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爱情距离(29)

作者: 剑钧 阅读记录

她早早来到这间名曰“巴黎之春”的包房,心神不定地候在那里。她走近落地玻璃窗前,撩开垂挂着的天鹅绒帷幔,往下眺望。此时,已是华灯初上,往返不息的车流闪烁着红的、黄的亮光,像串起了一串串珍珠在熠熠发光。

她禁不住想,怪不得北京会云集那么多的“京漂一族”,生活在这种优雅的环境下,感觉就是不一样,要想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先在北京城占有一席之地,如果窝在北华市,不但浪费了青春,也会永无出头之日的。表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年,她如果不为了韩强离开北京,说不定早就可以和当今中国最出色的女作家为伍了。尽管她的作品并不照她们的差,可在知名度上,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

她看了看表,估计客人该到了,便出了门,迎候在门厅前。她同张导和方雄先前并不认识,只是知道他们在当今中国影视圈里还是小有名气的。虽说没有推出像巩俐、章子怡这样一夜走红的女影星,但也培养出个把获得“飞天奖”最佳女配角的演员。

张导叫张晓松,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曾在西北一个省的电影制片厂做过美工。后来电影市场不景气,一年也拍不上一部片子,连发工资都成了问题,于是,他一狠心辞了公职,跑到了北京,靠同学帮忙,在这个剧组干两天美工,到那个剧组跑两天龙套,三四年过去了,也没干出个名堂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个久负盛名的大导演,凭靠他的勤快获得了他的好感。他跟随他拍了两部在当时很叫座的电视连续剧后,就成了他的副导演。后来,大导演退休了,跟老伴去了美国的女儿家。他便挑起了导演的大梁。接连拍了几部电视剧,反响都不错,找他拍片的人开始多了起来。从这时起,他蓄起了连鬓的大胡子,头发也长长的披在脑后,离了一次婚,又结了一次婚,夫人就是他捧红了的一部电视剧的女主角。

不过,据说他的夫人对他防范得很紧,尤其对剧组漂亮的女演员们有种挥之不去的戒备心理。张导在这方面很“自律”,在美女如云的剧组里打情骂俏的事时而有之,但也是动口不动手的。

制片人方雄也是影视圈里的后起之秀。他在大学里学得是金融管理,原本和拍影视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可他好像天生就适合搞影视似的。邓小平南巡讲话那年,他不安于现状,从南方一个省会城市的工商银行信贷部“跳槽”。经过商,炒过股,还办过企业,但都不成功。虽说没赔过钱,也没赚到多少钱。三年前,张晓松为筹拍一部20集电视剧的资金来到了他居住的城市。他闻讯后,去宾馆找到了张导,提出要与之合作。张导见他名片上写得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经理,,便不屑一顾地问他能出多少资金。他大言不惭地说:“张导需要多少钱?”

“500万”

“如果我筹到这笔钱,回报率是多少呢?”他转而问道。

张晓松不禁一愣,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的口气太大了,好像他就是李嘉诚似的。

“如果你真的投了这笔钱,你至少可以得到这笔投资的20%回报。”“你是说100万?”方雄眼里放出惊喜的目光。

“我对这部电视剧的市场前景抱有充分的信心。”张导充满自信地说。

“我可以做这部电视剧的制片人吗?”

“市场上的竞争者都是平等的,可你有这个实力吗?”他对此表示怀疑。

“我们可以先签一个协议,待资金有了着落,再签正式合同。”他胸有成竹地说。

张导将信将疑地应允下来。他不相信这个不到30岁的毛头小伙子有能力获取500万的巨额资金,他也不会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谁料,不出一周的时间,他居然将这笔款筹到了。当然了,这里边大半是银行的贷款。张导开始对方雄刮目相看了,将他奉为财神爷。

那部电视剧投拍后,一帆风顺,半年之后封镜,进行后期制作。两个月以后,推向市场。结果一炮走红,获得了不俗的市场业绩。他和方雄都大大地赚了一把。

这次投拍都市言情剧《爱情,请别走开》,是他们俩人的第三度合作。他们请了国内颇有名气的编剧杨子执笔,请了当今走红的女影星周琳担纲女主角,并决定启用几个有发展潜力的女演员,打造新的名星。紫湘也在其中之列。对于紫湘,张导看好她的潜在艺术才华。尽管她试镜时有些拘谨,也缺乏表演技巧,但她气质不错,是属于稍加调教便可上路的明星材料。她比较适合演《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小月那样的人物,真得可爱,活泼得可笑。而《爱情,请别走开》中的女二号恰恰就是那种类型的。

方雄一般对选演员是不过问的。他也知道自己毕竟不是科班出身,在这方面没有过多的发言权,况且,紫湘长得确实挺可人的,一看就是个美人胚子。他只是觉得她一出道便演女二号,有点太冒险,一旦演砸了,就会影响市场的效益。

方雄将他的担心讲了,提出这顿饭还要不要去吃?

张晓松乐了,说:“老弟,哪一个影星都有个第一次嘛,可往往这第一次就可能捧红一个演员的。影视界要不断出现新面孔,观众群体也需要新面孔。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嘛。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再说,和女孩子坐在一起,吃吃饭,毕竟是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