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穷秀才和他的侯门小夫郎(127)

作者: 星懒懒 阅读记录

三幺村是谢博在这个县城巡查的最后一站,结束后就领着人回了凉州府。

城门口已不复刚来时的乱象,被苏元打理得井井有条,所有能活动的灾民,都被他安排去铲雪通路了。

至于老弱,则被他安排进了城里居住,他们的身子比不得青壮年,住在帐篷里容易生病,在苏元来之前,就已经有不少人病死了。

凉州的知府是个平庸胆小的人,苏元一来就把权力都交给了苏元,战战兢兢地在他手下干活。

凉州的商户在苏元这里讨不到好处,还被他算计出了几套宅子,用来安置灾民。

谢博带着人马一路畅通无阻进了城,刚到府衙,他留在凉州府的亲兵就凑了上前。

“将军,今儿侯府派人送了些东西过来,还送了几个人。”

送人?送东西送信可以理解,送人是什么意思?

谢博不解,问道:“侯府来的人呢?”

亲兵说:“属下把人安置在您院子里了,领头的似乎是侯府的三管家。”

侯府的三管家姓杨,以前是跟着永宁侯打仗的下属,后来伤了身子,不能再上战场,便到了侯府当差。

杨管事掌管侯府自北疆到京城的行商通道,事务繁忙,送信送东西这种小事,哪里能劳动得了他。

谢博表情凝重,莫不是府里出了什么事?

谢博快步往他的暂住的院子走去,刚进院子,便看见杨管事迎了上来。

杨管事行礼:“见过世子爷。”

谢博赶紧扶住杨管事:“不必多礼,杨叔来此可是侯府出了什么事吗?”

闻言杨管事笑了一声:“侯府没有什么事,这次来凉州府,乃是得了侯爷吩咐,来给世子爷送几个人过来。”

看出谢博眼中的疑惑,杨管事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乃是一桩大好事,或可解决世子爷现在的困境。”

然后杨管事便把火炕和毛线毛衣的事给谢博说了。

谢博平素严肃无情的脸上,竟浮现了一丝激动。

谢博震惊道:“杨叔说的可是真的?”

杨管事笑了笑:“人已经带来了,现在就可以让人给您盘一个火炕,还有毛线毛衣,也带了几件样品过来。”

然后便让人把毛线毛衣送了上来,因为时间紧急,做出来的十几捆毛线和织好的几件毛衣,一件不剩都给送了过来。

陆川想到搓毛线织毛衣这个办法后,便让人去了西边的集市,专门到胡人的地盘,买了两车羊毛回来。

买回来的生羊毛又硬又臭,完全没法想象要如何用这些羊毛做成衣服。

陆川一个理科生,虽然学的是计算机,但他高中化学还不错,基本的化学反应还记得。

生羊毛上油脂附着,仅用水是无法把这些油脂清洗掉的,陆川便让人把羊毛浸在石灰水里。泡过石灰水的羊毛,可以有效去除油脂杂质,还会变得柔软。

之后就可以像棉花一样,进行弹毛和纺纱,纺成粗粗的毛线后,就可以编织成衣服了。

陆川以前看室友给他女朋友织过毛衣,还观摩过一阵子,学会了最简单的平针。

请来的几位织娘手艺了得,心思活乏,看陆川织过一次就明白了,还摸索出了新的织法,并完美收针。

织出来的毛衣,又密又平整,穿在衣袍里面,暖和极了,出门都不用披大氅。

火炕晾了三天后,烧火试验了一晚上,非常成功,只烧了一把火,睡过的下人说一晚上都很暖和。

第二天就让人带着两个工匠和几位织娘赶往凉州府。

之前谢博带领的赈灾队伍,因为粮草辎重,押送的人大多都是步行,速度很慢,花了十几天才到达凉州府。这次只有十几个人,骑马快行,仅四天就到了。

谢博摸了摸手上的毛衣,果真如杨管事所说,柔软又暖和。

杨管事说:“侯爷自从得了世子爷的信,便一直忧心,姑爷就想了这两个法子,已在京城试验过,可行性很高。”

然后杨管事把陆川写的信递给谢博,谢博看过信后,就知道了杨叔为什么会亲自送人来。

制毛线毛衣需要大量的羊毛,靠近北疆的凉州府,比京城更容易买到羊毛。而且今年北方多省受了雪灾,更北边的草原想必更严重,肯定会冻死很多牛羊。

侯府可以便宜购买他们的羊毛,处理过后制成毛衣,可以缓解很多灾民的保暖问题。

这就需要杨管事出马了,他经常在北疆到京城这段道路来往行商,自有自己的手段。

他刚从京城出发,命令就下到了北疆,现在已经购置了许多羊毛,正在组织人手往凉州府运送。

杨管事的到来,可是帮了谢博和苏元的大忙,这些日子下来,凉州府内的柴火日渐减少,即便组织人手进入深山砍柴,也是困难重重。他们也在发愁接下来的两个月该怎么过。

没想到这就来了场及时雨!

确认这两个办法可行后,谢博让人把苏元请来,商量应该如何实施下去。这种内政问题,还是得由文官来解决。

至于陆川,把试验成功的法子送出去后,就不再关心后续的问题。以他的能力,想出这些办法,就是他能做到的极限,剩下专业的事自有专业的人去做。

他可没那个能力隔空指导别人。

陆川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读书,把这些事情抛开后,就开始专心做钟博士布置的课业。

谢宁跟着琢磨了几天毛线,了解毛衣制成的全过程,就失去了兴趣。

之后就把心思转回到新闻报纸上,他的事业主要还是在报纸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