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穿越,嫁给太监爽翻了(353)
如今听镇国侯的话才明白,原来是家有内鬼挑拨离间。
于家二房一向和睦于晟也是个能听进话的,儿子女儿都说董衍不好他已经决定放弃这个人。
他倒也挺鸡贼,说是既然董衍跟二皇子谋逆有关那就交给东厂处置了。
他就是念在过去相识的份上收留了他一段时间,为了将功补过愿意捐献20万两银子支援前线。
于晟想得明白,朝廷不动他只是动他太麻烦腾不出手来整顿巴蜀。
他们一家要想好过就应该足够谦卑在几年内赢得朝廷的信任。
无论联姻摄政王的事情成与不成,就凭镇国侯夫妻没对他们下杀手都算是对自家有恩了。
他把董衍送出去再送上银子以示交好两家也算搭上关系了。
别的不说,就算是送礼也算拜对了庙门。
于家倒台的时候他不是没想让儿子带着重礼去京城找门路。
可当时太敏感了,他怕儿子有去无回没敢轻举妄动。
再想不到肖渊都当上侯爷了还能出京,是他们家命不该绝啊。
估计是于家先祖为了保住他们这一脉在下边儿没少使劲。
于晟是个行动力强的,很快就让人取来了20万两银票和一小箱子金银珠宝。
对付妻管严这事儿他熟,只管往夫人身上送礼准没错。
肖渊和江心雨也没推辞。
这时候他们若是不收于晟心里必然不安,本就打算交好没必要太生分。
来日方长,有来有往才是长久相处之道。
这大半夜的于晟本想留他们夫妇在这儿住,但两人拒绝他也没强留。
要不然人家该以为他不安好心了。
肖渊一行人离开于家的时候带走了董衍和20万两银票以及一箱子华贵珠宝。
回到租住的小院儿连夜让人审问。
这边的事儿完了他们是要去边疆的,千里迢迢不可能带着董衍这么个累赘。
这次审问死活不论,能掏出点儿口供就掏出来一些更好,掏不出来杀了了事。
二皇子都已经伏诛造反的事情也已经盖棺定定论。
一个谋士的口供可有可无。
董衍怎么也没想到遭此一劫,或者说他完全没想到能在巴蜀被于晟卖给朝廷。
呵呵,等着吧。
没有哪个皇帝能容得下造反皇兄的舅舅手握重兵。
不过是早晚的事,你于家二房也苟延残喘不了几年了,老夫就在地里看着你们的下场。
董衍也算能扛,一口咬定就是于晟打算造反他只是听令行事。
装着一副被打怕了的样子连连求饶就是不肯说实话。
东厂番子把人都抽成血葫芦了才停手,低垂着头的董衍心中得意。
他大概是快死了,但临死之前这次栽赃应该很成功。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受了这么重的刑所说的必然是实话了。
朝廷的人绝不会信任于晟。
自己死了也好。
打狗还得看主人,他被严刑逼供最后惨死足可以看得出朝廷对于晟的态度。
别看于晟把自己卖了,但于晟对自己这个于家老人还有几分信任。
对方拿出他污蔑于晟的口供于晟不可能认为是他交代的,只以为对方屈打成招。
算是于晟跟朝廷暂时和解这根刺也埋下了,互相不信任,稍有风吹草动联盟就能被打破。
可惜董衍笑到半截笑不出来了,因为那东厂番子对身后一拱手,
“于二爷,这人再审下去就要死了,督主的吩咐是审完了交给您处置。”
董衍这才发现,阴影里站着的赫然是于家那个二公子。
第291章 董衍下线
于家二儿子来旁听是江心雨提议的。
于晟怕不放儿子跟他们走自己这边显得没诚意也答应了。
董衍被人套着头押进了小院的地窖里审问根本没注意到角落阴影里还站着个人。
可以说,从东厂的番子开始审问到现在于二少是全程看着的。
董衍的每一个字他都听得清清楚楚。
装着受刑不过吐露的“实情”全是污蔑自己父亲的。
这哪里是他家的谋士,根本就是他家的大仇人。
督主夫人果然睿智,若非亲耳听到亲眼看到他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董衍是这么说他们于家。
说不准还会因为这怀疑影响到他们和肖督主的合作。
于二少谢过番子让人把董衍送到了地窖外,招呼于家的人把这货架到了马车上吩咐立刻回府。
他本来还想谢谢肖渊夫妇的,但番子说督主估计这会儿休息了他便没再打扰。
被扔在马车上的董衍心如死灰。
肖督主,肖渊,没想到那活阎王竟然千里迢迢跑到了巴蜀。
看来他和于晟达成了某种交易,否则不会让于晟的二儿子看着审讯他。
他好不甘心,明明只差最后一步了!
只要于晟一家死了他的仇人就死绝了,苍天无眼竟然让他搭上了肖渊。
那死太监是个护短的,跟他交好的官员不说平步青云也几乎都是善始善终。
哪怕被人拉下去了家小和大部分财产也都能保全。
这不是他想看到的,他想看的是于晟家破人亡无人灭门绝户。
于二少回去的时候于家只有于慧不在,于晟和大公子都守在书房里等着他的消息。
于二少让人把董衍拖死狗一样拖进了屋里,随后一五一十把所见所闻都说了。
于晟神色复杂地看着董衍,“董先生,我自认为待你不薄,你究竟为何如此害我?
你是不是诚心要毁了我于家?
刺杀慧儿的是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