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守活寡五十年,重生七零不做冤种(113)

作者: 慢慢同学 阅读记录

哎哟,这就拉上投资了?

“没有,我没跟那人提,那鼻孔朝天的样儿,老子才不伺候他。听罗三伯说,他们国内就爱吃芥末,一天能消耗老了。

我还用找他?咱先自己把芥末做出来,回头找赵朝阳,他们商贸部每年都有很多场推介会,展销会。咱带着产品去招商就行。和平友好条约签了好几年了,现在来往于两国之间的商人不少,我就不信,没有能看到商机的人。

实在不行,让二哥去。”

把洛清微给逗的,你这主管经济的领导当的,实在是有点儿费哥哥。

“别的我是帮不上你啥忙,要是种药材,那我可以包全程,从种到销,我都有门路。门建国也能出大力,还能赚到钱。”

“种,只要有需求,有市场,就不怕没人干。挣着钱了,干的人就越多。比强制性种植好,老百姓也不愿意被强制种植。”

“等着市场反应,那得好几年。你这样,定向收购不就完了嘛。比如啊,找个公司,跟产地的农户签合同,政府给担保,种植什么产品,到秋多少钱收。

不用担心销路,肯定都愿意干。有那不愿意种的犟种也不用强求,别人挣着钱了,你看明年他种不种。”

定向收购?

沈默又听到新名词,“你这都是在哪看到的这些新事物?咋想出来的呢?太绝了。”

“我接触的患者多呀,下乡义诊的时候,天天跟农民打交道,他们咋想的,我都听着呢。就说种玉米吧,怕啥?还不是怕粮价低,卖不上价。还有养殖户,就怕养起来的牲口卖不出去。

那要是种之前,养之前,就先有了价,先定好了买家,还用担心吗?

稳稳当当的钱,谁不乐意挣?”

沈家也是农户出身,沈默也是在村里长起来的,一听就明白咋回事了。

“对对对,是这个话。这个主意太好了,明儿个我给二哥打电话,把他喊回来,他在县里有威望了,是大老板,让他跟农户签合同去,农户信他。

对,就这么干。”

得,还是费哥哥!

第二天起床,吃早饭的时候,提了一嘴,二表哥这不是还没走嘛,一听这计划,就说了,“这个想法特别好。芥末厂让你二哥建起来就完了。销售的事我来办,我公司跟日本有很多生意往来,我给找个好的合作伙伴。

等我回去,过些天就让他来,让他提供配方,咱们就照着日本人的口味做,定向生产。好吃又便宜,还能有卖不掉的东西?

他们要是不要,我收。港岛的日料店不少,国外各地也都有日料店,咱们京城也开了两家了,总能送出去。至少,港岛和京城的店,得给我几分面子。”

沈默挺不好意思的,“这么点事,还要麻烦二哥。”

一个小芥末厂子,产值十万八万顶了天,他是真没好意思跟孟承泽提。

“这可不是小事,干好了这是个产业。真打开日本市场,你一个县城开百八十家厂子,都能挣钱。到时候,你这县城,就是特色经济。直接能把你这县以及同边的县市的蔬菜种植带起来。”

话是这样没错,沈默也不是想不到,这不是刚开始规模没起来之前,不够看嘛。

别管怎么说,“谢谢二哥。”

又靠媳妇一把。

第97章 新来的领导是个傻白甜?

五月份,郭某人调去了市里,任市博物馆的馆长去了。

继任者姓刘,市里前二把手的大秘,领导退二线了,把大秘安排到洼金县做县长。

这个情况呢,说刘县有背景吧,也算是有,但是不多。

说他没背景吧,领导马上退了,可你要真不把老领导放眼里,人家一句话,可能就把你想干的事毁掉。

刘连奎上任开完了会之后,当天就来了沈家。

“老弟,咱啥也不说了,以后就是一个战壕里抡马勺。前期大好局面都是你铺垫的,以前什么样,咋以后还是什么样。

我呢,没在基层工作过,得跟你多学习。咱俩分工合作,我的长处是对市里的人头比较熟悉,有啥要跑的手续,要申请的项目,你交给我,我来办。

具体的工作,你来作,告诉我一声,让我知道就行,怎么办,你说的算。

田书记马上要退休,未来接任的领导咱们也不知道是谁,咱先把工作捋顺了,未来再交接,也是帮领导减少工作量。是吧。”

嗯,听懂了。

“这是要找你结盟,把将来的书记架起来吧?”

看吧,奶奶听得很明白。

说完又笑,“这人挺有意思,是真傻还是真单纯?才上任第一天,就来拉帮结派?”

谁说不是呢。

洛清微好觉得违和,“他就没想想,按正常的顺序,也该你接任。现在他来了,你没动,会不会觉得是他挡了你的青云路。凭啥要跟他合作?

难道不该想,你把他弄走,成下一个郭县,县长就是你的吗?”

沈默没轻易下结论,“毕竟做了两年大秘的人,如果做的不好,干不了那么长时间。市府里的关系比县里复杂得多,他能摆弄明白,不可能是白给的。

许是试探我的态度,也说不定是故意示弱,或者装得什么都不懂,等着我主动犯错,他好趁机夺权呢。”

刘连奎现在面对的局面,跟沈默刚来县里时并不多,他来的时候,也是光杆司令,前任主管的部门全被分出去了。

经过一年的调整,他现在手里握着公安、财政和卫教几个部门。

田书记只求安全退休,站好最后一班岗。下面的几个,不服的要么吃枪子了,要么进去了,要么调整走了。现在谁不是唯沈副县长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