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原神同人)[原神]为了口吃的,我走遍了提瓦特(78)

作者: 陶灶 阅读记录

紫色的小人对这里也是同样的熟悉,带着宣和避开了所有的岔路,轻轻松松就来到了蓝色大树的面前。

这一回,小人没有直接消失,而是径直走上前,伸手搭在了树干的伤口处。紫色的星光进入了伤口,帮着大树一起抵抗了那紫黑色的雾气一段时间。

但是紫色的星光一共就那么一点,没坚持多久就消失了。

宣和也跟着上前,仔细查看那雾气。他这次倒是长记性了,没有直接上手。

就在宣和认真研究树干上的雾气时,面前的大树忽然爆发出了一阵强烈的光芒,耀眼得宣和看不清东西。

他用手遮着眼睛,直到光芒暗淡下来才将手放下。

“你好,来自异世界的客人。”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

宣和低头一看,一个还不到他腰的小女孩正站在他面前。女孩的身体呈现半透明状,身体微微发着白光,看起来不像是活人的样子。

“你是……小吉祥草王?你怎么会到地脉空间来?”

能够认出自己的身份,必然是神明。但是根据钟离的说法,神明应该是没有掌握前往地脉空间的方法才对啊。

小女孩摇摇头:“虽然长得很像,但我并不是那个孩子。”

孩子?

宣和愣住了,小吉祥草王至少也要有五百岁了吧,能称呼她为孩子的……

“你……你是大吉祥……不不不,你是大慈树王?”宣和激动得都说不明白话了。

“可,你不是已经……”死掉了吗?

后面的话,宣和没好意思直接说出口。万一人家真是大慈树王,当着面说人家死了那多不礼貌啊!

大慈树王倒是不介意,抬头看向宣和:“你猜的没错,我就是大慈树王,同时,我也是这棵树。这是承载着整个提瓦特大陆的世界树。”

“世界树?”宣和看向发着光的蓝色大树。

“没错,这是世界树的内部,记录了提瓦特大陆上发生的一切。”大慈树王这么说着,“但是它生病了,生了很严重的病。”

宣和随着她的目光一起看向了世界树树干上盘踞的伤疤:“就是因为这雾气吗?这又是什么东西?”

“这是禁忌的知识。”大慈树王说道,“是一种,来自外面世界的知识,一旦沾染,就像是附骨之疽。即使我放弃了自己的躯体,都没办法将它彻底从世界树上彻底剥离。”

“怎么会这样?”宣和皱着眉头看向伤口处,“那你找我来,是觉得我可以帮到你吗?”

大慈树王笑着说:“没错,你同样来自世界之外,借用你的力量,就可以将这些雾气彻底消灭。”

宣和听到这话,愣住了:“可我的力量,就是这个世界的呀。”

他本来就只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班都没上过几天呢,就被送过来了。

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技能,大概就是在吃的方面了。

要不是运气超好地获得了元素力,他可能连迈出蒙德的勇气都没有。

大慈树王听到这话也愣住了,收敛了笑意,认真地观察着宣和的身体,重点查看了他腰间的“神之眼”。

“可以把你的神之眼拿近一点,给我看一下吗?”大慈树王伸手指向那枚神之眼。

宣和没多想就取下来递过去给她。

大慈树王仔细端详着这枚神之眼,它的的造型就是蒙德常见的款式。

她端详了片刻,宣和却大方地将神之眼塞进了她手里。

“你直接拿着看吧,神之眼很结实的,不用担心弄坏。”宣和早就在爬山涉水的时候,体验过无数次了。

大慈树王却像是从来也没有见过这东西一样,将其拿在手里反复摩擦,仔细斟酌。

要不是形象不允许,感觉她甚至想塞进嘴里咬咬看。

神之眼的结实程度,宣和也是知道的,所以也并没有在意她做出的各种举动。

而大慈树王经过长时间的验证之后,终于将宣和的神之眼还给了他。

“你还没有发现吗?”大慈树王又带上了笑意,虽然这种慈祥的样子,和她如今的形象很不搭,但是宣和莫名的有种看到长辈的感觉。

宣和拿回了神之眼,拿在手里反复打量,不确定地道:“嗯……大概是,比较……新?”

大慈树王主动解围:“也可以这么说。但最重要的是,你还记得我说,我已经放弃了我的躯体吗?”

宣和还是一头雾水,这件事情他在进来之前就已经知道了,这和神之眼又有什么关系?

等等!

宣和低头看向自己的神之眼,沉甸甸的坠着他的手。再看向站在身前的大慈树王,还是半透明,散发着淡淡的白光,依旧是一副不像是活人的样子。

重复几次,宣和确定自己刚刚递过去的时候,对方确实拿到了神之眼。

“你可以拿到它?”宣和惊讶地看着大慈树王。

“我可以拿到它,而且拿了很久。”

“冒犯了。”宣和伸出手,戳了一下大慈树王的肩膀。

手指直接从肩膀处穿过去,他也没有感受到任何的阻力。

反复几次之后,宣和终于确定了,她不是实体。

“你你你,你是鬼吗?”宣和后知后觉地开始害怕起来。

倒不是他之前不怕鬼,他一直就是怕鬼的,只不过大慈树王的形象和鬼差距很大,那种独特的、柔和的气质,让他暂时忘记了这一点。

但经过宣和的亲手验证之后,那种生理上的害怕就逐渐在身体里蔓延开来。

“准确的来说,我是世界树中,属于大慈树王存在的那一簇信息流。你可以理解为,我是拥有大慈树王所有记忆和情感的智能AI。”大慈树王为了安慰这个被吓坏的年轻人,选择了一种比较“科学”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