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你好好的(17)
望着备注栏上的“沈嘉莱”三字,他手指在屏幕上敲了几下,将备注改成——莱莱。
反观嘉莱那边——
白泽的头像是他的一张背影照,头顶蓝天白云,脚下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大草原。
嘉莱犹然记得,这是当时两人去青海时她亲手给他拍的。
不自觉盯着多看了两秒,嘉莱放下手机,语气淡淡的,“你头像还挺好看。”
白泽盯着她眼眸,似笑非笑地说:“你知道这是哪儿吗?”
嘉莱耸耸肩,“不知道啊,是西藏吗?”
白泽眼瞳晦暗几分,他唇角弧度渐深,懒洋洋道:“对,是在西藏拍的。”
嘉莱脸上生出一抹悦色,“我就说嘛!”
白泽轻声笑了,笑意不达眼底。
偌大的空间被沉默侵袭,嘉莱机械般向嘴里塞食物,吃完最后一口,她抽出几张餐巾纸擦拭嘴角,问对面无声看手机的人,“我们今天有什么安排?”
白泽:“我约了一位专门培育改良土壤的专家,准备带着去看看茶园地。你要一起吗?”
嘉莱没有犹豫,“当然。”
……
昨晚那条关于桃花村的vlog浏览量超十万,嘉莱收到不少粉丝朋友发来的私信,其中一条带着官方认证黄V:【嘉莱,好久没听到你的消息了,你现在生活的地方很美。】
私信是齐云清发来的。
齐云清,业内歌坛一颗初露锋芒的新星,去年6月,由他自编自创自演的首张专辑《云野》横空出世,荣登内地各大音乐平台畅销榜,如日中天,家喻户晓。
狂野的嗓音配上清秀的面容,反差感十足,齐云清迅速收获了一批忠实粉丝。
有粉丝发评论表达感想:【呜呜,齐云清的脸帅哭我,声音迷晕我,姐妹们,我high点来了!】
嘉莱曾受邀为他拍摄个人专辑杂志封面。
他的性格和他名字一样,温文尔雅,谦逊有礼。或许两人都有在澳洲留过学的经历,整个拍摄过程很顺利,结束工作后他还邀请嘉莱共进晚餐。
嘉莱见过不少娱乐圈的顶流艺人,她可以说,齐云清的颜即便去混影视圈,也是十分能打。
他的脸与镜头上呈现的效果一样,巴掌大,很精致,清澈的眼眸荡漾层层水波,眼睫又长又浓郁,扑棱扑棱得像把小扇子。
果真应了粉丝的那句话:始于颜值,忠于才华,陷于人品。
嘉莱很礼貌地给他回复:【谢谢你,你最近怎样?】
第9章 舆论
嘉莱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茶农,但从小耳濡目染下,她对种茶的门道并不陌生,比如茶树喜酸,对土壤与水源要求极高。
前些年桃花村为了追求发展,占了不少田做商业用地,山下那条小河也逐渐干涸,变成一滩小水沟。
白泽开车路过,嘉莱瞥了眼那摊芦苇丛生的水渠,不禁与儿时那条潺潺的小溪流做对比,心头瞬感五味杂陈。
她不自觉叹口气,脸上也浮现出淡淡的忧愁。
白泽察觉到她情绪的变化,便问:“为什么叹气。”
嘉莱平静诉说:“只是感觉桃花村变了,变得和小时候不一样了,变得陌生。”
白泽安慰她,“你都六七年没回来了,很正常。”
“不是这样。”嘉莱摇头。
13岁嘉莱去城里读书时,只能寒暑假才能回桃花村。即便中间相隔四五个月,但每次回来,迎接她的总是父亲和蔼的面庞,白泽和露霜真挚的笑容。
那时候,天是蓝的,溪水是清澈的,他们在田野地里奔跑,放风筝,共同度过儿时天真烂漫的岁月。
但现在,即便身处相同的地方,面对相同的人,她却怎么也找不出当初的感觉。
嘉莱这么想着,白泽已将车子开到茶园,白川与那位专家已经到了,两人不知在聊些什么。
嘉莱听到白泽喊,“陈师傅。”
于是她也跟着喊。
陈师傅蹲下身子,拿小铁锨随便翻开一块土。
嘉莱依稀记得白川之前和她讲过,酸性土壤一般颜色较深,多为黑褐色,而且质地疏松,透气透水性强。
可眼下这块土地颜色并不深,微微泛着黄白色,细看还不难发现里面有一些小小的结板颗粒。
陈师傅拍去手上的尘土,望着满园的茶树,“土质不行,再这样下去真是白瞎了这批茶。”
白川懊悔地深叹口气。
大多数茶农为了提高茶叶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质流失严重,久而久之便导致导致土壤养分失衡,肥力降低。
这些他不是不知道,白川黝黑坚毅的面庞染上一丝挫败,“那您看有什么解决方案?”
陈师傅接着开口:“我说的这些你们应该不陌生,茶叶生长影响因素最大的便是土壤和水源。茶树极易受茶园积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位高等原因影响,所以要优先建好茶园排水系统。”
白泽点头:“您接着说。”
“其次是土壤,我的建议是进行定植前改土,准备好的底肥全部铺在土壤,再用机械全园深翻60--65厘米,将肥料和土壤混拌均匀,熟化一个月后建苗种园。”
嘉莱有疑问,“您的意思是将所有茶树撤走,重新种植?”
“目前来说,这是唯一的办法。如果现在动土,明年早春种植茶苗,夏天第一批新茶就能上市。”
嘉莱和白泽面面相觑。
“也可以先在这片茶园试点,然后推广。”不过,陈师傅缓了口气,接着说:“这项工程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前后消耗的时间不说,所需的资金也是一笔不少的数目,最好还是征求上面领导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