大人那么厉害,肯定还将其它地方治理得极好。”

听了他们絮絮叨叨的话,年轻人转头扎进马车:“三叔,当时送你书的人是不是姓苏?”

正在看书的人抬起头来,露出一张貌若好女的脸庞,车帘因为他看书被撩起,透白的光打在他的侧颜上,一半阴暗,一半通透。红唇轻启,车外的雪景都逊色了三分。

“是。”

话落便不再多言。

“唉,三叔,他可是在我们村子借宿过两次啊,这是什么缘分!”

他叽叽咕咕的说这话,而他的三叔依旧微低着头看书,对他的话一点动静也没有,好在他习惯了,自己也能说上半天。

前面蜿蜒着的队伍终于往前面动了,他赶紧驾车跟上去。

而苏妙这会儿才忙完,拿了衙门的宗卷查看。

玉禾这会儿端了燕窝进来,劝道:“老爷,明儿是上早朝的日子,您早点休息。”

苏妙随意的点了点头:“我这没事,你下去吧。”

玉禾无奈,但苏妙吩咐了她只好退下。

苏妙端过燕窝,用汤匙盛出来吃了,又看了一会儿宗卷才歇息。

大梁原本是十日一朝,后来在洪武帝后又变成十五日一朝,现在又变成三日一朝。

明天得早起,她洗漱完赶紧休息了。

翌日,寅时便起床梳洗,穿戴好官府,随意用了些饭食出门。

扑面而来的冷意让苏妙打了个激灵,神志瞬间清醒。

从苏府这边过去,至少行上一个时辰方才至午门前,这时候官员们都在外面等着,等到寅末卯初的时候,午门方开,官员们这才开始进去。

这会儿两边还有纠察的御史,若是发现官员咳嗽、步伐不稳等失仪举动,便会听候处理。

行了几刻钟,这才到太和殿里面。

这时候各位官员相互交接,很明显的分成了几个团体。

她也看见了安奉先,这会儿他正凑在太子党羽那处说着话,似察觉到她的目光,转头向她这边看来。

苏妙对着他笑了一下,并没有上前问好的打算。

没过多久洪武帝便来到了太和殿,端坐在龙椅之上。

官员们已经站好,百官一跪三叩头行完大礼,早朝这才正事开始。

苏妙静静的站在人群中,听着刚站出来的老臣上报政务。

“陛下,詹津沿海倭寇来犯,劫掠我朝百姓粮食,詹津知府毫无作为,更甚至弃城而逃!此乃我辈之耻,我大梁之耻,还望陛下派军剿匪!”

洪武帝坐在高处,这事其实在小朝的时候便商议过了,只是没有拿下章程,派谁去他现在还没想好。

但是被捅到了朝臣前面,那必然要拿出个章程了。

洪武帝垂眸看向刚才发言的老臣,神情莫辨。

“诸位爱卿觉得派谁前去好?”

又是一番扯皮,苏妙观察大多是太子和裕王的人。

行军打仗,一般都会有兵符,到时候兵符到了他们手里,再回到洪武帝手里就难了。

洪武帝,自是不想将手里的兵符交给他们。

此时太子和裕王站在朝臣前面,均低头不言,任由自己身后的官员扯皮。

太子约莫而立之年,这是风度儒雅又富有男人魅力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