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游走各个位面(380)
时间过得飞快水稻都进入灌浆期,棉花也长出一尺来高,很快就闲下来了。
舒清回到家中在院外看着一小片一小片的花丛美丽极了。
在院外侍弄花草的云安苒见舒清回来了给心疼坏了。
“沁儿,你都瘦了,你说你一个姑娘整日在外奔波太辛苦了,要不在家待着跟娘学绣花。”
“娘,我会绣花,不用学。”
云安苒眼睛一亮:“是吗,午饭后绣给娘看看行吗?”
“没问题。”舒清暗想,等会儿绣个双面绣展示一下。
“好了,沁丫头快进屋休息。”
舒清在家中转了一圈,云景荣和司马博文在书房认真的学习。
这时云襄平找到舒清:“沁丫头,外祖父想回趟大河村。”
“可以,改日送外祖回去看看。”
“好好,那沁丫头回房休息一会儿,用午膳时再叫你。”
“好的。”
舒清在家中休息了十多日。
早膳后,舒清将云襄平和云张氏两人送到大河村最近的镇上,找到了县令拿出圣旨,命县令把大河村的村长以抢夺他人财产罪入狱了。
云襄平的房子还回来了,舒清也放心让云襄平在大河村住着,约好了一个月后再过来接两人。
舒清来到陵安府的庄子上,庄子上水稻已经是蜡熟期,现在水稻一天一个变化,没几日大片的水稻渐渐变黄。
到了稻谷成熟期,舒清拿出了用脚踩的脱粒机。
一切准备就绪。
次日,一大早管事带着所有的农人开始收割稻谷,舒清交代好管事收割一亩后先用秤称一下重量。
在这炎热的天气里舒清让庄子上的妇人多熬些绿豆汤送到地里去,以免中暑。
很快就收割完了一亩地,称下来重量竟然有八百多斤,这惊人的数字震惊了所有人,在这个国家一亩地水稻产量只有两三百斤来说这就是神话。
司农刚从刘家村回到京城又安排到了陵安府。
上百亩水稻收割了七八日全部收割完,舒清照样把送了一袋干稻谷到司马灏苍那里,这次收获了五万两。
只因玻璃方子在工部的研究下,半年时间就是产出的第一批玻璃质量不是很过关,但还是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舒清又拿出了很多玻璃制品的物件的图册,有了图册玻璃制品销售的更火爆了。
所以现在国库也进账不少,当然只有一个玻璃方子是带不动一个国家的,正好玻璃的生产已经进入正轨。
都说想致富先修路,是的就是很多穿越者拿出来的水泥方子,好巧哦,舒清也有水泥方子给了司马灏苍。
司马灏苍自从有了颇丰的收入,也开始招兵买马了。
舒清闲下来后突然想到了李三妹,过去近半年不知死了没有,舒清御剑去了一趟隋靖国。
停留在二皇子府上空,这时李三妹被关在水牢里受刑呢。
“你这个贱人,是专克我们二皇子的吧。”说完啪啪啪的抽着鞭子。
“好了,今日的鞭刑够了,她现在可不能死。”
“哼,今日就放过你了。”
舒清看着绑在水牢中的李三妹,见她在受罪就放心了,转身就离开。
时间一晃过去了两年,这时高产土豆和高产水稻就差不多在全国覆盖了,还有人人都能穿上棉袄,饿死冻死的人也减少很多,这时隋靖国的二皇子挂了把李三妹给陪葬了。
天齐这两年也没在给隋靖国上贡粮食,用这些粮食养了十几万的士兵,但在高产粮食的诱惑下大战即将触发。
这段时间舒清也老往皇宫跑,时不时给司马灏苍提了很多意见,国家渐渐变得繁荣起来。
舒清看了一眼皇宫的上方,似乎向上飘的紫气更浓郁了些,还以为是国家更繁荣紫气也更浓了,没在理会便离开了皇宫。
这时舒清也闲了下来回到了陵安府的庄子上,有空时也偶尔去城里逛逛听听消息,现在农民都能吃饱饭了,街道上的行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舒清在自己开的茶楼里坐着,突然听到一个兴奋的声音:“李三哥,你知道吗,前线传来消息,我们的国家的北军又拿下了一个城池,这几月中拿下的第三座城池了。”
“这你都知道。”
“那是肯定的,我同村的在北军参军,写信回来说的。”
其实这这舒清早就知道了,在茶馆没听到别的消息就离开了,回到郊外的庄子上,正好有好些水果熟了,让下人多摘些到茶楼里去卖,这又是一比收入。
虽然水泥和玻璃的分层也不少,但谁又闲钱多呢。
舒清出资在几个府城建了几所学院,这事被司马灏苍得知了,于是拿出了出售水泥的收入全部用来建学院,还给贫苦的家庭减免了学费。
在舒清建好书院后把造纸术拿出来了,所以现在读书几乎都能读得起,但是现在重男轻女比较严重,依旧没有女孩子上学。
于是舒清想到了给女孩减免学费,强制读三年第一批第一年上学半日,次年上全天,第三年还是上全天,三年结业,如果考核通过有银钱奖励。
第二批都是上全天的同样三年结业考核通过有银钱奖励。
三年后可以选择技术学院,有刺绣专业、厨艺专业、糕点师专业、服装设计专业、琴棋书画专业等等……上技术学院是需要学费,这个政策一出了,很多女孩都入学了,众人的心里想着免费就是赚到了,不去上学就感觉亏了,陆陆续续都送去了学院。
男子那边也有技术学院,有些读书不怎么样可以选择技术学院,其中有种植专业,木匠专业,兵器专业,经商专业,会计出来可以做账房等等……都说行行出状元,只要用心学总有一行适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