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梁山思考人生的日子(88)

作者: 张其数 阅读记录

此时见庞秀仍由诽谤,不发一言,终于忍无可忍开口道:“我原以为贵教能编出「弥勒下生」这样的谎言,无中生有的能耐已经登峰造极,但今日看来,这指鹿为马的能耐,恐怕还要高上一筹!”

这话不仅驳斥了对庞秀的指控,更是连弥勒教的教义也一并否了,左护法忙喝止道:“放肆!你——”

“我如何?我说得不对吗?”明新微抢过话头,“庞先生若想入仕,为何当初不折腰屈膝?要知先帝曾口谕命他作「祥符颂」,作得好了,酌情赐官。如此捷径不走,反而要来绕这么大个圈子?诏安若谈得成,那是美谈。若没谈成,失败了,那可是掉脑袋的大事!怎么想,怎么不划算吧?”

左护法冷哼一声:“人心不古,焉知不是他沽名钓誉过了头,到头来后悔了!”

明新微摇摇头:“焉知不是你家主君人心不古,将人赚上贼船?”

“你!无稽之谈!”

“而且你口口声声主君主君的,不知具体是哪家权贵,说出来也好让我们知晓。”明新微猜测他们并不敢把端王放到明面上来说,毕竟宗亲都拘在东京城内,他们敢透露分毫,便是端王最好的催命符。

但左护法听了这个质问,也不着慌,早有对策,四两拨千斤道:“入我弥勒教中,成为亲传弟子,自然知晓!倒是辛小娘子同庞秀相识甚浅,不过一被抓上山来的弱质女流,怎么反倒替人说话?”

吴不胜在一旁出声帮腔道:“辛小娘子同陈籍关系匪浅,想必在此笔交易中牵线搭桥吧?自然话都冲着自己人说。”

明新微心中暗恨,这吴不胜,没想到竟然是这种狼心狗肺的白眼狼,庞秀对他有恩,他倒好,落井下石,还要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好处都吃净,名头却半点不担。

吴不胜心思活络,早看明局势,如今诏安是绝无可能了,朱用反水带着弥勒教重兵压境,山中诸将受制于人,庞秀等闲便沦为阶下囚,而这肖教主来者不善,但占了绝对优势,又尚未大开杀戒,这就是要收拢人心的意思。

他想,如今两头无路,不如做了那第一个投诚的人,得这教主青眼,未免不是新的机遇?因此之前作戏的几分知恩图报、恩仇难断也抹了,单刀直入道:“庞先生素来能言善辩,如今怎么要躲在一小娘子身后了?不如,还是你自己来说吧。”

第51章

死又何惧 君子死,冠不免。

庞秀虽已口唇乌紫, 但站得很直,一领素罗袍, 束了碧玉丝绦,不比钟为盏狮蛮宝带缠腰,绛红官袍披身,在一片诏安的花团锦簇里稍显得寡淡。

他摇摇头:“成王败寇,输了就是输了,我没什么好说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大丈夫行于天地间, 但求无愧于心。多说无益, 庞秀愿退位让贤,只求肖教主把罪名扣了,就当真按救世主的行径做事, 善待山中一应人等, 勿要赶尽杀绝。”

肖无妄暗啐庞秀确实是难啃的骨头, 他看上的就是立安山一班人马的战力,杀鸡儆猴收拾几个老菜帮子就罢了, 本就不会去动山中诸将,但庞秀说了这话,倒好像是靠他的面子,保全了众人。

“我知肖教主要接手这山中上下, 必容不下庞某和卢家兄弟, 毕竟我们几个论资历, 或稍在朱将军之前。但立安山立山十几年, 讲究一个义字,山中上下俱是兄弟手足,若肖

教主要立威, 庞秀甘愿以身成全,但愿教主就此收手,不要妄造杀孽。”

庞秀心知肚明,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他们这些元老,肖无妄是一个也不会留的,与其被动,不如主动出击。置之死地是不得不为了,能不能后生,还须听天由命。

肖无妄见庞秀认命了,却忽然放柔了声音,脸变得比翻书还快,蛊惑道:“这样吧,我也不是不近人情,上天有好生之德,你为主子做事十几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就给你指条明路——你若皈依我教,再刺上我教刺青,那就一切过往,尘归尘,土归土,往后人世间再没有庞秀这个人,只当是多了一个我教信徒。如何?”

他言语戏谑:“当然,我教也不知什么人都能入的,且你之前犯下打错,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还须磕五百长头,聊表诚心。”

肖无妄心里有些得意,压根就没想过庞秀会不接受他的条件的可能,毕竟,在生死面前,别说是磕个头,皈个依,便是更为过分的要求,他也不觉得有人能拒绝。若能活着,谁又想真死呢?不过他是在猫戏老鼠罢了,并没打算真留下庞秀,他终日带着面具示人,经营两副嘴脸,生平最爱看的,便是高洁之士,跪地求饶,忠义之士,为利相残,在得知庞秀的真实身份之后,他早早就计划好了这出戏。

皇权不拜的沈固,若纳头拜他,想必精彩。

肖无妄想,他庞秀倘若当真毫无功利之心,又何必在仕途无望之后,暗地里依附了端王?他迫不及待要将他伪君子的面罩击落,并在脚下碾得稀碎!比起让庞秀轻易的死了,给人一线生机,再使人跪着屈辱而死,更能摧毁他在山中的威信,给他弥勒教腾地儿。

庞秀同肖无妄四目相对,露出一分笑意,眼角的细纹显现,从容开口道:“卫国内乱,蒯聩以武胁人,子路奔驰回援,痛骂蒯聩,蒯聩令二士出击子路一人,子路不敌,冠缨为之斩断,其言「君子死,冠不免」,遂从容结缨而死。” [1]

他正了正头上的垂脚幞头,庞秀尚是一介白身,在仪典上也未逾制:“食人之禄者尚且知不可求利而逃其难,况忠于天地本心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