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山思考人生的日子(76)
庞秀原本就打算将计就计,趁着战时,谋求诏安,如今又有陈籍相助,更多一成胜算。
“可端王能放任你诏安?” 明新微问道。
“战事打起来,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庞秀道,“况且我们届时打出的诏安条件,是要太后放权,这也是端王的最终目的,他为何不乐见其成?”
明新微想,确实是一招釜底抽薪的计策,太后和端王各打五十大板,逼太后放权,再扳倒端王,像是一个纯臣能做出来的事。她又问:“陈籍可有说如何相助?”
庞秀听她直呼陈籍姓名,心中有些猜测,但不便细问,只说:“陈官人会在朝中进言,有了眉目,便想法与我们通气。”
明新微听得心里打鼓,诏安这点功劳对陈籍来说只是锦上添花,算是虎落平阳,被庞秀逼着的半推半就,谁知道他会不会怀恨在心,反而伺机报复?
在她那个混乱长梦中,济州的叛乱似乎是被陈籍平息了,其中还得了个名号“无锋剑”的侠客相助,让陈籍捡了漏,由此高升,并没有诏安一说。但如今,陈籍被她稀里糊涂绑上山来,和庞秀有了这段前缘,或许,会有转机?
一个不算转机的转机,比想象中来得更快一点。
五月,双方第一次水战,大宋虎翼水军的先锋营打出了一面「明」字旗。
明新微听了这个消息,心中一动,便要庞秀安排她前往。
“就算姓明,也不一定就是你二哥。” 庞秀并不同意她去冒险。
“必定是的!” 明新微肯定道,“虎翼水军中惯例是用五色五方旗作旗语,压阵的大纛旗上倒是会写上将领姓氏,但断没有先锋营扛着「明」字旗往前冲的。”
她见庞秀还未松口,急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就让我一试吧!如今陈籍音信全无,谁知他打的什么主意,现在派了我二哥来,必定是见我留在山中,特意让他来送信的,我去走着一趟,正好摸底,先生不也盼着早日诏安吗?”
庞秀沉吟多时,到底被她说动,答应一试。
第44章
先兵后礼 搦战
明新微满心以为那面「明」字旗就是暗号, 说动庞秀后,立安山便放出了想要和谈的意思, 没想到对面一口回绝。这倒出乎她的意料,只好和庞秀从长计议。
庞秀伸出食指,点了点沙盘上水泊西面的位置,给她分析了当下的战局:“朱将军和大小吴将军一路往西,占了郓城县、寿张县,入蒲州,一路打到鄄城。” 又点了点水泊南面:“但东京的招讨军却不去救鄄城, 反而屯兵济州, 派了水军,想要直取立安山,来一招围魏救赵。”
其实也不完全算围魏救赵, 因为在朝廷看来, 貌似势如破竹的朱用其实无须太过忧心, 枢密院和兵部在朝堂上的争论,认为应当擒贼先擒王。一是鄄城离东京尚远, 二是东京八十万禁军,便是压也能把朱用的几万人马压死,反而是立安山中檄文犀利的辛明和庞秀,须得尽早解决, 免得祸乱人心。一但收剿了立安山, 朱用等人没了后援粮草, 顷刻便可被包了饺子。
因此枢密副使钟为盏亲自挂帅, 以虎翼水军为先锋,济州团练使领左军,陈州团练使领右军, 浩浩荡荡,直奔济州而来。又另押了公文,让郓州知州,领兵去救鄄城。
虎翼水军果然名不虚传,初次交锋,仓促应战下,立安山首战失利,任由他们乘了战舰,长驱直入,卢家三兄弟带领的水军见了宋军气势,不敢直摄其锋,士气低迷,退回虎头滩旁的水寨内。虎翼水军大获全胜,鸣金收兵,封锁了水泊沿岸,大有切断山中供给的架势。
三兄弟中的老二卢思利见此,出了一计。卢思利诨名“钩蟒”,既得名于他双腿上纹的蝎尾巨蛇,也得名于他善使计谋。卢思利道,不如弃战舰而乘百艘快船,凭借地利,指挥穿梭芦苇间,相机投掷火蒺藜,炸毁宋军桅杆。
此计果然奏效,沿岸的宋军战舰,战线拉得过长,首尾不能呼应,如大象无法踩死身上的蚂蚁,兵卒死伤虽不多,但船舰颇多损毁。
虎翼军眼见无法封锁水泊沿岸,只好退回济州城内,再做打算。
“一来一回,我们同东京招讨军,算是打了个平手。” 庞秀总结道。
明新微心念急转,已然明了:“我懂了,此时去谈,对方只会以为我们不战而怯,本寨空虚,所以——” 她捡了一个小旗,插到济州城头:“须得主动出击,给对方一个下马威,才好相谈。”
庞秀点头道:“最好能速战速决,减少伤亡。”
明新微心中一动,脱口而出:“搦战?”
所谓搦战者,便是对阵时,由双方战将单独厮杀,若一方获胜,则己方士气大振,胜算大增。三国里,关羽温酒斩华雄,便是搦战。
要论搦战,明新微和庞秀两个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便只能退居二线了。尉迟礼、吴氏兄弟跟朱用去了鄄城战场,于是由卢家三兄弟并梁玉恭,领了山中步兵和弓手,前往济州城下叫阵。杨束早先跟明新微一齐坐了冷板凳,本不在编,但此次搦战只能成不能败,于是也单骑随军,为其压阵。
不待立安山兵马开到济州城下,宋军探子便得消息,急驰回城相报。
济州团练使曹泽听了,长笑一声,同领军的文臣钟为盏道:“水寇倾巢而出,主力尽在鄄城,如今山中不过些许残兵败将,虽凭借水泊地利,暂且拖延,但想必军心已乱,日前求和不得,恐怕已是两股战战,夜不能寐,如今见我大军压境,狗急跳墙,竟昏头昏脑冲我济州而来,皆找死尔,看我点兵列阵,把庞秀和辛明的人头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