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梁山思考人生的日子(129)

作者: 张其数 阅读记录

明家小辈里,没有哪个喜欢这等差事,次次都是明新微拦下这活计。倒也不是她爱来热脸贴冷屁股,只是这庄里有个书楼,里面有许多修道的闲书,什么炼丹的秘方,前朝的密药,都有收录,颇有意趣,也不算白跑一趟。这次肖无妄用的加味七日散,她便是从前在这位修道的外祖的藏书里见过,也未曾想昔日看过的闲书,竟成了日后救命的稻草。

两人很快便到了这位玄妙仙师的山庄,是一座道院改建的别院,前后都没有人家,位置有些荒野。

“到了,就是此处。”

“不然我就不进去了?” 杨束也大概摸清楚了明新微要装作同他不认识的缘由,主动道。

“不用,她老人家不见客的。我们两人自去书楼找书,还能找得快点。” 明新微摇摇头,上前扣了两下门环。

“咚、咚!”

片刻后,一个挽着道髻的小童前来开了门,这人明新微也相熟,是叫清悟的小童,每次她来,都是清悟应的门。

“清悟,我从兴仁府回东京来,路过此地,特来探望外祖母。”说完,她便笑着将手中路上顺路买来装点门面的四色果子递了过去。

当初她回兴仁府老家待嫁,也是按明大娘子说的,派人来送节礼知会了的,如今这话算是圆了一下前后说辞。至于她为何明明回老家待嫁去了,又莫名其妙跑回东京来,虽然奇怪,但想来清悟也不会深究。

哪知清悟听了她这话,却眼睛一亮,兴兴头头道:“太好了,平安回来就好,福生无量天尊!”

明新微的笑容却僵在脸上:“平安回来?什么意思?”

明父明明连家中的老仆都没有告诉,清悟何出此言?听他这话 ,竟然是知晓自己曾经误入贼窝?

清悟眼眸清澈,语出惊人:“明官人去岁慌里慌张前来,让仙师帮忙起一寻人卦,我不小心听了一耳朵,说是女郎你丢了。我跟着担心了好久哩,每日做功课时,必会为女郎你祈福,如今看来,好人有好报,果然否极泰来。福生无量天尊!”

原本她还有些奇怪,但听了这话,又把心放进肚子里。如今道风盛行,明父来找外祖母起卦也说得通。

感叹过后,清悟又道:“不过小娘子今日来得不巧,仙师刚开一个大斋,正是紧要关头,不容间断,因此今日并不方便见面。”

这话是老生常谈了,她每次来,清悟都是这套说辞,双方心知肚明是什么意思,逢年过节,次次前来,次次这位仙师都“刚开一个大斋,正是紧要关头,不容间断”。

明新微早就料到会是如此,格外配合道:“那真是不巧!但来都来了,不如我们就去书楼略坐坐吧。”

这也是惯例,不过这次清悟见她身后还有人,到底多问了一句,“不知这位小友是?”

“是我一位朋友,今日来是想要来讨教书楼里藏的一些经书。”明新微解释道。

“好,那二位不妨先去书楼,若仙师得空,我再来通传。”

“好,劳烦了。”

明新微二人便径直去了书楼,这原本是来此处惯常的对话了,但她今天总觉得有些心绪不宁,觉得有什么念头在心中一闪而过,却来不及抓住。

等进了藏书楼,她才放下思绪,打起精神道:“如若我记得不错,这些书籍都是按照年代编排的,唐代的刻本都在这两列书架上,我们一人一半,分头来找,应当事半功倍。”

“好。”杨束点点头,自去了左手边一排。

书阁里静悄悄的,只偶尔有书卷翻过的声音,空气里飘着一些浮尘,常年藏在此处的刻本因没晒足阳光,散发出些微微的霉味。

第75章

明父上门 “跪下!”

明新微翻找了一会儿书籍, 便有些心绪不宁,同杨束道:“我还是想去看看, 若能见我外祖母一面,也是好的。”

“好。” 杨束点点头。

她便从书楼出来,往北边正堂去,正好碰见清悟从那边过来。

“清悟,我外祖母如何说?”

清悟没想到明新微竟然会来问他,毕竟他说什么“若仙师得空,我再来通传”都是场面话罢了, 也是说惯了的, 两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怎么今日又来多问?此时只讪讪重复道:“这个,仙师最近刚开一个大斋……因此今日实不方便见面。”

他见明新微露出失望之色, 心想也许是外面走了一圈, 想要来讨卦呢?于是忙安慰道:“仙师必然也是牵挂小娘子的, 去年明官人走后,仙师算卦到深夜呢, 小娘子若是想要讨个平安卦,我必定把话带到,再使人送到府上。”

明新微摇摇头:“没事,等我得空了, 再来探望她老人家。”

两人正有些尴尬, 杨束走过来, 打破了沉默:“方子我找着了。”

明新微忙回头去, 接过杨束手中的书卷,仔细看翻开的那一页,只见开头写着一首小诗:

民间有云七日散, 唐宫加味以为丸。

七七永续遥相令,天兵天将随我搬。

后面便是此药的用法和解法。她又去看封皮,上面用圆浑的柳体写着:大唐密药经略——没错了,正是自己之前看过的那一本书。

“清悟,可有笔墨一借?”

清悟点头如小鸡啄米:“有的有的。”

明新微便将解药“灵通”的方子仔细抄录在上品的硬黄纸笺上,想了想,将加味七日散同临时解药的方子也抄录上,又反复核对了两遍:“你再看看,可有错漏?”

杨束扫了一眼:“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