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梁山思考人生的日子(55)

作者: 张其数 阅读记录

至于开口让寨主放人,若银娘子只是个无关紧要的人还好,但她既然打理诸多刀具护具,便是战略人才,如今双方维持个表面和平,暂时还不好打破这局面。

原先她是想看看银娘子有什么难题她或可出出主意,但如今看来,不过临走时送个物件,塞点银子最为实际,至于带人走,却不好说,众人是把脑袋别在腰上,劫陷车的营生,一个弄不好把人银娘子性命送了。

陶大却一脸坚定,道:“我晓得了。”

明新微也不去问他晓得了什么,左不过自认为了解了对方,想要前去剖白一番。

她也点点头,道:“多谢你同我说这些,我也晓得了。”

转眼便是十日后,梁玉恭上法场的日子。这日一大早,便有公人去十字路口打扫了法场。

杨束和尉迟礼隐在市曹[1]路口的诸多看客里面,见时辰到了,士兵和刀仗刽子驱赶着今日待斩的五名囚犯到法场上。

“你仨——面南背北!”

“你俩——面北背南!”

差人呼和着让囚犯夹杂着面南面北跪了,刀棒团团围住,只等午时三刻监斩官来开斩。

旁边的犯申牌上,写明各自所犯罪状,其中有言道:「犯人一名梁玉恭,勾结弥勒反贼,私传书信,通同造反,律斩。」

尉迟礼皱着眉,盯着场上的囚犯,那五人都垂着脑壳,个个头发上刷了浆糊,绾着个鹅梨角儿,又插了红绫子纸花。

“人对吗?” 杨束问。

尉迟礼来回看了多次,终于咬牙恨恨道:“不是!”

杨束点点头:“好,那快走。”

二人一转身,便见陶大焦急地在人群外东瞅西望,显然在找人。

“你如何来了?” 尉迟礼挤出人群,压低毡帽,低声问道。

陶大见终于找着了人,赶紧道:“有一陷车今晨出了城,押一男子,直奔西南而去,辛小娘子说多半是梁郎君,让人远远去跟着,并让我来通知二位,哪知这贝州人这么爱凑热闹,砍个头都这么多人看,叫我一阵好找!”

杨束和尉迟礼对视一眼,便往城外西南方向追去,隐在丛林里一看,果然这才是梁玉恭,当即紧赶慢赶回了羊角寨。

明新微正在看一份简陋的行脚商用的地图,见了二人,也不问法场上是否有梁玉恭,只道:“应是押解往大名府而去,虽是诱饵,也是机会。”

她点了点地图:“越靠近大名府,离我们回济州也越近,但大名府的援兵也来得越快,这一路中段,都有机会。”

杨束打眼看了地图,颔首道:“见机行事便是。”

陷车走得慢,众人骑马,倒也不怕跟他不上,于是便打包家伙事,预备下山。

第33章

两桥之争 说完,便扑通一声倒在地上。……

下山之前, 明新微亲手包了一小碟子元宝角子(宋代饺子),装在食盒里送给了银娘子。

银娘子打开看了一眼, 这包角子的手艺可以说是没眼看,但好在也不是煮来吃的,角子肚子里支棱着,不用拆开也知道是酬金。

银娘子愣了愣,才道:“客气了。”

“手艺人靠手艺吃饭。” 明新微把对方当初说的原话送还给她,“应得的。”

银娘子听见这话,仿佛比收到金银触动还大, 真心实意道:“多谢。”

明新微告辞出门来, 便见陶大在门口抓耳挠腮,见了明新微,讪讪道:“辛小娘子, 你也来道别啊。”

她一点也不奇怪陶大在这里, 平静地点点头:“嗯, 你也快进去吧,一会儿该出发了。”

陶大咬咬牙, 口中应了一声,埋头冲了进去。

银娘子刚把食盒收起来,便见陶大呆头呆脑地立在堂中,奇道:“朴刀丫扣又坏了?”

“没……好着呢, 比新的还好。” 陶大诺诺道。

银娘子点点头, 手下不停, 收拾着诸多工具, 盘算着今日须做完哪些活计。

陶大见对方并不理会他,脖子一梗,便高声道:“我知晓你并不姓银, 改这姓是想要当一个靠手艺吃饭的银匠,我——我……”

他一开始还声如洪钟,说道后面声音便低下去,脑袋也转开,看着窗外:“我是想问问,你愿不愿意跟我去别的地方,当个真正的银匠。”

银娘子手下顿了一会,便又继续忙活起来:“辛小娘子同你说的吧?”

她见陶大默认,也不奇怪,问道:“别的地方,具体是哪里?”

陶大自己还被官府出信赏银悬赏呢,哪里又想得清楚,只含糊道:“我们是要去济州立安山的,那里人多马壮,四面环水,据有地利,比这羊角寨不知强出多少。”

他想她未必愿意从一个匪寨跳去另一个匪寨,又连忙道:“当然,你若想去别处,我们找个机会,也可以去得。”

他绞尽脑汁地补充:“不如去蜀地吧,蜀中路险,要用畲刀开山种田,家家户户都要用刀,若往蜀中去,想必生意红火。你若不喜欢打铁,想当个银匠,也使得。”

银娘子听他说“我们”,只觉得好笑,便将手中的钳子放下,直起腰,道:“你是不是同情我?”

陶大连忙摆手,口中道:“没、没!”

银娘子一笑,埋下头去继续用火钳子疏通火炉里的木柴,道:“那大可不必。我在这寨中吃穿不愁,每日就爱同这些铁铜金银打交道,不知多自在。说句不好听的,哪天这寨子被官府剿了,或者你们被缉拿下狱了,我作为被掳的良民,还能活得好好的。”

陶大急道:“你、你就打算在这寨中蹉跎吗?这辈子都不嫁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