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家人(59)
而且这张家在外头欺男霸女、为所欲为,简直人神共愤!
但要赵鸣说——“你们也不要太双标。”
——王公贵戚不是什么好东西,我不否认。
——但你们这些文武大臣,难道就是什么好东西么。
说张家仗势欺人,你们家的儿子孙子就没有仗势欺人?
“老百姓骂张家、骂老朱家那些蛀虫是应该的,但你们也配骂?”
丘濬叹了口气,皇帝大了、有主意了,他们也很难左右。
后宫之事也就罢了,毕竟是皇帝自己的家事。
大明朝的外戚终究也就是那么回事儿,还能翻了天不成。
可似乎就是从今年开始,陛下突然就变了,转折十分明显。
先是不肯上朝,一开始还找些理由,后面干脆连理由都不找了。
当然,陛下虽然不上朝,事情还是办的。你要找他,是能够找得到的。
可是陛下,事情要办,朝也要上啊。
至于经筵,更是直接取消了。
“陛下,每月三次的经筵,这是祖宗就定下来的啊。”
赵鸣冷笑,朱元璋朱棣要是不乐意参加经筵,你们还敢非要他们参加不成?
真是一群欺软怕硬的东西。
给你们三分颜色,你们就敢开染坊了?!
*
西郊,大臣窃窃私语。
“知道今天处决的都是些什么人吗?”
“不是死囚?”
大明也是有王法的好不好。
如果不是死囚,就算是皇帝,也不能在如此正经的场合公开处决法人吧。
最多只能私下把人弄死。
规矩,就算你是皇帝,也得守规矩。
如果是开国皇帝,可以不用那么守,毕竟规则也是你制定的。
但后面的就没这么硬气了。
毕竟皇位本身,也是规则的产物。
就像自古以来,弑君篡权的不在少数。可当街弑君、喋血街头的,司马昭那是第一个。
要不,怎么就你司马家遗臭万年呢。
该、活该。
“那个、那个……还有那个,都是贪赃枉法。”
“贪点钱就要被砍头?!”
“《大明律》,你没读过《大明律》么。”
在大明当官,谁敢说没读过《大明律》。
多少死?八十贯!
八十贯,人头落地!
都不用给他们细查,铁定不止八十贯吧,八百贯都不止。
“陛下是仁君……”
赵鸣:怎么着,砍贪污犯的人头我就不仁了,我就成暴君了?
“就算陛下要杀人,何必如此大动干戈。”
“陛下究竟想要做什么?”
“还能做什么,就是想让咱们看看。”
看什么?
看他们是怎么死的……
所谓杀鸡儆猴,就是这个意思了。
“陛下莫不是失心疯了?!”
大家神色各异,不过位高权重的大臣们,见惯了风风雨雨,还是很能沉得住气的。
不就是人头落地么,怕什么。
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就叫气度。
赵鸣姗姗来迟,大喇喇就往他的龙椅上一坐。
本来是条件反射想顺势翘个二郎腿的。
但是想到自己现在身份不同于以往了,要注重仪态,所以只能端正地坐着了。
其实他心里也明白,坐的越版正、反而越是露了怯。
真正位高权重的,他想怎么坐就怎么坐。
我哪怕站在椅子上呢,你也得夸我是个大长腿。
李广高声讲了一通。
大概意思就是说,我大明的死刑一般都是砍头。
但是砍头吧第一太过于血腥,二来这不留全尸,未免显得不大人道。
当然,也有别的死法,比如炮烙、辕、磔、绞、斩、腰斩、凌迟等等。
还有枭首,枭首和砍头差不多,但也不完全一样。
枭首,不仅要斩下首级,还要在闹市悬首示众。
“算了,还是砍头吧……”
朝廷上下都在致力于免死,大概也是有这方面的原因吧。
他,朱佑,是一个仁君、仁君、仁慈的君主。
而且,他是一个明君、明君、英明的君主啊。非常善于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所以他决定要改革死刑的方式。
不砍头了。
改枪毙。
下面的刑部和大理寺的领导听得各个皱眉。
枪毙?用火铳打?
那不是比斩首还要残暴。
没错,斩首是留不了全尸,可是用火铳把人打死,难道就能留下全尸了吗?
而且万一没打到头,只是打了个腿,那岂不是还要痛苦个几日再死。
那还不如直接砍头来的痛快呢。
还有,这万一没打中呢?
那边,神机营的人已经扛着火铳站好了。
“这么远?!”
“这起码有三十丈吧。”
“这能打到人吗?”
“他们手里是火铳吗?怎么比火铳要长?”
确实早就听说皇帝这些日子都在研究火器。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宫里宫外的人都奉承着。
怎么,这是研制出了什么新品种?
“太远了,要是打不着人,怎么算?”
果然,赵鸣考虑的很全面。很快李广就说到这儿了。
打不到就打不到嘛,那就无罪释放。
这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众人面面相觑,还有这种好事儿。
他们当中也有那么几个人,不是成日里经史子集,对火铳也有所了解。
“就这个距离,火铳能打中十之一二就已经是运气了。”
“可不是么。”
十个人犯都被固定着,眼睛蒙住,但耳朵还是能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