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守活寡五十年,重生七零不做冤种(128)

作者: 慢慢同学 阅读记录

伤口恢复得很好。

一周后拆了线,出院回家,怕抻着伤口,先住到一楼老太太的屋里。

家里,刘姨是换着样儿的给做好吃的。秦家知道沈家这边儿有好厨子,也不来送饭了,只把好食材,一车一车的往过送。

于波回家之后,几个小姑娘见天儿放了学就来家,围着她转,写作业也在家里头。跟着一块儿蹭吃蹭喝,一个个小脸被的红扑扑的。

也因着这个事,秦露那孩子也跟她们走到一起了。小姑娘心里可愧疚了,等于波能上学了,每天早上,早早就来家,帮忙推着于波上学,在学校,每节课下课都去于波班上问一遍,想不想上厕所,她搀着去。

跟秦家,也走动的近了。

“厂子里都传开了,老秦这回也是够倒霉的,现在雇人都可加小心了。就怕雇着那丧良心的。我家几个崽子,说什么我也不敢让去厂里,就怕让谁看见了,不知道啥时候得罪了人,找到孩子头上去……”

乐乐妈程雪雁来家送鹿肉饺子,刚得的一头鹿,包了饺子给送来。

提到厂区里的老板们,现在雇人有有顾虑了。

第110章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雪雁呐,可别这么跑了,你现在也忙,先可着家里的活儿忙,这边儿少吃一口能咋滴。”

程雪雁是有一口好吃的,也得想着给沈家送大半口。

老太太就说她,别这么跑。

“哎哟,奶奶,你就让我跑吧。我来跟您唠几句,听您念叨念叨,我这心里就可有底了。几天不来家坐一会儿,心里空落落的。也不是非得送点吃的,咱家也不缺这一口,我就是想来,空手我不得劲儿。”

说的这个实诚劲儿的,老太太笑得不行。

“再说了,我家乐乐一天到晚,长到您这儿了,蹭吃蹭喝的,消耗多少好东西,我不能当看不见啊。”

“一个小姑娘,能吃多少。老四家就洛洛一个,又不让生了。打小就怕这孩子孤单,家里没断了小伙伴陪着她,乐乐懂事儿,跟洛洛又对脾气,正好做伴儿了。”

老太太又问起别的,“厂子里忙得过来不?”

“忙啊,三班倒着腌菜呢。现在跟抢菜差不多,咸菜厂、酱菜厂太多了,还有好几家芥末厂,我原来还想腌点芥菜嘎达咸菜,总共就抢了两车。

奶,您是不知道,现在全县的菜都不够咱这一个开发区消耗的,周围县城的,菜贩子成车的往这边运。从地头上直接上车,拉到厂子里就卖,一颠一倒,一车能挣下一两百。

小贩子一个月整个三五十车,就能挣上万。

大菜贩子,这一个月挣大几万。

小那几个芥末厂子,芥末下了生产线就上火车,全送日本去了,那线挣的,我听说,三田那厂的经理,这个月工资开了七千块钱,发财了。”

“那这么说,今年种菜的,挣着了?”

“挣着了。我娘家表弟年轻,敢干,小两口也是没啥负担,开春的时候,把家里两晌地全种了芥菜,到秋也不卖给菜贩子,自己赶马车一车一车的往厂里送,前儿才卖完了,上我厂里待了一会儿。

今年一年,能挣上五千多块,两年就是一个万元户。乐的哟,我那井水他都说甜,念叨着要买摩托车呢。

还一身的劲儿,说来年把他爸妈的地也种了,再想法子开些荒地。

钱里有火,那家伙,屁股都长钉子了,坐了没半小时就跑了,要去商场给他媳妇买军绿的布料回家做裙子穿去。”

挣了钱,哪有不花的。

农民挣着钱,那整个市场就向好。

随着秋收结束,大街上的摩托车多起来了。

批发市场里人来人往的,乡下上来买货的人多了几倍,还有很多人骑着摩托车来市场进货,在家里开了小卖店,生意也都不错。

哪怕是只卖个酱油醋等日常需要的,也挣点儿活钱,日常花销够了。

沈江也买了个摩托,天天骑着摩托车送晨曦妈上班,晚上没事儿两口子还去原来那平房看看,一周也总得带着大嫂回一趟娘家,有时候还往金家园子跑。

老太太见天儿在家里坐着,都会听声儿了,远远的听着摩托车声音就知道他大孙子下班了。

“奶奶,大舅爷在京城买了票,下周就能到省城了。这个周末,咱们先过去?那边儿的房子也得收拾一下,卫生平时三哥三嫂照看着,咱得去把窗帘被褥啥的提前准备上……”

港岛的大舅爷本来说夏天就要过来,到了京城,水土不服,住了几天院,养了一阵子。

到底年岁大了,身体保养的再好,也不敢大意。

回来又要坐好久的火车,怕折腾病了。

入秋之后,政府这边借用了军区的军用机场,总算是有了民航机场,就飞几个大城市,一周一到两班。

交通一下子就方便起来。

做生意的方便,探亲访友一样方便。

当然,这是对不差钱的人来说的,这会儿的机票非常贵,从京城到省城,一张票就两千三百多块钱。四十年后,六百都用不上。这就是不发达的痛。

对罗大舅爷来说,这就不算是钱,不够吃顿饭呢。

老太太挺瞒着见亲人的,到了她这个年纪,少年时的恩怨,早都看开了,亲人还能相聚,就不容易。十几个兄弟姐妹,剩下他们俩了,只有亲近的。

“去,这就去。今年冬天我不陪着孩子们去南边了,你们自己安排。过年,也在省城过吧?省城发达,买东西、出门都方便。”

“行啊,都听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