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偶像小娇妻(77)
楚燃再三斟酌,婉拒了徐氏的好意:“三婶,我和南夕打算出一趟远门,婚事等我们回来再议。”
“为什么要出远门?”徐氏不解。
楚燃自来到这里,便一直待在后山,他连村子都很少出,怎么突然要出远门。
楚燃敷衍解释:“去见一个故人。”
他还有故人?
徐氏记得楚二将他带回来的时候,并未交代有什么故人,家里人只知道他自小丧母,父子二人因战乱逃来青山村。
至于其他,楚二尚且来不及说便走了。
难道是楚南夕的出现,让楚燃又想起了什么?徐氏心下狐疑,但作为婶婶,很多事她不方便细问。
这事还得让楚三定夺才行。
徐氏没再多留,又嘱咐楚南夕几句,起身离开。
她一走,屋里陷入静谧。
楚南夕见楚燃欲言又止,露出副纠结的表情,知道他定是因徐氏刚才的话困扰。
不想让他为难,楚南夕埋首在他怀里宽慰:“哥哥,我说过,你不想娶妻,那便不娶,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别因三婶的话困扰好不好?”
“南夕,我没有不想……”
楚燃矢口否认,却不知该如何解释缘由,更不明白她说出这样的话是何意。
她说他不想娶便不娶?
她眼里刚露出的希冀难道是错觉?
楚燃不确定。
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她,试图从她的神色里寻到答案。
楚南夕坦然迎着他的目光,含笑相对。
她没有撒谎。
自小饱受病痛折磨,生死都看开了,又怎么会拘泥于这种形式主义的婚姻观念里。
虽说她对楚燃的爱,在遇到他之后变得愈发不纯粹,但她爱他的初心并没有变,还是很纯粹地希望他好。
想嫁给他不假。
因为不想和他分开,好像只有嫁给他,才能一直跟着他。
只不过前提是得他愿意。
若是他有顾虑,觉得勉强,那她便不想嫁了。
在她心里,他能开心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她拥有他还要开心。
如果有一天他遇到真正想要厮守一生的人,她想她是可以做到默默退后,含泪祝福,只要他幸福开心便好。
她想成为他的骄傲,不想成为他的负担。
想把握眼下的开心,不想因未发生的事困扰。
毕竟至于以后会怎样,谁又能说得准呢!
楚南夕继续宽慰:“我知道哥哥没有不想娶我,只是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我也觉得成婚一事不急,毕竟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万一以后发现不喜欢了,徒增烦恼。”
听她的意思,不是非他不可。
楚燃的心,又一次被她搅扰得纷乱。
不明白为何她明明偏爱着他,却又总给他一种随时可以放手的感觉。
总觉得她对他的爱,和他理解的爱,以及世俗中女子对男子的爱不同。
犹记得宣帝继位时,满朝文武日日上书,让宣帝充盈后宫,绵延子嗣。
后宫自古便是帝王巩固前朝的一种手段,他完全理解大臣们的做法,反倒是不解父皇整日被吵得愁眉不展,却就是不肯应下这事。
私下里,忍不住劝了劝。
那是他唯一一次见脾性温和的父皇生气。
他罚他跪在母妃的灵位前跪了三天三夜,让他好好忏悔。
他跪了三天三夜,依旧想不通错在哪里。
宣帝气得跳脚,不顾天子之仪地对他破口大骂:“小兔崽子,帝王也是人,也有情,若是你母妃知道我另娶他人,按她的性子,百年后绝对不肯见我。”
世人常说帝王无情,宣帝偏偏有情,这也是当初皇祖父从未考虑宣帝继承大统的原因。
而他,从未见过自己的母妃,对母妃的印象来源于父皇的画,还有别人的讲述。
人人都说他母妃性子烈。
定国公府手握重兵,满门忠烈,她母妃不仅是定国公府的嫡女,更是名动盛京的第一才女。当初众皇子夺嫡时,为求娶他的母妃,听说差点踩碎定国公府的门槛。
他的外祖一直保持中立,他的母妃也扬言绝不要困于宫墙之中。只不过定国公府的嫡女,生来便注定要嫁入皇室,为此她选择嫁给当时最没用的六皇子。
他的父皇虽然无心政事,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婚后和母妃琴瑟和鸣,自成一段佳话。
可惜天妒红颜,她母妃在生他时离世,父皇自此一蹶不振,日日将自己关在王府里习字作画。
他记事起,便很少见父皇离开书房,只因哪里有母妃读过的书,作过的画,抚过的琴……
宣帝常带他温习他们的过往。因此他大多时间都跟在父皇身边读书,只有逢年过节会入宫。
每每这时,他会见到许多人,也会见到皇爷爷和众皇叔身边的一众嫔妃。见到她们为博得关注和宠爱,煞费苦心,暗暗较量。
和楚南夕表现出的姿态完全不同。
即便是平常百姓家的女人,也不像她这样。
记得楚大曾和村里的一个寡妇有过暧昧,钱氏知道后,大吵大闹,逼得楚大见到那妇人都绕着走。
而他在楚南夕身上完全感受不到这样的占有欲。
总感觉她若是遇到这种事,完全不会争抢,可能会直接跟他挥挥手,说哥哥那我走了。
楚燃越想越别扭。
不想理会她这些劝解的话,起身去收拾碗筷。
见他不再是那副欲言又止的表情,楚南夕放下心,慵懒靠在竹凳里提要求:“哥哥,午时我想吃你做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