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守活寡五十年,重生七零不做冤种(75)

作者: 慢慢同学 阅读记录

“一个副的,啥县太爷。上头站着好几个婆婆,想干点啥事,这个卡着那个挡着的,难着呢。他要是一事无成,也调不出来了,得在山沟子里趴一辈子。”

老太太懂得可多了。

“那不能。他要是趴窝了,我就调回京城的医院来,让他随着我调。谁职位高跟着谁走呗。”

老太太就笑,“那我看还是跟着你走吧,你医术好,调动比他容易得多。”

沈默这个无语,“奶,媳妇,你们这就把我看死了?我就只能在山沟沟里趴窝?

我是去发展经济的,只管经济,不得罪人。”

呵,老太太撇嘴,不得罪人?你干得不好能背锅才不会得罪人。干得越好,越会得罪人。

但她没多说,许是新社会了,官场上也不一样了呢。

“不说就带被褥和换洗衣服吗?咋这么些包袱?”

沈默看着二十几个大箱子大包裹,傻眼。

“就是被褥和衣服啊。还有你闺女的玩具,用惯的杯子,碗。剩下那十几包,都是吃的,老家那么些亲戚朋友,不得带点特产回去啊。”

也是。

回老家,有好处,当然也有坏处,这些人情事故,就是麻烦事。

“这咋搬啊?怎么上火车?”

“上啥火车呀,过年的时候我就跟二表哥说了,他工地上给出一辆货车,把东西给咱们送回去。人坐火车回去就行。”

沈默可能对搬家的行李多少没太具体的概念,洛清微知道啊。家具都不搬,房子公婆能帮着照看。

就只带着被褥,和孩子用惯的东西,就不少了。

再带点特产。

不弄辆车,真回不去。

沈默这是衣锦还乡,可不能抠抠搜搜的。

第63章 情况好像不是很美妙

“家里那么大的地方,非得住出来干啥,你说说。听说老四要回来,我就开始收拾屋子,你们住二楼东边最大那间,孩子和她太奶住一楼东屋,东屋还特意搭了火炕。这又不住了……”

大伯母因着洛清微两口子不住到她的二层小楼,老大的意见。

听说沈默要回来当副县长,她就高调的收拾屋子,谁一问,就说侄子要回来上班了。

再问要上哪上班,她就神秘一笑,再说,“光是说调回来了,谁知道呢,咱也不懂那些个。反正在哪上班都是领一份工资。倒是我那侄媳妇儿,是大夫,回来肯定是上医院上班。”

懂的人自然不会多说。

不懂的,多少人开始还说,这沈家老四不是说在京城大衙门口里上班吗?哪还发配回老家了呢?可看大伯和大伯母满脸喜色的那个样儿,又不像。都纳闷呢。

等政府里消息传出来,小县城才多大的地方,很快就都听说了,哦,人家是高升了,回来当县太爷。

羡慕的呀。

大伯母更是抖起来了,谁一恭喜,都乐呵呵的应着,走路都轻飘飘的,一辈子最好脸面的人,这下可是太有面子了。

所以,她收拾屋子是真收拾,想让沈默一家住过来,也是真心实意。

那怎么可能住过去呢。

二哥半年前就买了红旗小学与中医院中间的胡同里的最里面两家的院子,东侧是校办工厂的大墙,两米多高,很严实。

这会儿的房子,大部分都还是土坯房,二哥把两院土坯房和中间土墙都推倒了,建了四间红砖房,进门过道,东间一个带火炕的卧室,给老太太和洛洛住。

过道到底的小半间是厨房,带一个很高很小的北窗采光。厨房东北角是炉子,带着全屋暖气片。

厨房南的大半间是餐厅,与厨房之间是半墙的玻璃窗采光。往西是书房,带着一张双人床。最西是一间带半截火炕的卧室,这面火炕是南炕,在屋外单烧火。

这是主屋,从胡同进大门,是个五五开的铁大门,大门在最东侧。进门是过道,穿过过道才能进院子,见到主屋。

过道左侧是三间半门房,进门是厨房,炉子和锅灶。

往里三间,第一间是会客室,第二间是大书房,最西间是客房。

暖气片是可着多的装,每间屋子至少是十组。满墙的装。

院子靠东墙一排仓房,里面全是煤和玉米蕊子。

盖房子的时候,二哥说他要照看蘑菇厂的生意,老得回县城住,弄好点儿,自己能住,也能招待客人。还特意选的胡同里一半住户都是公安的地方,就图个安心。

年前,就让厂子里的人提前来把屋子烧暖了。过年前后,二哥也确实回来住了几宿,过年山货生意特别好嘛,家常菜里加木耳,是很好的山珍。

他住在东屋给老太太准备的那屋里。谁也没意识到,这房子是给沈默一家准备的。

半个月之间,调令下了,他才从特区打电话回厂子,让人收拾屋子,到省城买家县,用火车往县里发。

这不是,他们回来,屋子刚收拾好三天,时间卡得刚刚好,能住进来。

大伯和大伯母这不是带着大哥大嫂和晨曦过来,暖居,吃团圆饭,大伯母先把房子早收拾好的事拿出来说。

“大娘,不是不去住,我除了大学宿舍,还没住过楼房呢,别说别墅了,更想住住了。这不是不方便嘛。我是无所谓啊,就是小大夫。

您大侄子,大小是个官儿了,来来往往的人,住您那边儿,谁上哪家来了,前脚才出了胡同,后脚半拉子县城都得知道。

您想想,那能行?

这边儿也是二哥说了,都是公安,离公安局近,附近也多是住的公安,清静,这才来的。要不然,县里也能给安排宿舍,大概就是先在招待所里住一段时间,再安排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