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投喂病美人表哥后(226)

作者: 其金 阅读记录

有臣道:“陛下,微臣以为北离敢冒犯我大燕国威,占我大燕城池,屠我大燕百姓,这显然是没把我大燕放在眼中,更没把陛下放在眼中,臣以为当遣大军逐之。”

燕帝点头道:“善,众卿可还有其他意见?”

“陛下,北离屠戮我两城,十恶不赦,臣以为我等应十倍奉还,以慰万千无辜百姓在天之灵。北离屠我一城,我等就屠他十城,方显我大燕国威。”

“臣附议。”

“臣附议。”

“陛下,我大燕威服四海,诸夷臣服,万邦来朝,我们应派十万大军横扫北离,就像当年扫灭西疆十国一般,以雷霆之势灭掉北离,振我国威。”

“陛下,不可遣十万大军,西疆才定,渤海刚收,边疆不稳,且今年欠收,若再征战,劳民伤财,民不聊生矣。”

“臣附议,镇北节度魏庆被杀,镇北军如今群龙无首,若派新将前去,一时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战不可胜,此时不是攻战的好时机。”

“臣以为如今正值冬季,不宜作战,可先派大将接任魏庆之职,整顿边境,等明年再寻时机,一举拿下北离,再扩我大燕疆土。”

双方各执一词,加之方才还在酒宴中饮了酒水,难免情绪激动,双方争得面红耳赤,口水四溅。

燕帝端坐在上,看着座下众人争吵,轻轻咳了一声,众人立刻敛下声量。

燕帝扫了座下一眼,淡淡问道:“青若,你以为如何?”

淳于青若的父亲镇国公身在西北,此时他身着一袭紫色礼衣坐于一众长须臃肿的年老勋贵之中,显得格格不入。

淳于青若闻言,当即出列躬身回道:“回陛下,臣以为当以雷霆之势回击,扫灭北离,切不能让其猖狂。如今镇北节度使昏迷,臣毛遂自荐,愿前往北地为陛下扫灭北离。”

燕帝微微点头微笑,指了下自己桌上的酒壶,“朱道祥,赐酒。”

“是。”朱道祥亲自将酒壶拿起,走到淳于青若身边,给他斟了一杯酒。

“谢陛下恩赏。”淳于青若掀开衣摆,跪下叩首谢恩。

燕帝笑道:“青若,朕知你忠心,只是你才从西疆回来,身上的伤也未痊愈,不宜接连作战。何况西疆诸事还需要你去替朕看着。朱道祥,还不快将将军扶起来,你当真是越老越没眼力见了。”

朱道祥连忙将淳于青若扶起,帮他掸了掸膝盖,看着俊美无俦的小将,他浑浊的眼中多了一丝清澈可见的可惜。

这小淳于本就是镇国公世子,如今又凭自己封了辅国大将军。

十八岁的正二品实职勋贵武官,满朝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他老子镇守西北,如今他又管理西疆,陛下怎么可能让他去灭北离。

若淳于青若又灭了北离,那他的功勋可不止封侯拜相,一门双公了。

若到时候生了不该有的心思,反倒麻烦。

朱道祥看了一眼高台上的天下至尊,他的主子不会允许有这样的臣子。

功高盖主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死。

沈家的下场便是先例,即便老长平侯不要晋升,只守着太祖封的侯爵,又早早将爵位传给了儿子,自己只当个富贵闲人,可卧榻之处,其容他人酣睡。

朱道祥回到高台之上,陪在主子身边,远远看着坐在远处的长平侯,又看了一眼意气风发的淳于青若,不动声色地叹了口气。

燕帝又道:“诸卿以为谁可驱逐贼寇,收服城池?”

“回陛下,臣以为淳于将军勇冠三军,能担此大任。”

“臣附议。”

“臣附议。”

“臣以为镇国将军萧衡亦可担此大任。”

“臣以为还是淳于将军。”

“臣以为南威伯英勇有谋,可为陛下解忧。”

梁俨听到众卿提议屠戮北离平民,心下一惊,不过很快冷静下来。

北离冒犯大燕国威,杀将屠民,大燕必然不会善罢甘休,北离必然会死掉许多无辜平民,就像遥、密二城的无辜百姓一样。

跟皇帝打西疆十国的老将存留不多,后代里面最为出众的便是沈家和淳于家,现在沈家只剩下凤卿,淳于青若才立功,皇帝应该不会让青若再出风头。

他的机会来了,他可以借助这个机会谋求那个位置——镇北幽蓟节度使。

“青若虽然勇猛,但身上还有伤,朕不愿他再度奔波,众卿不要再说青若了。”

淳于青若又出列跪下,郑重道:“陛下,臣已无碍,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青若啊,有你们父子在,我大燕河山万年无虞啊,朱道祥,你怎么回事。”

朱道祥忙说自己眼拙,忙不迭地下去把淳于青若扶了起来。

梁俨抓住时机,出列跪地,朗声道:“臣愿北上为陛下分忧。”

众人闻声,齐刷刷看向梁俨,广陵王疯了么,他不是才从幽州回来么,做个富贵郡王不好么,非得揽这差事。

淳于青若才起身,侧脸看向跪在旁边的人,抿唇一笑。

凌虚哥哥果然还是心疼他。

“陛下,万万不可。”淳于青若又跪下,“北离狡诈,殿下金躯,怎可以身犯险,臣愿北上为陛下解忧。”

燕帝眯了眯眼,迅速看了眼王相,转眼换上笑颜,“善,大善!广陵有孝,青若有忠,那小小北离不足为惧。”

众卿闻言皆连声称是。

燕帝坐在龙椅上喝了半盏玉液,沉声道:“今日是朕之生辰,这事明日早朝再议,朱道祥,把舞乐传上来,接着奏乐接着舞。”

“是。”朱道祥朝身边的小中官使了个眼神,小中官便出门传乐去了。