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情缘(21)+番外
夜幕降临时,游客大多都参观完了位于江边的最后一处古建筑——陶然祠,每人手里提着一只孔明灯,沿着江边的漫步道散布成一条蜿蜒的人流,等着最后的放飞孔明灯环节。
陶然祠外的文旅展临时办公室里,余念念也拿了只孔明灯,用毛笔歪歪扭扭地在灯身上写了几个字,喜滋滋地欣赏了片刻,一回身,见书画协会副会长文老师一脸笑意地看着她,瞬时不好意思地红了脸。
“文老师,让您见笑了,我的毛笔字太丑了。”她把孔明灯换了个方向,字藏在了自己身前。
文老师跟赵主任差不多年纪,四十岁上下,常年从事书画工作,一身的书卷气,刚刚看她的眼神带着惯常看年轻人的充满友善的笑意,绝不会是取笑的意思,只是余念念从小看爷爷写毛笔字,自己却没学到一星半点神韵,感到羞愧。
“没什么,飞到天上都一样,祝福写出来了就好。”文老师温和道。
余念念点点头,觉得文老师简直是温柔的神,却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冷哼,转头一看,身后只有赵主任坐在桌前,背对着他们。
余念念以为自己听错了,抬头张望了一番,确实没有别人了,莫非是赵主任?
赵主任对文老师的话发出了一声嘲讽?那怎么可能!
余念念转回头,见文老师脸上的笑意里带上了一丝尴尬,却并不气恼,他盯着赵主任的背影看了片刻,转身回到他写毛笔字的桌边去了。
嗯?余念念的八卦雷达响起来,这里面有故事!
但她一个小年轻,还是个乙方,怎么好当面打听人家甲方的八卦呢,除了他们两人,自己也不认识别人了,她叹口气,不得不压下让人心痒痒的八卦欲,眼神一抬,瞥见一个身影从门口飘过去,瞬时喜出望外,有道是瞌睡来了送枕头——适合打听八卦的人来了!
她跟赵主任招呼了一声,走出门外,捕捉到那个矮壮的身影后,快步追了上去,大喊一声:“村长!”
“哦哟!”村长惊得一跳,扭头见是余念念,笑了起来,又往她身后看了看,见没有别人,才亲热地招呼她:“小余!你也来啦!最近咋样?”
余念念觉得他行迹可疑,问:“你在躲人?”想了想,眼睛一眯:“你在躲赵主任?”
村长看了看余念念,转身示意她继续往前走,边走边低声道:“我也不瞒你了,谁让咱俩是银杏树底下交过心的交情。还不是她赵主任,邀请我来文旅展,又要防着我夹带私货!”
“夹带私货?什么私货?”
“我们洪家村的私货啊。宝来家的灯笼,我们的百家宴,我们的银杏树,我们的大回廊,哪一样不可以拿出来好好宣传宣传?我们洪家村的旅游本来就对口西流镇文旅中心,偏偏她赵主任防着我,让我不要喧宾夺主,说什么这是西流镇的主场,要一步一步来,不能搞杂了!”
余念念点点头:“赵主任说的没错啊!”
村长噎住,不服:“这么大个文旅展,还专门找了广告公司,就容不下我宣传下洪家村?”
余念念摇摇头:“确实容不下了,我就是赵主任找的广告公司的人,整个流程就是我设计的。”
村长气结:“你!你还是不是那个跟我交心的小余!”
“村长,整个文旅展的流程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一气呵成地走下来才能达到最大化宣传西流镇旅游资源的效果,塞进任何别的东西都不流畅了,赵主任说得没错,你等下次吧。”
村长气鼓鼓地瞪了她半晌,又突然转怒为笑:“这么说,你是城里广告公司的人才?赵主任都找你,看来你很厉害啊。我本来也是想花点钱给洪家村打打广告的,凭咱俩私交,怎么样,可以打个折吧?”
余念念摆摆手:“晚了,我已经提了辞职了,干完这次就要去开茶馆了,要不,我在茶馆里帮你宣传宣传?”
村长“啧”了一声:“你的茶馆一天才能有几个人,而且,小年轻开茶馆,还不知道能开几天!”
“你别小看我!我会用我在广告公司学到的一切来经营我的茶馆。你不是让我在崇安市爱上点啥么,这个茶馆就是我要爱上的第一样东西!”
村长安静下来,看着她,片刻后点头道:“我信,你会成功的,那我们来谈谈你的茶馆怎么帮我宣传洪家村吧。”
“……那倒也不用这么急,等开张了再说也不迟,现在我们可以先聊点别的。”
“比如呢?”
“比如,赵主任和文老师——?”余念念边说,边冲着他挤眼睛。
村长惊讶地瞪着她:“这么隐秘的八卦都被你知道了?”
“你果然知道!快告诉我!”
村长一把年纪,比余念念大了快两轮,这两人凑到一起时却莫名很投缘。村长朝前挥了挥手,领着她往更远的地方走,一老一少两颗脑袋凑在一起小声说着陈年八卦。
“他俩啊,早二十年就该好上了!他们本来是一个村的,就是洪家村隔壁的赵家湾,小时候就爱一起玩,后来,又一起到镇上念初中,不出意外还要一起念高中,但赵主任家里穷,还有个弟弟,她父母觉得她念了初中很可以了,不让她再念高中了,让她到服装厂上班赚钱。”
“啊,怎么这样……”
“她上班了,文老师接着念高中,但是听说文老师还经常去厂子里看她,给她送书送日用品啥的。文老师相貌好,学习好,在当时高中就是你们现在年轻人说的‘男神’,一堆小姑娘喜欢。后来,有一次,高中搞文艺晚会,文老师有书法表演的节目,把赵主任也邀请去了,他在台上正表演呢,突然就有个姑娘冲上台去,跟他当众表白,还亲了他一口,更指名道姓地说,服装厂里姓赵的女工配不上他,他应该找一个文化水平相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